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周卫涛 《考试周刊》2010,(42):48-49
作为《圣经》的两大组成部分,《旧约》和《新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由于时代特征和地域背景的影响,两者在思想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旧约》的民族性与《新约》的普世性之间的区别。通过比较《旧约》和《新约》的思想差异,我们可以理清早期基督教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基本脉络.把握基督教思想的内核。  相似文献   

2.
黄欣 《考试周刊》2012,(82):15-16
基于对《旧约》、《新约》文本的分析,本文认为《旧约》体现出了男尊女卑的思想,而《新约》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男女平等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73):21-22
《旧约圣经》成功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其中女性所占比重并不大,而有名有姓能给读者留下印象的女性更是少得可怜。可以说只有位居主体意识缺失和觉醒这两极的女性才能得到《旧约圣经》的着墨刻画,才能真正进入读者视野。对这些对比鲜明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使读者聆听到不同的声音,感受到男性中心主义支配的《旧约圣经》对女性的认可和钦佩,重构《创世记》中男女最初的平等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4.
习语表达丰富、形象、贴近生活,在外语学习中非常重要。《圣经》中丰富多彩的语言、寓意深刻的典故和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现代英语习语的重要来源。《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旧约从神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开始,记载了以色列的历史,有很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文笔优美的诗篇。通过深入探讨《圣经·旧约》中的各种故事,可以揭示现代英语中很多耳熟能详的习语的起源及涵义。  相似文献   

5.
论《旧约圣经》中的希伯来女性及其女性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旧约圣经》中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一方面把女性降低到从属于男性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强调男女的不可分离,这决定了现实生活中古代希伯来女性地位的双重性。她们生活于父权社会中,受父权与夫权的支配,在宗教生活中被视为不洁净的人。但古代希伯来人也认识到女性的不可缺少,使女性在婚姻与家庭生活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尊重和保护。《旧约圣经》中所包含的女性观,成为基督教女性观的主要思想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6.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对西方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有众多人物的名字都来源于此。《圣经.旧约》中人们命名的方式简单而直接,其中的人名大多表现了本人出生时的情况,或表达了父母的愿望。由于《圣经.旧约》主要是用古希伯来语写成的,所以其中的人名得以直接进入英语和其它语言,成为很多西方人的名字;而在《圣经》的传播和翻译的过程中,各种语言相互影响、同化和吸收,出现了许多变体和昵称,因而产生了大量新名字,甚至由男性名字衍生出了女性名字。  相似文献   

7.
1945年太宰治发表的《惜别》刻画了一个独特的鲁迅形象。虽然是受当时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委托而创作的国策小说,但作者却丝毫没有蔑视和贬低中国人,而是结合《旧约·出埃及记》为世人描述了他所理解的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历及其原因。深入考察《惜别》与《藤野先生》的异同处,探讨作者虚构之意图。  相似文献   

8.
从《圣经:旧约》看宗教的主要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宗教作为一种人类历史上普遍的社会现象,它具有社会性,并与人类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宗教主要具有三种社会功能:协调社会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和调节情感的功能。《圣经:旧约》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根本经典,它反映希伯来民族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民族意识等多方面内容。在《圣经:旧约》中可以看到宗教的社会功能在希伯来民族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宏伟 《衡水学院学报》2012,14(3):44-47,72
《旧约》的编纂和叙事等层面都呈现出鲜明的传记性特征,即以人物为中心组织材料,按照人物生平叙事历史进程,以人物命名等等。这种传记性特征的产生有着复杂的文化、历史等因素,比如《旧约》作为早期文本叙事的故事化倾向,以人系事的纪传体历史叙事的产生,以及纪传体叙事适应了犹太民族独特的流散历史境况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旧约》汉语官话和合本为据,参照《旧约》其他文字的文本,逐一考证分析琴、箫、瑟、笛、号、角、鼓、钹八种《旧约》中出现的主要乐器,探讨了上述乐器的神圣和世俗功能、乐器名称的语义流变、其人类学和音乐学的内涵,以及翻译过程中意义和意象的传承和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分析宗教的本质以及《圣经·旧约》中上帝在神话部分和历史传奇部分的作用和意义,揭示“上帝”宗教哲学涵义。从社会学的角度,阐明上帝的本质是民族社会制度、道德律法的神圣体现,并分析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伯纳德·马拉默德的创作深受犹太历史和《旧约》的影响,这是他的作品受到文坛普遍关注的原因之一。本文从《旧约》原型角度入手,对小说《伙计》中莫里斯这一典型的犹太受难形象进行探讨,以期理解作家在小说中受难犹太文化母题的文化构因,并探究马拉默德通过塑造典型的犹太受难形象对社会现实所进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拣选"是《圣经.旧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一部《旧约》就是神不断"拣选"的历史,也是众多被拣选者的历史。被神"拣选"的对象主要有四类:敬神远恶者、弱小卑微者、女人(尤其是不孕的女子)和异族。他们或是神给世人树立的榜样,或是神迹的见证者,而神迹的显示使神的存在更加权威、更加具体,从而显出神的大能,让愚顽不化的人转心向神。所有被拣选者,都是神用来救赎人类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作为基督教神学家的斐洛,对《旧约》圣经从叙事的说明转向隐喻的诠释,从而实现了文本字面意义和现实的个人与社会生活的调解。他所坚定拥护和实践的隐喻解经法,对诠释学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和作用,这种隐喻的解释方法甚至是当代诠释学中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王霞  杨楠 《海外英语》2011,(8):355+359
The element of absurd in Shakespeare’s plays has its roots in Old Testament wisdom literature, particularly in the book of Ecclesiastes. The thesis gives some examples from the book of Ecclesiastes to present the existence of the absurd and shows several elements in Hamlet.  相似文献   

16.
<圣经·约伯记>与古希腊悲剧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其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悲剧,但是具有天然的和从古希腊悲剧中继承来的悲剧成分.<约伯记>与古希腊悲剧在命运、神、人的关系上,既有着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对于智慧的不同理解.<约伯记>与古希腊悲剧对于悲剧苦难的体现与认识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尝试从独立思想者的塑造、戏剧化的情节结构以及多重共生的对话体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圣经.旧约》中的《约伯记》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之文学观的影响,从而加深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理解,体会作家对圣经文本的化用及其精神上的宗教情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