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凡史之所记,以表年以系事。"时间是记述历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那么,古人是如何记年、记月、记日、记时的呢? 中国古代记年的方法有帝王记年法、年号记年法、干支记年法、十二生肖记年法和星岁记年法等。帝王记年法即以帝王在位的年数记年,如公元前七六九年记为周平王二年,公元前七六八年记为周平王三年等。年号记年法即以帝王在位时的年号记年,如公元前一三九年记为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一三八年记为汉武  相似文献   

2.
新闻媒介与时间制度是互嵌的。中国近代历法制度的变革不仅在报刊上获得广泛讨论,而且在它的报头信息中清晰地呈现出来。本文以《申报》为切入点,以全球化史为背景,探寻近代中国报刊在时制变革中的角色,从而理解中国是如何与全球传播秩序对接的。研究发现,《申报》报头的日期标注与历法变革相呼应。起初帝王年号与干支结合的中式历法占据主导,随后西历逐渐登场,并最终演化为中华民国的国历,而帝王年号和干支纪年作为废历退出历史舞台“。公历”的确认蕴含着中国对全球体系与全球秩序的重新认知,也是中西碰撞与汇聚的焦点之一。近代中国的历法变革、报刊发展与现代时间观念密不可分,报刊作为历法知识传播的载体,成为时间与媒介互构的重要中介。中国的国族概念据此构建,中国加入全球体系,而中国媒介也就此汇入全球传播秩序。  相似文献   

3.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二版与第三版修订类目对照表》(下称《对照表》)的出版发行,无疑有利于使用单位了解《中图法》第三版修订的详细情况及其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4.
对比20世纪"中文工具书"课程体系,从《中国文献信息资源与检索利用》一书看中文工具书课程体系的演变,并提出补充古代法规、历日检索及虚拟参考平台使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著名学者梁章钜的笔记体著作《浪迹三谈》的卷二《历代年号》与清朝乾隆、嘉庆时期的史学考据家梁玉绳的《元号略》有大量重合之处.《历代年号》收录古代年号六十二个,合为五十九条,其中的五十八条皆沿用《元号略》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年表。图录类 (一)年表 (1)历表、纪年表中国历史纪年表万国鼎编万斯年等补仃1981年中华书局再版中国历史纪年表方诗铭编1980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中国历史年表河南省博物馆《中国历史年表》编样组编198。 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历代年号考李崇智编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中国历史大系表山西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组编1975 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历史年代简表文物出版社编样1973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中国历史简表辽宁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简表》编写组编 1975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历史纪年荣孟源编1958年三联书店出版中国近代史历表荣…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某一姓帝王家族世袭统治时都有一个“国号”,循自后来,每一姓王朝每一个帝王在位时,又都有自己的纪年和“年号”。因此可以说,国号是某一姓王朝统治的标志,年号则是某一帝王个人统治的标志。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纪年,是西周时期的“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有人  相似文献   

8.
秦杰 《北京档案》2008,(1):44-45
历书是按一定历法排列年、月、日并提供有关数据的书,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历书,过去又称"历日"、"宪书"、"通书".在封建帝王时代,由于它是皇帝颁布的,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皇历".  相似文献   

9.
帝王,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帝王的称号有天子、皇帝、君王之别。由于帝王乃“至尊之称”,因此古代对其称谓,也就特别慎重、讲究,并出现了许多代称。这些代称,大体上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谦称,也就是帝王的自称;一类是尊称,即臣民百姓对帝王的称谓。一、谦称: (一) 予一人。《礼记·玉藻》曰:“凡自称,天子曰予一人。”“予一人”,即天子的谦称,意思是说我在天下也只是一个人而已,与众人没什么甚异。表示一种谦退。(二) 予小子。《礼记·曲礼下》曰:“天子未除丧,  相似文献   

10.
(1) 《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张岱年著。本书勾勒出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体系,并分别对自然哲学、人生哲学和知识论的概念范畴作出系统的说明,对于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极有裨益。(2) 《朱熹哲学研究》,陈来著。本书对朱熹的哲学思想及其发展演变进行了深刻的论述,提出了不少精辟的新见解。(3) 《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李申著。是第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国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专著,很值得一读。(4) 《周易译注》,黄寿祺等著。近年整理研究《周易》的著作中,此书极为出色。著者将整理古籍与研究古代思想文化成功地结合起来,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且又深入浅出,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1.
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出版工作》编辑部和《中国出版年鉴》编辑部联合推选1986年中国出版界十件大事如下: 1、“全国图书展览”在北京举行(4月20日至5月4日)。 2、经我国出版界30年的辛勤努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50卷中文版全部出齐(5月)。  相似文献   

12.
《游翰稗编》现存明万历刻本,藏国家图书馆,作者署名梁溪无名生。袁行霈、侯忠义《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书目》题佚名氏撰;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石昌渝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朱一玄等《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陈国军《明代志怪传奇小说研究》、秦川《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总集研究》等俱依刻本题梁溪无名生。但此名实可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研究》一书在中国历史语境、东方思维和古今中西比较的视域下,对中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史实描述,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阐释。作者利用古今中西会通的思想方法,以古论古,以古鉴今,为我们呈现出了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的整体脉络,为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中国是世界上帝王最多的国家。”信然!有人统计,我国有帝王559人。《中国历代帝王大观》(陈华新编著,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凡45万余字)一书共收帝王443人。队伍庞大,堪称“大观”! 本书所收帝王,上起传说时代的盘古氏,下至“末代皇帝”溥仪,均按照他们的实际情况一一介绍,不论全国统一政权的帝王,或  相似文献   

15.
(九)、查历史年代 新闻的五要素之一为“何时”,即要把握时间的准确性。 学习文史知识,使用文史材料,要注意把握历史年代的准确性。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准确具体纪年,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开始。 从汉武帝起,开始用命名的年号纪年。汉武帝在位53年,先后用了十一个年号。用年号最多的是女皇武则天,她在位19年,就用了十七个年号,有时一年内换两个年号。据统计,历代皇帝使用的各种年号有700多个。 年号的频繁更换,使历史纪年纷杂而不易掌握,连皇帝本人也觉得麻烦。因此从明代起,一个皇帝不  相似文献   

16.
笔者致力于古代名言佳句辞书的研究多年,发现此类之书差错中,有一明显特征:凡众人所编之书,书中必有前后不一、自相矛盾之处。即如近两年出版的8本:郭东斌等18人编《格言大辞典》(以下简称《格言》)、秦牧等15人编《实用名言大辞典》(简称《实用》)、尚和等25人编《中国历代祝词贺语大观》(简称《祝词》)、任道斌等22人编《世界生活妙语大全》(简称《妙语》)、吴健生等19人编《中外格言精华》(简称《精华》)、季镇淮等32人编《中国散文名句辞典》(简称《散文》)、吴丈蜀等13人编《历代诗词曲佳句名篇大全》(简称《佳句》)、刘云峣等18人编《中国历代中医格言大观》(简称《中医》)。这8种书中存在其他问题姑且不论,仅例举这些书中前后说法不一、自相矛盾处,以述众人编书之通病。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度"最美的书"(原"中国最美的书")于11月11日在上海揭晓。经过海内外顶尖书籍设计师评委的多轮专业评选,最终《陈从周造园三章》(吕旻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骨科小手术》(尹琳琳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品梅——朱松发梅花百图》(姜嵩设计,商务印书馆)、《中国古代门窗》(张悟静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等25种图书从全国106家出版社的342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本年度"最美的书",并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医学文献分类的角度 ,剖析《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医学专业分类表》的主要编制特色、编制说明 ,《医学专业分类表》与《中图法》(第四版 )相关的学科 ,《医学专业分类表》变动类目与《中图法》(第四版 )R类对照表类目 ,探讨了对医学文献类目准确归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宏观建构,理论言说”的著述理念、“结构谨严,定位准确”的学术理性、“史论结合,真知灼见”的论证方式等三个方面分析评述傅荣贤教授《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一书的突出优点。该书在摆脱传统观念束缚的基础上,审察中西目录学之异同,继而揭示出我国古代目录学的核心价值,建构起较为完善的古代目录学理论,并指明了中西目录学有机结合的发展方向。但该书对中西目录学有机结合的具体操作论述稍显不足。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20.
每月视点     
事件2006中国保护知识产权十件大事公布4月16日,在全国“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组委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公布了与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新浪网等媒体联合评出的“2006年度中国保护知识产权十件大事”。一是中共中央提出加强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能力;二是我国正式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三是《保护知识产权行动纲要(2006—2007年)》和《2006’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发布;四是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