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认为唐代长安话有五个声调,其特点:阴平调低平;阳平调低升;上声调高平,音长短;去声调次高平,音长长;入声调为促调,有[-p]、[-t]、[-k]三种韵尾。《切韵序》“秦陇则去声为入”是指因部分去声字在六世纪末的秦方音中还未完全消失[-t]尾而产生的局部相似现象,到八世纪“去声为入”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唐长安话声调间的差异表现在音高、音长两方面,音高和音长共同起着区别声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语音实验的方法对六盘水(六枝)方言声调的基频、音强和时长进行研究。把该方言声调的实际情况客观地描写出来,为六盘水(六枝)方言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根据实验结果,六盘水(六枝)方言声调的实验调值为阴平55,阳平31,上声54,去声13。  相似文献   

3.
长入说质疑     
王力先生根据中古去、入声字在上古的用韵现象、中古某些字的去、入两读现象及谐声字中的去、入谐声现象得出的上古有“长入”声调的提法值得质疑,理由是:一,根据中古去、入声字在《诗经》用韵和《说文》谐声等材料中的使用比数及入声与平、上声的关系看,长入说的论据并不充分。二、无论是《诗经》用韵还是《说文》谐声材料都表明去声与平、上声的关系要比与入声的关系密切得多,长入说只注重了去声与入声的关系,而没有正确对待去声与平、上声的关系。三、在汉语语音史中,相配的入声韵与阴声韵发展到入声韵消变为阴声韵时,两者对应的韵母中必有一部分不能完全相同;调类相承的同音音节,其韵母的发展结果一般也是相同的。而“长入韵”发展到中古消变为阴声韵后与其原所配阴声韵的中古音韵母一一相同,这说明它在上古不是入声韵而是阴声韵。  相似文献   

4.
平凉地处陇东,其方言与普通话相比有一些不同之处,声母共有25个,韵母共有32个,在二字组连读变调上也存在与普通话不同的地方。其中,“重重型”组合皆以后字的单字调类为条件,而“上声+上声”“阴平+阳平”中前字皆由长降调变为短降调,而在“阴平+阴平”中前字由降调变为升调,充分体现了西北方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所谓轻声是指念得又轻又短的字音.在云南话中.一般地说,没有读轻声的词语.所以,我们云南人学普通话,轻声如何“轻”法,什么时候应该读轻声,把握不住.普通话的轻声比阴阳上去四声相对来说读音要轻些,但它的实际调值因受前面音节的声调影响,仍有高轻|,中轻·|,低轻.|的分别.什么时候念高轻,什么时候又该念中轻,什么时候该念低轻呢,这就决定于前面那个字是个什么字调.轻声前面那个字如果是阴平或者阳平,这个轻声就念中轻;前面那个字如果是上声,这个轻声就念高轻;前面那个字如果是去声,这个轻声就念低轻.例如:  相似文献   

6.
怀宁方言高洪片单音节声调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传统的听音、辨音的方法研究方言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实验手段对怀宁方言高洪片的单音节声调进行研究,得到高洪片单音节声调的调类和调值为:阴平41,阳平35,上声325,阴去52,阳去32,入声45。  相似文献   

7.
可以利用方音归类法把二、三声字分开。例如:儿童 人人 青石 没油 耳桶 忍忍 青史 没有 第一行的“儿、童、人、石、油”是阳平字,第二行的“耳、桶、忍、史、有”是上声字。用方音去念时,二、三声调值区别很明显。利用二、三声调值的不同,完全可以把方音里的二、三声字分开。按方音分开后的二、三声字(阳平字的古入声字除外)也即普通话的二、三声字。如上面的例词“儿童”等澄扛话中的阳平字和“耳桶”等澄江话中的上声字同时也是普通话的阳平和上声。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它的基础方言大致分为七类: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六盘水地处贵州省西部,六盘水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其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与普通话非常相近,例如:声韵调系统与普通话大部分相同,部有bpmfdtlgkhzcsjqxφ等声母,声调都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等四个调类,词汇、语法结构方面差异更小;因此,六盘水人与外界交流,一般没多少  相似文献   

9.
昆明方言是云南的官话,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以往学者对昆明方言单字调的研究均为传统的“听音笔录”法,本研究首次在“自主音段音系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声学实验的方法,借助语音分析软件Praat,探索到昆明方言的4个单字调:阴平(33)阳平(31)上声(53)去声(41);在老、中、青三代及不同性别昆明人的单字调比较中,发现昆明方言的声调格局存在年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关中方言中,古入声字已经消失,其音节结构变得和阴声韵相同,其调值也发生了分化,多数字派入到阴平声和阳平声。根据古入声字在关中话里的分布特点,关中人辨识古入声字可从声韵调的特点、关中话与北京话的比较、否定法以及主谐字等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大同方言里存在着大量的四字式熟语,内容广泛,结构凝炼,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经常使用,它使话语更生动,更风趣。本文收录了七百余条流行于大同一带的四字格,每一条先作简要的解释,然后举出例句。对于有几个义项的四字格,则分别释义,举例。四字格按照其首字在大同方言的读音,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等五类排列,每一类再依据首字在大同方言中的声母排列。  相似文献   

12.
《琼林雅韵》的编著适应了明代中叶逐渐兴盛的南曲的创作及演唱需要。这部韵书平声不分阴阳,全浊声母依然存在,入声派入三声,其语音上的特点既不同于正宗北曲韵书《中原音韵》,也不同于正宗南曲韵书《洪武正韵》,颇有些不南不北的味道。这是由入明之后处于上升阶段的南曲积极吸收北杂剧的成份,进而演化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南北合腔(套)所决定的。这种新的戏曲形式用韵特点主要表现在对入声字的处理上:入声字既可单独押韵,也可与平上去声通押,运用灵活。《琼林雅韵》平声不分阴阳,而又入派三声正是这种南曲用韵的记录和反映,因此它是一部南曲曲韵专书。  相似文献   

13.
古全浊塞音、塞擦音声母在柳林方言中依据声调平仄分化为送气清音和不送气清音:平声大部分读为送气音,少数读为不送气音;仄声大部分读为不送气音,一部分读为送气音。这也是晋语吕梁片方言声母音变现象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4.
古入声字的识读,是学习古汉语、掌握近体诗格律的关键。这里介绍古入声字识记法之一,即通过古四声歌诀识记。前人王鉴曾作《四声纂句》,旨在将汉字按中古四声辑成四字成语,以助辨识。今仿其例编成为古四声歌诀如下,计40句,有心者稍加浏览,不但可以迅速记住40个入声字(每句末字),而且还能对一些中古平上去声字有所了解。歌诀如下: 河海未测,官场势恶,朝野俱寂,明捧暗克。依草附木,钩腿斗角,垂死挣扎,无可救药。 仁美睡觉,忠保御敌,兄弟恕目,相翦大急。挥手告别,超本背末,无祸自福,为善最乐。 兰紫桂白,梅有傲骨…  相似文献   

15.
同音字表 说明:1、本表先以韵母分类,再以声母分类,后以声调分类。顺序依语音统一节的声、韵、调 2、鉴于调型符号不易区别,本表声调一律以调类顺序号标注。 3、字下加点号者为中古入声字。  相似文献   

16.
汉语里每一个音节,除了由声母,韵母组成外,还有一个能够区别字义,词义的声调,这样就形成了汉语抑扬顿挫的节奏美。汉语的这种语音特性表现在汉语词汇里为双音节化和四字格词语结构以及双声,叠韵的形式。汉语构词的这一特性应在翻译时得到关照,即:在英译汉时,不仅要译出词语的含义,还要注意兼顾汉语用词的声韵节奏,传达出原文的语音美。  相似文献   

17.
在声乐教学歌唱咬字吐字的训练中常常会发现如下一些问题:思想上重声轻字,即想声音多,想语言少;汉语的基本概念模糊,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发声训练和歌唱咬字吐字相互脱节、衔接不够。需要从转变对歌唱语言的认识和基本概念及从解决歌唱咬字吐字的训练和日常说话习惯的矛盾入手;同时要弄清声母与韵母的关系,解决好字与声的矛盾;还要遵循歌唱语言的原则和规律,做到字与字衔接、字与声相连。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它是我们全民族的共同语,有一套完整的声韵调系统:二十二个声母,三十九个韵母,以及四声调,此外,普通话还有一些特殊的语音现象,如轻声、儿化、变调等等。六枝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而北方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因而六枝方言的语  相似文献   

19.
方言的拟音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要保留标本、就必须有准确的语音模拟。在模拟过程中,首先的、当然的是要准确分析方言的实际读音,同时要仔细区分整个方言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语音规律,因为这些发展规律是方言语音模拟的重要依据之一。甘谷话及其相邻一些地区存在着一种特殊声母,该方言中将"猪、出、术、如"与"足、醋、酸"两组在普通话中不同的声母合而为一,该方言中这些字的拟音应该是[tv]、[tvh]、[v]、[jv];而有些学者认为应该是"t∫、t∫h、∫、廾"。这些认识方面差异的产生除了由于研究者对这些方言中这一声母音素的分析存在着差异外,也与研究者对中古汉语甚至上古汉语声母的认识存在着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20.
云南人学习普通话,就一般而言,有三个大的难点:一是前后鼻音不分,二是古入声字绝大部分读阳平,三是没有撮口呼。本文想深入地谈一谈撮口呼韵母字的学习。 云南人没有撮口呼韵母,普通话的u、ue、un、uan四个撮口呼韵母,云南人分别读为齐齿呼的i、ie、in、ian。在普通话学习中,虽独立地掌握了u、ue、un、uan四个韵母的发音,但由于不知道汉语里哪些字读撮口呼,因此,常把撮口呼字读为齐齿呼,或把齐齿呼字读为撮口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