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武端利 《出版广角》2017,(24):88-90
周秋光的《熊希龄传》在深入挖掘史料的基础上精心谋篇,对熊希龄的历史叙述力求全面,并坚持客观的原则,对熊希龄进行了公允的评价,精准地概括出熊希龄维新、救亡和济赈的人生追求.《熊希龄传》集学术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具有鲜明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是民国史研究尤其是人物研究的厚重之作.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6,(12)
环球通报社是熊希龄从国际政治传播的视角、现实外交的需求而提倡创设的新闻机构,但它是否真正得以实行?是否具有近代通讯社的性质?这两个问题至今众说纷纭、悬而未决,这正是本文将要讨论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文献的重新梳理、解读和考据,环球通报社只是提上日程而未有真正设立,但熊希龄对该机构的初衷是期望将其打造为具有近代通讯社性质的新闻机构。  相似文献   

3.
正提及历史学家易中天,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他的成功受益于母亲周树奇很多。周树奇女士,是战时儿童保育院的一名幼稚教师,曾就读北平幼稚师范学校。这所幼稚师范学校是香山慈幼院的创始人、民国慈善家熊希龄先生创办的。熊希龄先生力主教育为"立国之本",多次提出"兴学之本,先重师范",幼稚师范学校是香山慈幼院的一部分,办学目的非常明确:一是为发展教育而培养师资,期待香山慈幼院的师范  相似文献   

4.
高燕 《北京档案》2013,(8):38-39
民国时期首任民选总理熊希龄,一生重视教育,1913年在任总理时颁布的《大政方针》中就提出教育是"立国大本"的宣言。退出官场后,毕后半生之力从事慈善教育事业。1920年创办香山慈幼院,设立了一系列完整的教育体系,创办有婴儿教保园、幼儿蒙养园、小学、中学、师范、职业教育等各校。熊希龄治学严谨,师资队伍精干,配备设备完善,办学规模宏大,以独有的特色闻名海内外。熊希龄对小学教育十分重视,时常把"今日的小儿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到香山观赏红叶的人,都应该记住香山慈幼院以及它的创办者熊希龄.“一生赤诚爱国,盼中华振兴;半世慈善办学,为民族育才.”这是在湘西凤凰古城熊希龄故居正室木门两侧的一副对联,它简要而准确地概括了熊希龄对慈善事业的钟情.熊希龄生于凤凰,人称熊凤凰;出身苗族,是民族骄子.他可谓一路春风,少年得志,才高气傲,15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25岁中进士,35岁出洋考察,40岁出任民国首任财政部长,43岁即登上国务总理的宝座.他居庙堂之高时,不忘心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后,仍时刻心忧社稷.数经沉浮的熊希龄退出官场后,转向慈善事业.1917年夏天,北京、河北地区发生的京畿大水灾,灾民逾500万人,使熊希龄下定决心成立慈幼局,专门收容受灾儿童.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1994—2010年CMCC数据库儿童健康教育论文,了解我国卫生领域儿童健康教育科研状况,探索儿童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方法:利用数据库组配功能和附加限定功能、Excel软件、人工阅读等对儿童健康教育论文数量、作者分布、关键词及基金、期刊等分布情况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CMCC数据库收录儿童健康教育论文1015篇,作者合著率65.62%,合作度2.66,广东省的作者发表的论文最多,关键词词频最高的病种是哮喘,涉及各类基金47项,《中国健康教育》杂志发表相关论文最多。结论:儿童健康教育论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研究有待加强。研究内容集中在疾病防治和儿童保健方面,医疗保健机构是儿童健康教育的核心部门,希望今后能在教育方法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7.
熊希龄并不满足于让孩子们有家庭、受教育和有工作。他认为,孩子们必须具备公民常识,才可算是"健全国民""5个孩子冻死在垃圾箱,8个孩子死于火灾,我都快急疯了!"轮椅上的洛林是中共中央党校离休干部,提起留守儿童和孤儿的这些事,已近90高龄的她对《中国新闻周刊》叹道。  相似文献   

8.
高燕 《北京档案》2012,(7):58-59
香山慈幼院是民国人士熊希龄于1921年创办的,慈幼院最初的学生来源大致有五类,即原慈幼局收养的灾童,香山附近满汉族贫苦儿童,以及后来女界红十字会和北方五省灾区赈济会在北京设立的灾童临时教养院和湖南华洋赈会收养的灾童。熊希龄创办香山慈幼院的初衷在于济贫抚孤,使那些孤贫失学的儿童在获得一定的职业教育之后能为社会服务。随着组织机构与办学条件的不断完善,香山慈幼院明确提出了使学生德、智、技、群全面发展,以培养"健全爱国之国民"的办院宗旨和教  相似文献   

9.
社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粮食存储制度和形式之一,因其设置于村镇且听民捐纳、管理而有别于义仓、常平等粮仓。一般认为社仓起源于隋朝,至南宋朱熹始创立社仓之法,主要目的是应对粮食短缺,救助困难群体。清代重视社仓建设,康熙十八年(1679年),户部题准建立社仓,春借秋还,收取息谷,以丰年之有余,备歉岁之不足。雍正、乾隆时期,各省渐行社仓之法,社仓出现繁荣局面。2004年本刊曾刊登雍正朝社仓史料,现将有关乾隆朝社仓档案史料编选刊出,以供研究参考。——编选者哈恩忠  相似文献   

10.
社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粮食存储制度和形式之一,因其设置于乡村且听民捐纳、管理而有别于义仓、常平等粮仓。一般认为社仓起源于隋朝,至南宋朱熹始创立社仓之法,主要目的是应对粮食短缺,救助困难群体。清代重视社仓建设,康熙十八年(1679年),户部题准建立社仓,春借秋还,收取息谷,以丰年之有余,备歉岁之不足。雍正、乾隆时期,各省渐行社仓之法,社仓出现繁荣局面。2004年本刊曾刊登雍正朝社仓史料,现再将有关乾隆朝社仓档案史料编选刊出,以供有关方面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邓艳玲 《出版参考》2011,(11):21-22
其实,至少每一个到香山观赏红叶的人,都应该记住香山慈幼院以及它的创办者熊希龄。1920年至1949年间,香山专属一所学校。这里的学生主要是孤贫儿童,他们在香山学习生活,直至长大成人。  相似文献   

12.
其实,至少每一个到香山观赏红叶的人,都应该记住香山慈幼院以及它的创办者熊希龄。1920年至1949年间,香山专属一所学校。这里的学生主要是孤贫儿童,他们在香山学习生活,直至长大成人。  相似文献   

13.
1901年,匹兹堡卡内基图书馆儿童图书馆员培训学校正式成立,这是美国第一所专门培养儿童图书馆员的教育机构。文章通过史料梳理,对培训学校的发展历程、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师资团队和教育理念进行分析。该校在美国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全面兴起的背景下诞生,匹兹堡卡内基图书馆领先的儿童服务是其办学基础。学校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重视儿童图书馆员的个性素质,积极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为美国儿童图书馆事业培养了大量人才。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参考》2013,(3):20
本刊讯(记者邸荣芬)1月10日,由浙江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健康生活幸福人生"精品图书推介会在北京举行。会上,重点展示了以健康与幸福为主题而编写的两套重点精品图书《健康与幸福》与"心理学大师心理健康经典论著通识丛书"。《健康与幸福》是浙教社引进的一套美国健康幸福教育主流教材,教材以孩子的健康和幸福为出发点,都以"心理和情绪、家庭和社交健康""成长和营养""个人健康和安全""药物  相似文献   

15.
“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为争取儿童生存、健康和受教育的权利而斗争的日子。1925年,“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举行第一次国际大会,发表了有关儿童福利问题的原则以后,一些国家有了儿童节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档案史料·乾隆朝管理军流遣犯史料 (下 )          1.12嘉庆十六年严禁西洋人传教史料 1.2 3光绪年间开办黑龙江漠河金矿史料 (上 ) 1.33晚清各省铸造银元史料续编 (下 ) 1.4 5雍正朝设立社仓史料 (上 ) 2 .7绵懿阿哥迎娶福晋史料 2 .18咸丰末年推广捐输新章程史料 2 .2 4光绪年间开办黑龙江漠河金矿史料 (中 ) 2 .2 7光宣年间浙江兴办新式学堂史料 (上 ) 2 .38雍正朝设立社仓史料 (中 ) 3.3嘉庆朝前在清宫服务的西洋人史料 3.16光绪年间开办黑龙江漠河金矿史料 (下 ) 3.2 5光宣年间浙江兴办新式学堂史料 (下 ) 3.38广东问题档案…  相似文献   

17.
新华社主办的《参考消息》,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时期。而现存最早的关于新华社参考刊物的史料是红中社在江西瑞金编印的《无线电目讯》。这份材料原件存于台湾,由国内有关部门的同志辗转从国外复印回来。在史料相当缺乏的红中社历史研究中,作为第一手资料的《无线电目讯》,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一场以谋求儿童幸福为宗旨的儿童年运动。《申报》对此作详尽、持续的报道。全国儿童年实施委员会通过文字宣传、口头宣传等方式大力宣传儿童年,呼吁保护、救济儿童,提倡儿童幸福事业,并且举办各种儿童展览会等活动。这些举措获得不同程度的实施,推动社会各界开始关注儿童的各项幸福事业。  相似文献   

19.
7月2~7日华北五省、市、自治区教育出版社第3届优秀图书评奖会在秦皇岛召开。评选出优秀图书一等奖5种,二等奖20种,三等奖59种。 7月3日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庆祝建社10周年之际,清华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宣布设立。  相似文献   

20.
马涛 《档案天地》2011,(11):32-35,43
一代文学大师沈从文与曾任民国总理的熊希龄都是从湖南凤凰走出去的人杰.并且他们有着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熊希龄的幼弟熊燕龄是沈从文的嫡亲姨父。也是著名画家黄永玉的姑父:沈从文的大姐沈岳鑫嫁给了熊希龄的外甥田真一:湘西镇守使田应诏的胞妹田应弼差点嫁给了沈从文的父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