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赵鹏 《考试周刊》2014,(8):158-159
大学生参与志愿与公益服务既是其课堂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延伸,又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价值和效应。在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普遍重理论轻实践的背景下,高校、政府、社会、大学生社团各方面,应积极扩展和充实大学生参与志愿与公益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探索建立制度化的长效引导机制。本研究以湖南科技大学在校学生为个案,对如何建立大学生参与公益服务的引导机制作探索。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公益创业有利于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和公益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公益事业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培育科学认识不足、专业教育不够、社会资源驱动不及等问题,高校既要依托校院两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公益型学生社团开展公益创业活动,又要完善公益创业教育机制,更要整合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帮助大学生进一步认知公益创业、参与公益创业。  相似文献   

3.
新公共管理是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它强调多元化的共同参与,目的是建立团结互助、友好相处的和谐社会。作为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高校公益社团应秉承参与、协作、服务的社会治理精神,才能有效实现公益社团组织的良好运作,积极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益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4.
新公共管理是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它强调多元化的共同参与,目的是建立团结互助、友好相处的和谐社会.作为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高校公益社团应秉承参与、协作、服务的社会治理精神,才能有效实现公益社团组织的良好运作,积极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益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5.
在公益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作为公益活动的重要力量,如何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公益队伍,完善大学校园公益组织,鼓励大学生参与公益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今高校普遍面临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比例较低,动力不足,公益活动服务面窄等问题,因此加强学校在公益活动的制度设计,统一公益社团的管理机关,拓宽大学生公益活动的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公益活动的道德育人作用,开创高校思想理论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公益性社团是高校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和有效载体,对推进高校实践育人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但由于认知模糊、形式单一、影响力小、缺乏支持等困境,导致其作用发挥受到限制,亟须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笔者选取高校大学生、公益社团组织者、基金会工作人员等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自身参与公益实践的经验,提出了创建资源共享平台、拓展与专业公益组织的合作、参加公益创业大赛等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各种NGO(非政府组织)、NPO(非盈利组织)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我们的社会发展中,公益组织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普通公民选择加入各种志愿者组织,进行各种志愿者服务,回馈社会,获取个人精神层面的满足。大学生通过成立各种公益社团,来服务于社会。大学生热衷于社会公益实践是一件好事情,但是目前大学生的公益社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活动形式单一,影响力不足;社团领导人综合素质不全面;公益性社团缺乏信任度等[1]。本文通过探讨大学生公益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进行公益活动。  相似文献   

8.
陈阳 《黑龙江教育》2023,(11):52-54
大学生创新创业公益精神的培育和公益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道德风尚和志愿服务活动的传承与发展,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意识及公共服务精神的一种体现。文章通过用奋斗精神引领大学生自主自觉地认同、参与创新创业公益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社会的意识,探索持续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思创融合教育的全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生社团与社会公益组织联合体系的建立,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也是拓宽高校德育工作手段及构建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高校学生社团与社会公益组织可以通过一定的运行机制、组织管理机制、保障机制来实现二者的有效联合。社团发展模式中固有思维的制约、视野的相对狭窄、社团自身的管理存在弊端及社团的发展受重视程度不够,是制约高校学生社团与社会公益组织联合体系建立的障碍。促进高校公益性社团发展的具体措施主要有制定明确章程、开拓发展渠道及建立核心价值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时代的发展带来公益行动社会环境与条件的变迁,传统的公益模式面临新问题,高校公益志愿者需要新的实践平台.上海高校通过科学商店联盟的建设,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创造了新型的公益服务网络,为新时期大学生料普公益提供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王骥洲 《文教资料》2011,(6):216-218
公益服务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公益服务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提升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开辟大学生就业新途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公益服务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公益服务事业中去。  相似文献   

12.
公益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回馈社会的重要形式,因其自愿性、社会性、利他性、学习性和多方联动性的属性,它已经成为全面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公益实践活动在承载和传递大学生公益精神,丰富高校实践育人内容,强化高校实践育人功能,促进高校实践育人的条件建设及将高校实践育人实效性推向新高度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通过大力建设大学生公益实践活动共同体、努力开创专业实践与公益实践活动互利共赢的局面以及全力打造弘扬公益正能量宣传阵地等路径,实现大学生公益实践活动和目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实践是高校实践育人的核心环节,大学生公益服务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形式和载体。本文基于目前解决“三农”问题公益服务质量及效率的基础上,以内蒙古师范大学“科技下乡——坚持20年的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公益服务”项目为例,研究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公益服务的实践行动、服务成效和创新经验,提出了“公益服务模式、组织运行模式、乡村产业赋能模式、乡村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路径,并探索其公益性、实效性、创新性、可持续性、引领教育及团队建设特色的特点。目的是为其他高校打造最具温度的“中国金课”提供范例,也为其他大学生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公益服务的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公益类社团是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良好平台,也是各高校进行"立德树人"的有效载体,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校园文化生活的丰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等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由于高校学生公益类社团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目前高校学生公益类社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课程化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公益类社团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促进高校学生公益类社团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公益型社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社团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服务社会及他人、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目前,公益型社团的发展存在着一些困境,因此,增强学生社团的精神内核、打造品牌活动、开拓外部资源机制就成为高校公益社团的主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高校志愿公益类学生社团在公益领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在建设和发展中,社团仍然面临组织较为松散、志愿活动主体不固定、成员情感归属较弱等内部困境,也受到来自资金来源不稳定、活动场所无保障、社会公信力不足等的外部约束。高校应通过构建刚柔并济的管理模式、践行扶育并重的治理理念,从强化社团自身建设和创新扶育社团方式入手,不断推进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以充分发挥志愿公益类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7.
学生社团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也是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开展对提升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人文素养、人格品质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五育并举”的工作模式和内涵进行了阐述,对高校社团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在对学生社团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对思政类、科学技术类、体育锻炼类、文化艺术类、志愿公益类等不同类型学生社团的分类指导,建立以第二课堂成绩单为主体的学生活动评价制度,构建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的学生社团工作体系,实现学生社团助力大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育”)等方面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正处于现代化转型时期,各阶层矛盾和社会问题频发。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思想发展的重要过渡阶段,他们的价值观极易受到各种思潮和社会情绪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个体意识突出、集体意识淡薄;工具理性膨胀、价值理性萎缩;负面情绪蔓延,正面能量欠缺"等现状,给大学生公益精神培养提出挑战。为此,需依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搭建多样化的公益活动平台和营造良好的校园公益文化氛围,让大学生逐步接受、认同和传播公益精神。  相似文献   

19.
公益创业的核心在于使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大学生积极参与公益创业,既能锻炼商业技能、缓解就业压力,又能实现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价值。基于麦克利兰的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结合公益创业的十个过程,可以将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分为知识、价值观、技能三大部分。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不同地域、不同高校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存在差异,影响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包括家庭、教育、环境、政策、资源等。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的提升是促进社会公益创业发展的重要前提,要通过建立起政府引导下的公益创业驱动及孵化机制、高校保障的智力支持机制以及社会多元推动和资源支持机制,构建基于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提升的教育支持体系,为公益创业创造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刘蕾 《江苏高教》2017,(11):84-89
公益创业的核心在于使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大学生积极参与公益创业,既能锻炼商业技能、缓解就业压力,又能实现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价值。基于麦克利兰的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结合公益创业的十个过程,可以将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分为知识、价值观、技能三大部分。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不同地域、不同高校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存在差异,影响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包括家庭、教育、环境、政策、资源等。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的提升是促进社会公益创业发展的重要前提,要通过建立起政府引导下的公益创业驱动及孵化机制、高校保障的智力支持机制以及社会多元推动和资源支持机制,构建基于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提升的教育支持体系,为公益创业创造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