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瑶珣 《考试周刊》2014,(85):195-196
<正>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无处不有、无处不在,节奏感在幼儿的音乐活动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就成为幼儿教育音乐活动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如何让幼儿在节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及理解、领悟音乐节奏元素并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呢?我选择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作为研究目标,初步探究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一、从寻找声音中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锐性并且让幼儿初步接触节奏。1.在音乐活动中模仿表现节奏,初步培养幼儿对节奏的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孩子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幼儿良好的节奏感是幼儿学习唱歌和舞蹈的基础,幼儿在掌握了乐曲的节奏后再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就容易多了,因此,为了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教育功能,培养幼儿音乐素质和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必须重视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相似文献   

3.
音乐离不开节奏,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培养音乐节奏感是十分需要的.让幼儿感受音乐节奏,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吴珺珺 《考试周刊》2014,(71):188-188
<正>"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总体感觉,其目的是开发人与生俱来的节奏感潜能,并且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将被动的本能变为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感知、反应和表现力。随着《指南》的广泛推广,我们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日益重视,节奏范围随之不断扩充,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一切具有规则及各类变异形态的节奏,如脉搏、呼吸、日出日落、潮汐、钟表、火车行驶……可以说,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无处不在。因此,从生活入手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无疑能  相似文献   

5.
张翠宝 《黑河教育》2011,(11):47-47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是音乐的生命。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首先就要感受节奏,通过节奏引起身体的共鸣,从而达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目的。所以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培养节奏感是十分必要的。一、在生活中寻找节奏,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节奏是将长短、强弱不同或相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对于这一抽象概念,幼儿很难理解,但幼儿对节奏却又是最敏感的,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人类精神的寄托,而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 命力的源泉,也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幼儿对音乐节奏感的 意识是很强的,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能提升幼儿对音乐的欣赏 水平,使幼儿体验到音乐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的美;同时使幼儿 的节奏感、表现力大幅度提高。因此,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去 感受和体验音乐中不同的美,提高他们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我们利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7.
邓海红 《成才之路》2011,(36):96-I0021
节奏感是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能使其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让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准确地表现节奏,这对推动幼儿音乐感知的发展有着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入手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8.
在现在的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节奏感就像是音乐的灵魂,在音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向幼儿教授节奏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而节奏感就像是一栋房子的根基,只有根基稳固扎实才能使建筑物不会倒塌。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家的骨架。这种节奏感的培养能够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获得更好的音乐造诣,使自身在受到音乐熏陶后通体舒畅、身心健康。在研究了大量海内外参考研究资料之后,结合大量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分析节奏感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节奏”在音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指出“节奏就是音乐的感觉”.而“节奏”也正是最容易引起幼儿兴趣和感受的音乐要素。要想让幼儿更好地进入音乐,理解和感受音乐,首先要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对于小班幼儿来讲,如何培养其节奏感呢?以下是我在一些尝试活动中得到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汤妹娟 《成才之路》2011,(12):58-58
幼儿音乐素质的早期培养作为美育方面提高与发展的一个分支,日渐被人们所重视。因此,幼儿音乐素质的提高,应从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抓起。一、养成倾听习惯,培养音乐节奏感悟能力拥有良好的倾听能力不但是幼儿获得信息的前提,也是提高幼儿音乐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幼儿刚入园时,感受音乐的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弹钢琴时,有的孩子会围在钢琴旁  相似文献   

11.
节奏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感,为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主要从几方面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科学依据的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与训练,以达到幼儿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王丹  闻艺 《学前教育》2010,(4):46-47
儿童对节奏的把握直接影响到音乐能力的发展,因此对幼儿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语言节奏在培养幼儿节奏感以及音乐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德国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最早提出将单独的语言节奏作为训练儿童节奏感的手段之一。另外,根据蒙台梭利的敏感期理论,  相似文献   

13.
卢颖 《早期教育》2005,(7):32-33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幼儿节奏感的培养不仅要用耳朵听、头脑理解,更需要在运动中去体验."两人三足"游戏是一项注重节奏感的游戏,它可以让幼儿通过自身运动的体验来感受节奏的快慢.因此,在实践中我尝试用<高人和矮人>的音乐,结合"两人三足"游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14.
音乐教育有利于放松幼儿身心,营造出融洽愉悦的氛围,对于幼儿情感和性格的培养至关重要。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属于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有效的节奏训练,有利于幼儿节奏感和音乐能力的提升。针对节奏训练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具体的节奏训练方式展开分析,希望能为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节奏是音乐组成的重要部分.它是音乐的主体,音乐中没有了节奏,也就失去了旋律的意义.节奏是音乐教学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我们应该在教学活动中随时引导幼儿、培养幼儿用耳朵去倾听音乐,用动作去表现音乐旋律,最后用节奏去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音乐教学活动中,音乐教育可以贯穿整个教育活动,也是对幼儿全面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时,节奏是重要的主体.所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很重要.同时,也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这一点也是较为重要的,如果幼儿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毫无兴趣,那么就很难掌握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师就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法来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那么如何训练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6.
音乐最主要的要素是节奏,掌握好节奏能增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首先抓住幼儿节奏感的培养,再展开各种听觉训练,最后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打击乐器表现出对节奏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音乐最主要的要素是节奏,掌握好节奏能增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首先抓住幼儿节奏感的培养,再展开各种听觉训练,最后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打击乐器表现出对节奏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小兔party     
设计意图 《兔子舞》(《RABBIT DANCE》)是一首旋律欢快优美、节奏鲜明、音乐意象突出的流行乐曲。其主旋律部分能增强中班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节奏感,其rap说唱节奏部分则有助于中班幼儿自由并有所创意地进行表现。因此将其作为中班音乐活动内容,较为适宜。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创设舞会情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同时整合艺术、健康、社会等领域内容,启发幼儿基于音乐意象的联想,学会合着节拍结伴或自由舞蹈,并乐于尝试自主创编动作表现音乐感受,使幼儿增强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巩固蹦跳技能和方位感,同时培养活泼开朗、乐于合作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9.
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受到学校、家庭的高度关注,他们把它作为孩子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通过作者的自身教学经验,从不同方式、角度总结出引导幼儿听节奏、开展音乐节奏感游戏、引导幼儿听音乐做动作、引导幼儿参与乐器演奏的教学方法,使幼儿的音乐节奏感、音乐表现力均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培养出能伴随幼儿终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幼儿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基础,也是启迪幼儿思维,激发幼儿兴趣的源泉,促使幼儿在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相互作用中感知、理解、创造的源泉。于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做有心人,时时捕捉机会,经常寻找发现纷繁多变的声音和多姿多彩的形象等音乐资源作为幼儿学习音乐的生动素材,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倾听生活中各种声音,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让物体发出声音,引导他们分辨声音的异同,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与音色的变化,逐渐提高幼儿听觉的敏感性和音色辨别能力,培养其良好的节奏感,帮助他们构建音乐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