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1 毫秒
1.
运用统计分析、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揭示世界女子网球单打优秀运动员在以4大网球公开赛为代表的不同类型场地技、战术的特征表现,阐述各类型网球场地对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的影响与要求,同时,结合当前优秀运动员技、战术的特征与发展趋势进行总结。研究表明:1)发球方面,4大赛场女子单打优秀运动员的发球稳定性趋向共性,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是取胜的关键因素,且二发能力是适应各类型赛场竞技的普遍性技能,温网、法网发球威胁性与美网和澳网相比较突出,且温网一发有效性最高,澳网、法网、美网之间差异表现不显著;2)接发球方面,美网女子单打优秀运动员接发球优势较突出,温网、澳网的接发球相对被动;3)技、战术运用方面,4大赛场女子单打优秀运动员的主动进攻意识较强,制胜球、上网成功率是4大赛场取胜的关键因素,且上网能力是适应各种类型赛场竞技的普遍性技能。另外,优秀女子单打运动员在温网和法网赛场能以较小的失误获得更多的主动得分,澳网和美网则技、战术运用的稳定性较差,得分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对甘肃省10名优秀业余和2名专业注册的男子羽毛球运动员的后场正手杀球动作进行了研究。首先从杀球速度、杀球效果及杀球速度传递三个方面对业余与专业运动员的杀球动作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此来衡量业余与专业运动员杀球动作的差异。结果显示:业余运动员杀球速度小,杀球效果差,杀球速度传递不佳。其次运用灰色关联度对影响杀球动作的各项因素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影响杀球动作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杀球力量,拍头速度,拍面角度,右手速度和击球点高度这5项因素对杀球动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以及TOPSIS法,对世界优秀羽毛球女单运动员陈雨菲、戴资颖的杀球质量进行比赛场次的纵向评估,对比陈雨菲与戴资颖在杀球质量上存在的差异,寻找陈雨菲运用杀球技术的趋势与不足,并提出优化建议,为我国羽毛球女单备战巴黎奥运会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戴资颖属于进攻型选手,而陈雨菲是控球拉吊型选手,陈雨菲场均杀球使用率低于戴资颖,且杀球以防守反击为主;在杀球效果方面,陈雨菲杀球得分率高于主动失误率,整体的杀球效果较好,但杀上网的继续攻能力相对较弱;双方在杀球质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陈雨菲杀球质量较好;同时杀球质量的差异不仅与自身技战术打法有关,也在一定程度上受体能、心理因素影响。运用TOPSIS法对羽毛球杀球质量进行评估,能够为运动员的训练以及教练员制定战术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可在羽毛球其他技战术的综合评价方面做进一步运用。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网球单打比赛和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以及其它女子单打比赛录像资料作为分析依据,对我国备战伦敦奥运会的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的技战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整体实力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单打水平的提高,夺取伦敦奥运金牌的实力也得到极大提升.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我国女单在技战术的多变打法上相对不足,在体能与心理抗压方面与对手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提出相对应的建议,旨在为我国女单网球选手备战伦敦奥运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前羽毛球世界排名第一的女子单打运动员卡罗琳娜·马林(以下简称马林)自2015年以来参加的世界重大比赛中共10场比赛的技战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马林前场抢网的意识强,主动性进攻较多,杀球凶猛,"男性化"打法趋于成熟,综合实力强劲.  相似文献   

6.
用比赛实况及录像观察、文献资料调研、专家咨询、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29届奥运会女子单打网球中外运动员的主动得分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发球方面,发球直接得分方式中外运动员基本相同,二发得分,我国运动员高于国外运动员、优秀运动员;网前方面,我国运动员得分最低,正反手方面,我国运动员的正反手得分偏低,与国外强队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一发得分、正反手得分是女子单打网球运动员主动得分的关键因素,网前得分、二发得分、发球直接得分是女子单打运动员主动得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2009年5月11—16日,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伊利杯”乒乓球预赛在呼和浩特内蒙古新体育馆举行。本次预赛共有29支队伍,305位运动员参赛,共七个比赛项目。分别为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男子团体和女子团体。单打比赛中.凡在北京奥运会,第49届世乒赛团体赛和第50届世乒赛单项比赛中获得前三名的运动员,可直接获得参加决赛单打比赛的资格。  相似文献   

8.
<正>杀球就是把对方回击的高球快速、全力下压的一种击球方式。杀球的速度快、力量大、弧线直、落地快,能给对方直接造成威胁。在比赛中,杀球可以直接得分,或者使对方处于被动防守的地位。杀球技术(见图1)是羽毛球进攻中采用的主要技术之一。将高球、吊球和杀球有机结合起来训练对青少年运动员来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6月6日一9日,松下2001年中国大奖赛在海南省省会海口市举行,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77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男女单打和双打共4个项目的比赛。经过4天的紧张角逐,中国运动员王励勤、马林获单打冠亚军,王楠、郭焱获女子单打冠亚军,闫森/王励勤、马林/刘国正获男子双打冠亚军,白杨/牛剑锋获女子双打冠军,新加坡的并浚泓和李佳薇获女双亚军。  相似文献   

10.
《湖北体育科技》2020,(8):721-725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分析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双打运动员的技术特征和制胜规律。分析不同性质的得失分,明确男双比赛主要得分技术、落点、线路等特征;并结合运动训练知识和项目特征对制胜规律进行分析。结论:在进攻方面杀球使用率最高;在全场技术使用率中,前场技术最高是推球和挑球技术,中场技术是平抽挡技术,后场技术是杀球技术;全场的得分技术运用分析得出:前场扑球得分率最高,中场抽球最高,后场杀球最高;世界羽毛球男子双打技术变化趋势,主要以进攻下压为主。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以及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乒乓球项目女单打比赛6项技术指标数据进行统计与对比分析,其目的在于探讨乒乓球项目女子单打比赛的制胜因素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女单打比赛中,每场比赛胜、负方的发球直接得分、发球抢攻、进攻3项数据的百分比均值比较,胜方均大于负方,且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远远小于0.01),每场比赛胜、负方的防守制胜球数量均存在差异性(P小于0.05);女子单打平均每场比赛的反攻得分率上,胜方均大于负方,且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远远小于0.01),但其他因素得分率胜负双方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远远大于0.05)。研究认为:发球、发球抢攻、进攻是决定乒乓球女子单打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防守、反攻和其他因素是决定女子单打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全英公开赛决赛运动员的技战术进行评估,探寻当今羽毛球女子单打竞技规律。研究结果:(1)发球与接发球方面,山口茜采用发后场高远球的技术,陈雨菲采用发网前小球的技术;山口茜的接发球主要集中在前场的1/2/3号区域,陈雨菲多采用吊球与杀球(4号区域6号区),进行下压球的进攻,争取主动。(2)前场技术方面,陈雨菲使用放球与挑球占比较高;山口茜使用勾球与搓球的占比较高。女单运动员的争夺逐渐走向网前球的争夺。(3)中场技术方面,陈雨菲主要使用的是挡网技术;山口茜在比赛中挡网技术、抽球技术也有较高频的使用,山口茜的中场防守技术相对陈雨菲较强。(4)后场技术方面,陈雨菲后场高远球与吊球技术使用较多,经常采用拉吊突击技术,同时,杀球成功率也较高。山口茜在后场主要采用的技术是杀球技术,有较强的攻击性。建议:陈雨菲要依据对手的站位特点进行选择区域发球,让发球变得多样化、多边性;陈雨菲接发球方面要采用后场与前场的多变性击球,改变对手的站位,让自己争取主动;陈雨菲加强网前挑球与搓球的练习,让动作具有一致性,更好迷惑对手;陈雨菲在中场要加强抽球练习,能够很好的由被动转换为主动;陈雨菲...  相似文献   

13.
羽毛球平抽挡技术是羽毛球比赛中一个重要的回球手段,主要运用于双打和混双项目,由于赛制和技战术等多方面的演变,该技术在单打比赛中出现频率逐步提高.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据分析法对抽挡技术在女子单子中的运用进行分析.以2017年世界锦标赛羽毛球女子单打运动员三口茜、奥原希望、辛德胡等6名选手的比赛进行平抽挡技术运用数据统计分析.希望通过本研究,为女单运动员平抽挡技术的运用和提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前言杀球在羽毛球诸种击球技术中属于重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一板力量大、速度快的杀球是最后解决战斗的武器,也是比赛中最主要的得分手段。有人将杀球比喻为重炮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掌握一板重杀技术对于羽毛球运动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发展和掌握一板极具威胁的杀球呢?本文试图从技术与理论分析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1 研究方法采用观察分析法。通过对杀球动作的观察进行技术和理论的分析与研究。 2 分析与研究要想知道如何发展杀球力量,首先就要了解影响杀球力量的有哪些因素。  相似文献   

15.
姓名:鲍春来身高:1.90米体重:78公斤籍贯:湖南出生日期:1983年2月职务:中国羽毛球国家队主力队员主要成绩(单打): 2000年世青赛冠军2001年丹麦公开赛冠军2004年汤姆斯杯冠军成员2006年汤姆斯杯冠军成员图解这是一组后场击球技巧的连续动作赏析图。上图演示的是后场反手杀球技术动作要领,而下图演示的则是后场反手击高远球的技术动作要领。这两组在后场反手击球技术的运用主要依据实战中的战术需要而使用。在实战中还可以击出各种线路变化的反手高球、吊球和杀球。  相似文献   

16.
谭恺  刘骁 《四川体育科学》2013,(6):78-80,97
对公开赛时代至今的四大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冠军的年龄特征分析,探讨冠军和首次夺冠的运动员年龄特征,旨在为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提供参考。结论显示:冠军年龄结构特征正态分布效果较好,已经具备了相对稳定的显著特征,形成了各具特征的3个年龄段——16-18岁的低龄段、19-28岁主体年龄段和29-33岁的大龄段;首冠年龄分析揭示出不同实力球员的竞技发展期;参照年龄特征发现目前中国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的技能水平高峰期显现较晚。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20东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决赛陈雨菲与戴资颖的技战术运用情况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综述法、录像观察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研究比赛双方技战术使用的差异。结果表明:首先,陈雨菲网前技术需要增加变化,在稳定性保持的基础上网前应更加灵活多变,特别是要多运用网前勾球技术使自己在后场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其次,陈雨菲应该增加绝对杀球进攻能力,特别是当对手挑高球时,运用直接杀球得分或者杀球导致对手被动连贯得分的能力。再次,陈雨菲的防守能力很强,很难被直接进攻得分,但是在面对进攻时防守手段相对单一,接杀多以档直线为主很少变化斜线。最后,陈雨菲应该继续保持持球稳定性,减少主动失误,这是陈雨菲制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对2010年美国网球公开赛和2011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女子单打11项技术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和逐步判别分析,研究世界优秀女子网球单打比赛制胜技术关键因素,建立判定比赛胜负的判别函数方程.研究结果显示:在世界优秀女子网球单打比赛中ACE球、二发得分率、接发球得分率为比赛获胜的最关键制胜因子,并且它们对比赛制胜影响大小顺序为:接发球得分率>二发得分率> ACE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06年6月法国网球公开赛我国3位女子网球单打选手6场比赛的录像观摩,对其技术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与法网女单8强第4轮8场比赛技术统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寻求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女子单打球员发球的力量、速度、发球得分率等方面与世界优秀球员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女网选手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国际网球联合会新近公布了可以直接进入巴塞罗那奥运会网球男、女单打比赛的运动员名单,在现今世界一号选手南斯拉夫名将塞莱斯缺席的情况下,德国网坛玉女格拉芙荣居女子单打榜首,问题是她能否像在汉城奥运会上那样登上冠军宝座,再圆王环梦? 格拉芙早已成为众多球迷的偶像,不为她平时的佳绩,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