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得"字主谓补语句与动词次类有关,依据动词带宾语情况的不同,将动词及物性分为四个强弱等级;部分"得"字主谓补语句和把字句不可转换,这也与动词的次类意义有关,同时也与句中名词的句法语义特征、论元角色以及定指非定指等性质密切相关,不可转换的"得"字主谓补语句,有不可转换的特殊原因。  相似文献   

2.
字谜从谜面向谜底转换,有字形转换、字义转换与字音转换等多种,其中以字形转换为最重要。采用字形转换方式的字谜,谜面的关键字、偏旁字与指示字又是转换的直接或间接的依据。人们可以从掌握关键字、偏旁字与指示字入手,去辨析一组组同中有异的字谜。所谓同,指谜面作为字形转换直接依据的关键字、偏旁字、或作间接依据的指示字相同。所谓异,指字形转换中关键字、偏旁字的虚与实,变与常,及被指示字的前与后,多与少的不同,谜底自然也不相同。在辨析过程中,可以发现字谜的字形转换,确是变幻莫测,奥妙无穷,但又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不管是数学课程改革还是数学教育领域的研究,数学的意义强调得越来越淡,有的研究中出现的"数学"两个字可以全部转换为化学、物理、语文两个字.事实上,在国际数学教育领域中,这个问题更为严重,PME30的主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近百年以来复合词语义生成研究进行了述评,梳理了六个不同的研究思路,即词汇学、语用学、认知与修辞、韵律学、转换生成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等;概括出了这些研究所取得的基本认识,即复合词的语义生成是在"字、字序、调序"三者制约机制和汉语双音化的作用下实现的;区分了"内"到"外"和"外"到"内"的研究方式;同时文章也讨论了不同研究视角的观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朱处仁帖》【释文】朱处仁今所在,往得其书,信遂不取答。今因足下答其书,可令必达。第一行:"处(处)"字横钩用笔跳宕。"仁"字四笔,方笔露锋,彼此矜持,却互有照应。"往"字近拙,饶有古意。第二行:"书、信"两字,连笔转换,随时从宜。"足、下、答"三字与右边"往、得"两字,显出古质今妍之别。第三行:"达(达)"字捺笔,章草写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说文解字》中从"扁"得声字分析,共梳理出17个字,并根据字族理论依据"扁"字本义或引申义将萹、蝙等17个扁族字分列到"平而薄"、"轻"、"不正"、"小"、"分布"五个意义系统之中,论证它们与母文"扁"的孳乳关系。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作前指导、作后点评的实效性?我的做法是紧紧抓住一个"变"字,通过"变"字来转换、拓展、充实、调整,从而翻出新意。一、变题目现在有许多作文试题诗味浓、哲理味浓,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学专家杨再隋教授曾用"虚"、"闹"、"杂"、"碎"、"偏"五个字来形容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浮躁现象。笔者经过一番观察和思考,发现原因出现在对文本的解读上。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不断转换角色,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有一种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英语与汉语存在着表达习惯上的差异,因此,在英译汉时若按英语习惯译成汉语,那将满纸是中国字写的外国话,所以在翻译时就要注意在表达习惯上的汉语化。本主要从正说与反说的转换,抽象与具体的转换,不同主语句转换,主谓结构与支配结构的转换,否定部分转换,定语从句的转换及词类转换七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刘娟 《考试周刊》2007,25(36):38-41
本文基于杜金榜所提出的法律交流的一般原则及法律法规翻译的三原则,对于法律文本中较常用的结构—"的"字结构进行句法层面的分析,并总结提出几种英译策略——短语的对等转换、条件句的对等转换、动宾结构转化为代词/名词 修饰成分、主动结构转化为被动结构、肯定结构与否定结构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正景耀东书友的行书对联气息饱满,精神充盈,字形结构端庄且不失灵动,用笔丰富,提按使转自如,笔锋转换明确清晰,足见作者具备扎实的书写功底。字与字的大小、轻重、浓淡、干湿对比明确,尤为可贵处在于全篇线条质感丰富,"今""正"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听、读、写三大语文要素着手,分析中文速记记录语言的语文过程。中文速记记录的语文过程是:听写环节,即"音—义—符"的转换过程;读写环节,即"符—义—字"的转换过程。此外,文章还提出了将速记符号稿转化成书面汉字稿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的"好"字使用频率极高,在不同的语境中,其词性和词义也大不相同,因此译者在处理"好"字的翻译时,应巧妙地运用多种翻译策略,力求使译文达到彼特·纽马克在语义翻译理论中所描述的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在不同语境中"好"字翻译的巧妙转换,探究如何巧用各种翻译策略,使"好"字的翻译达到语义翻译理论所描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世人对"说"字的解释有好几种。有人认为,古代的"说"字是个会意字。由"讠"(言)和"兑"两部分组成。"言"字表示言语,指所说的话。"兑"表示读音读duì,表义。因为"兑"有喜悦的意思,所以"说"的本义指喜。由"喜悦",引申义指谈论、陈述、叙述。也有人认为,"说"字是个会意兼形声字。以"言"字和"兑"字作形符,"兑"字作声符兼表义。"言"字表与言语有关。"兑"  相似文献   

15.
徐贲 《教师博览》2011,(11):54-54
在英语多达49万个的词汇中,有7个字是美国最高法院禁止在电视或其他公共媒体上使用的,因为任何一句话,只要用了这7个字中的一个,就会不仅成为"骂",而且甚至是"破口大骂"。这7个字都是极"粗"、极"下流"的(与"俗"不是一个概念),它们分别  相似文献   

16.
一系列意义相对单一的孳乳字是在母文形、音、义的基础上,先后加注与母文特定意义相关的类属标志而形成的,其意义与母文有亲属关系。据此,笔者将《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收录的16个"兑"族字和《汉语大字典》中4个以"兑"为声符的字加以剖析,分列成具有"谈说、游说"义、"分析、分离"义、"悦服、愉悦"义、"通达、蹊径"义、"锋利"义等几组同一母文、古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的字,论证这些孳乳字的意义与母文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古代的"默"字是个左右结构的形声兼会意字。说它是个形声字,左边的"黑"字是读音,右边的"犬"字表示这个字与犬有关,它的本义是指犬突然袭击人。说它是会意字,因为"黑"字表示黑暗中犬突然袭击人。犬在突然袭击人之前没发出声音,这就是沉默。古人为什么把这两个字放在一起,用来表示  相似文献   

18.
周坤 《文教资料》2007,(36):48-49
许多人认为"介"字本义为"疆界、界限"。但通过对其甲骨文、金文形体的研究,我们发现,其本义作"甲士"更为合理。从这个意义出发,随着"介"字所涵盖意义范畴的扩展,词性相应地也就发生变化,量词性质应运而生。"介"字的产生时间要早于"个"字。"介"字在传抄过程中讹化出来"个"字的形体,并最终由"个"字承担了"介"字所具备的量词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吴晶 《时代教育》2012,(12):148
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的"与"地"的用法和区别是最基本的知识点。因为这两个字使用范围广,无论是组词造句、或者是写作文,都会多次使用到这两个字。由于这两个字容易在使用时被混淆,很多学生对于它们的用法掌握不够牢固,导致使用时乱用的现象。本文结合实例来谈谈这两个字的用法与区别。  相似文献   

20.
<正>小篆的"量"字是个上下结构的会意字。它的上面是个"曰"字,读yuē,与"日"字音不同,意也不同,俗称扁日字。古文字的"曰",下面是"口"字,中间一横表示说话时从口中呼出来的气,本义是说话的意思,在古典小说中常有某某人"曰",就是说的意思。在"量"字中,这个"曰"字像个盛米的方形斗,且斗中有米,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