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人类活动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人类在改造自然、创造丰富物质财富、满足人类生存需求的Ⅲ时,对大自然也造成了显著的影响。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利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得全球变化、海平面上升、极端灾害天气、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当前,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生态危机愈演愈烈,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主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态哲学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西方的人类中心主义与主客二元论在创造财富与技术文明的同时,亦带来巨大的生态危机与生存危机。以生态哲学的视野检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吸收古代中国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等生态理念,建立系统的"人-自然-社会"生态整体观,确保人类永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人类正面临全球性生态危机,实质上是全球性生存与发展的文化危机。在生态危机已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关键因素的今天,生态治理的文化逻辑彰显了具有时代高度的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理想与信念。通过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动人类发展的文化自觉;通过促进全球生态文化融合,凸显人类发展的文化价值;在生态现代化、生态文化及人的现代化的交互作用中,实现人类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整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文明的标志。有了绿色,我们的世界就会生机盎然,我们的环境就会更加优美,我们的未来就会充满希望。然而,随着人类对森林和湿地的过度利用,气候变暖、土地沙化、湿地缩减、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物种灭绝等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携手应对生态危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共建人类绿色家园,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加剧,生态问题逐渐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们纷纷探索引发生态危机的原因,揭示生态危机的实质,寻找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从“生态革命”中找到了生态危机与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结合点,从生态危机中逐步探索生态危机的实质,提出了一些有创见的主张和观点,为解决生态危机开创了道路。本文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出发,寻找一些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观点,并提出解决我国生态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生态问题仍然是当今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关涉到全球经济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健康。生态问题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是科学发展观题中应有之义。揭示了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生态危机所表现出的国界消融、程度加强、层次复杂等几方面特征,追踪生态危机生成的多种原因,加强人们提高生态危机的意识,从理论上说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以及世界民族国家转变发展观念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维护并生产生命系统是人类的天职和使命吴展蛟当前,全球性生态危机已经越来越明显地威胁到生命系统和人类的生存。要战胜这个危机。谋求人类的生存,不是简单地认为不要破坏生态就行,而是人类必须要改变今天的谋生方式,肩负起维护整个生命系统生存的伟大任务。生命系统...  相似文献   

8.
生态批评家们普遍认为,马克思没有完整的生态危机理论,进而指责历史唯物主义缺乏内在的生态逻辑。柏克特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生态批评家们没有领会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概念的生态维度,也不了解马克思区分的两类可持续发展观念——"资本主义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致他们的环境危机思想本质上仅局限于对资本积累的环境危机的探讨,缺乏对当代人类生存危机的深度理论分析和实际政治效应。柏克特对马克思"两类环境危机"——"资本积累的环境危机"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环境危机"——思想的阐发,表明马克思的生态危机或环境危机理论已经有了完整的轮廓,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内在的生态逻辑。  相似文献   

9.
生态价值观是上个世纪中叶以来在全球生态危机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传统极端的人类主义价值观深刻反思、人与自然关系认识和价值评价不断发展的结果。在我国构建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在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而又倡导生态文明的今天,要真正地解决生态危机问题,扬弃传统生态价值观,建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新型的生态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魏爽 《华章》2011,(26)
随着经济的现代化,伴随其快速发展而来的生态危机已经对人类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威胁,环境污染与破坏引发的环境危机越来越深入影响全社会的生活与生存.作为维护公众利益,促进社会发展的公共服务部门,政府掌握着环境资源的配置权,也必须负起相应的生态责任.从而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的相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当今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社会发展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以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物种灭绝为标志的生态危机,严重威胁了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危机实质上是文化的危机,即西方主客二分的世界观所造成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的危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天人合一”思想中独特的环境思想和生态理念越来越被学术界和思想界推崇和认同.  相似文献   

12.
生态危机是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的不合理是诱发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而人类文明精神的内在缺陷直接导致了文明对自然的缺失和人类生存方式对自然的伤害,在被人类文明疏远的境况中自然的处境愈益恶化。也导致了发展的危机和文明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在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揭示了工业化社会人类的生态危机——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人性的异化、生命的枯竭;同时也提出了拯救生态危机的策略——要融入自然,与自然一体,恢复人类性的生机与活力。劳伦斯对于生态危机的书写,对于生态危机的拯救策略,涉及到现代西方人的生存危机与拯救这一严肃的问题,体现了劳伦斯对和谐生态理想的追求及对现代西方人的生存与前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生态危机是当今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技术进步具有二重性,即技术进步一方面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另一方面又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了不可逆的、无法克服的生态危机。主流的或者说非生态的技术进步观将重点聚焦在技术效率上而将环境变量、生态变量排除在外,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技术进步同时伴随着生态环境破坏,在累积和放大机制的作用下最终造成生态危机。技术进步的生态逻辑就是在技术进步函数中嵌入一个生态函数或环境函数,也就是将技术进步生态目标内生化,从而建立一种通过技术进步解决生态危机的逻辑。  相似文献   

15.
吴勇  高健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30(12):131-135
目前,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生态危机又导致了人类生存危机,也提出了道德教育的新话题——生态道德养成教育。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是提高全民族生态道德水平的基础工程。文章揭示了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公民生态道德素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道德诉求,而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客观要求,更是高等教育推进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说明人类面临着深刻的生存危机,这种危机,究其实质,就是人类的价值危机,虽然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已不再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但非人类中心主义也断没找到真正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新的价值理论,人类要走出困境,必须再度寻找生态价值观新的生长点,生态伦理学正确的生态行为价值观的建立,仍得从人入手,必须以人性的协调和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旨明。  相似文献   

17.
西方进入工业化以来,在获得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面对生态危机,西方经历了从自认为"文明"而将第三世界视为"野蛮",到开始从异质文明中寻找生态智慧的过程。从马克思开始,对现代性的反思就包含着生态哲学的视野。而在当代的生态危机面前,"寂静之春"和"盖娅假说"之后,普遍生态观在西方形成。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生态危机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消费异化现象是催生生态问题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要缓和人与自然的矛盾,缓解生态危机就必须克服消费异化,建立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态社会。  相似文献   

19.
工业文明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样,人类的专制和沙文主义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和挑战,因此,生态文明应运而生!经济生态建设,人文生态建设和法制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生态主义课程思潮引论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生态主义是人类的面对二战以来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寻找危机的根源和寻求解决危机的策略时发展起来的一种思维方式。它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诞生,同时也为我们思考和解决课程问题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思路,生态主义课程思潮是时代的产物,但它又要必然地超越我们这个时代,在即将到来的后现代社会中尽情演绎其是非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