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我国教育心理学及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音乐教育对于当代德育教育价值的体现,经历了由浅入深的认知、实践过程,且借由此揭示出人们的精神、情感世界,亦是人们创造性表达、个性培养和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本文对扎根于吴地民间文化的吴地传统音乐艺术成就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吴地音乐在当代德育教育的价值体现及未来保护、发展并重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国美食一直是外国人眼中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苏帮菜作为八大菜系当中"苏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吴地文化千年浸润,形成了独特的苏州风格。在苏帮菜菜名的汉英翻译过程中,完成语义的相对对等、与文化的交际是应该达成的两个维度。  相似文献   

3.
江苏不同地域文化中的民俗体育项目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吴文化区域的民俗体育具有鲜明的吴地水乡特色,生活娱乐气息较为浓郁;金陵文化区域的民俗体育呈现一种多元并存的态势;维扬文化区域的民俗体育带有浓郁的娱乐性、兼容性特征;楚汉文化区域内的民俗体育以陆上项目居多,宗教信仰、武术拳术项目较多;苏东海洋文化区域的民俗体育具有涉海性、交融性、御敌性等特征.江苏地域文化中的民俗体育面临多重现代危机:民俗体育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受到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民俗体育传承人出现了严重断层,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民俗体育外部保护措施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江苏地域文化中民俗体育的现代调试路径主要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营造不同地域民俗体育的生态环境;提升创新能力,与体育赛事、学校体育、娱乐活动等融合发展;完善民俗体育保护的顶层设计,制定并落实各项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4.
一、吴地和孙武 吴地,即今日的苏州地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孙武成名之地。 黄朴民先生的《孙武评传》说“公元前517年左右”,孙武从齐国来到吴国时,“正值二十岁的青春年华”。 二十岁的孙武子来到吴地后,隐居了一段时间。汉代越晔《吴越春秋》关于孙子在吴地隐居和出山的记载如下: 孙子者,名武,吴人也,善为兵法,僻隐深居,世  相似文献   

5.
经学于清代初年开始复兴发展,产生众多经学大师,著作丰硕。吴地作为东部地区文化中心,出现了吴派和常州派两大经学流派,文章试图对吴地经学作一简要概括,并对此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春秋时期与楚文化、吴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伍子胥,后世成为越地的钱江涛神,从而成为吴、越文化交相融汇的古代例证。本文分析了伍子胥文化的层累现象后,指出今日长三角地区的主体文化就是吴、越文化。  相似文献   

7.
绘画的流变与文化的大背景有关,“西势东渐”使中国的社会文化结构发生了变化。文化的强烈西方倾向,冷落和矮化了传统的民族文化。重铸民族文化结构,发展中国绘画艺术,最终赖于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般的中国画教学中,教师重视对绘画技法和绘画理论的教授。这样的教学内容和简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没有能够理解中国画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没有把西洋画、西洋文化与中国画和中国文化相结合。为了实现中国画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我们应当认识到中国文化对中国画教学所起的基础作用,同时努力实现西洋文化、西洋绘画理论与中国画的有机结合,从而使中国画教学达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美术专业开设的课程有国画、油画、素描、版画、色彩等其他画种,中西方的技法都有。虽然中西方美术在绘画方面有相通的地方,但是由于社会背景、文化习惯以及审美观念等不同,使中西方在绘画观点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绘画专业的学生对中西方绘画观点的差异没有充足的认识,对中西方绘画的本质没有足够的掌握,绘画思维的转换比较迟缓。另外,西方的现代艺术文化不断进入我国,绘画专业的学生只是一味地追求个性而忽视了我国的传统文化理念,从而导致学生对绘画专业知识的掌握只是停留在材料性能和技法上。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在结合民族绘画的基础上进行中国画的教学,分析中华民族传统绘画的特点,从而提高绘画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博弈论是关于策略、得失、均衡的理论,也是一种方法论.从博弈论的角度研究中西绘画发现,中国绘画擅长表现连续、持久、宏大的空间,而西方绘画擅长表现现实中某一短暂时刻瞬间的空间,其差异源于文化起源、哲学渊源、表现形式等方面,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中西绘画在空间表现上又存在着再现与表现、具象与抽象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写意画作为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完整地传达中国美术的精神实质和内涵,再现中国人的美术发展观。吴昌硕先生的写意花鸟画,深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加之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在中国绘画史上,开创了文人画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中国书法不仅要在传承上努力讨生活,还应当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拓展。当今"水墨书法"已成为中国书法发展中一个重要门类,"水墨书法"具有"现代书法"属性,但它又有别于"现代书法",它具有其墨韵、书写性和形式感三大艺术主要特征。"水墨书法"的出现顺应了大艺术发展规律的,水墨书法作品的创作已体现时代特征和个人的思想,并通过各类展览进入神圣的艺术殿堂,被更多的阅读者所接受和欣赏。  相似文献   

13.
花鸟画最早可追溯到距今六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唐朝绘画题材从宏观的山水画进入微观的花鸟画,花鸟画独立成科,五代是工笔花鸟画发展的关键阶段,被称为“黄家富贵,徐氏野逸”的黄筌和徐熙代表了当时的绘画风格。宋朝设立画院,画家深入生活,高度的写生制作技巧,表现神妙富丽的图式,成为世界绘画史上灿烂的一页。元、明、清工笔画逐渐衰落,水墨文人画兴起,近代受西方文化影响,新材料、新技法运用给工笔画带来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4.
吴昌硕在诗、书、画、印诸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然而,相对于书、画、印的盛名,其诗歌成就似乎甚少有人问津.实际上,在吴昌硕的诗中,我们亦能清楚地看到其金石书画的影子,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影子,才使他的诗歌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本文主要从金石气、以丑为美等方面探讨了吴昌硕诗歌的美学特色,从而试图找到其诗歌与金石书画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只注重工笔画形式上的工整性,而忽略了其内在的写意性。不仅是工笔画,就中国画整体而言,它都是写意的艺术。文章从写意性的角度探析工笔人物画,"写意性"作为一种绘画观念蕴含于工笔人物画艺术之中,体现着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意趣,赋予了工笔人物画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画的现代性是一个突出的和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现代性作为一个世界性的概念,对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文化而言,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对于中国画来说,其现代性是建立在与西方绘画相互碰撞的基础上的。随着时代和观念的变化,传统的中国画,尤其是中国文人画的审美取向、价值追求和表现方法等,都与现代性要求不相符,并与现代人的审美心理产生了较大差距。从根本上讲,中国画的现代性是其与西方绘画碰撞和交融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客观现象。  相似文献   

17.
宋元两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最重要时期,特别是元代山水画之变不仅是绘画史上的艺术变革,也是我国美学史上的一次思想深化;这次变革确立了中国山水画在画坛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象油画"指受中国传统的"意象"思维的影响,以"象"写"意","意"、"象"和谐融合的油画。目前,中国的当代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和丰富的艺术形式,实现各种艺术形态并存和互相影响渗透,并各自具有不同的时代性表现。笔者认为,当代人文观念、图像时代和传统文化对意象油画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意象油画的当代性取决于表达,是反映当下的社会生活还是远离社会生活,值得讨论、思考。  相似文献   

19.
陈逸飞的绘画技法纯熟、风格独特,用西方的绘画语言表现出浓郁的东方神韵。几组系列组画体现了他的艺术探索,并且都在中国和世界画坛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和反响。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不仅领悟到了油画创作的关轮关奂,还体会到了他对关和生命的眷爱。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意笔人物画家以水墨材料作画的同时,却远离笔墨,远离东方文化观,借助西方现代绘画语言,以革新反叛传统中国画的倾向。一方面,打破国画界相对呆板、僵化的规范格局.另一方面,其作品也呈现为“西方-东方”单流向的模式,使人物画种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人物画的审美价值尺度的游移,则需要重新界定审美的品评标准,捍卫中国画最后的底线——笔墨,加深对意笔人物画的审美特征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