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毕业生数学总复习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入手,把知识系统整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这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目的。通过整理和复习,把相关知识形成知识树,全面了解、掌握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在我看来,困扰职业学校教师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自己掌握的知识不够用;二是不知如何把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是啊,生活在当下这个环境瞬息万变、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教师单纯靠在大学里学到的那点知识,的确不足以满足工作的需要,只有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存,才能保证自己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教师的工作性质要求教师不仅自己要有知识,还必须把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把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难,掌握足够多的知识也难,这都与何为知识以及如何获取知识有关。知识是人对自然与社会本质和法则的认知,或者说是自然与社会的本质和法则在人头脑中的投射。根据这个定义,知识存在于三种地方:第一,知识隐含在自然与社会的现实与历史之中,有待人去认识和挖掘;第二,知  相似文献   

3.
小学毕业生数学总复习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入手,把知识系统整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这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目的.通过整理和复习,把相关知识形成知识树,全面了解、掌握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新世纪科技的迅猛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一代新人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知识,而且要具备独立探索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就势必要求老师要改变那种"我讲你听——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指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了解,自己去获得知识,自己去锻炼能力。  相似文献   

5.
刘涛 《湖南教育》2014,(1):42-43
1.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做知识的富有者。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班主任必须不断用新知识充实武装自己。  相似文献   

6.
如何让英语老师身上的缄默知识显性化,让教师的内隐知识更有效地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教学反思作为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形成自己的内隐知识的一种过程,是可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研究方法.正好能够让教师的“缄默知识”显性化,有效地发挥其在实践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教师既是知识的载体,也是知识的传播者,要想将最新的知识更有效地传播出去,除了较好的表达方式外。其掌握知识的程度也必不可少。而更好的掌握知识需要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在学习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并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水平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及传播知识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知识是课程的一个核心内容,因此,课程改革往往伴随着知识观的发展而变化。不同的知识观有不同的知识分类。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有学者把知识定义为: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这是一种广义的知识,贮存于个体头脑内,即为个体的知识;贮存于个体外(如书本、光盘上),即为人类的知识。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即研究如何把人类的知识处理和转换为个体的知识。只有使教学论由“知识传授论”转变为“知识创造论”、教学实践由传递别人的知识转变为创造自己的知识,每一学生的自由个性才可能获得发展。[1]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创生知识,即根据自己的经验、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创造生成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的一套知识网络,使知识生命化、生活化、生态化。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时代,人们极易面临信息很多、知识很少的尴尬.本知识分享平台为面临此问题的企业、学校而开发.该平台是基于ASP. NET MVC开发平台的Web应用程序,能够将知识分门别类以树状(目录树)和网状(关键字)呈现,易于管理.企业、学校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随时共同关注知识动态,可在该平台上建立自己的知识树,收藏自己精心挑选的知识,关注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类,管理自己的知识内容,同时分享自己的新知识,方便查询,更方便管理.  相似文献   

10.
<正>一、建立知识档案,引导学生在知识梳理中反思性学习1.在程序上,引导学生反思→梳理→归纳。一个知识点复习完以后,学生自觉进行回顾反思,这是一种有效而艰苦的再学习,回顾反思就是自己考自己,自己了解自己的掌握程度,自己检测自己的吸收效率。对知识的梳理,就是依据一定标准,对某一知  相似文献   

11.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相似文献   

12.
读完《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一书,掩卷沉思,我觉得作者的许多观点对教师都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教师群体是以处理信息和知识为主业的一批人,管理好自己的知识显然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际,我认为,要管理好自己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高中政治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能够使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使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使政治知识内化为学生能力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一、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高尚思想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德,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  相似文献   

15.
知识的道德是知识主体对知识所秉持和恪守的一种道德态度。它包含尊重知识、追求知识、创生知识、传播知识四个层面的内在规定。对待知识的道德态度,要求教师在知识传承和递交的历史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了解知识更新的道德内涵,“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知识更新和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16.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己命题,自己打分,对语文基础好的同学简直如鱼得水,他们编出的试题有一定的难度,把以前的知识与现在的知识结合,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结合,看到自己的试卷难住了别人,看到自己满意的分数,他们有难以言尽的欢快和满足,而不喜欢语文或语文基础差的同学,也是一次了解自我的机会,得到自己一次满意的分数后,就增加了一份学好语文的信心。一期下来,班上的语文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自己要考别人,别人要考自己,那就必须全面理解知识,使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一次命题实际上…  相似文献   

17.
学生学习、掌握某一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能够将这一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和建构相应的知识体系,并能够在具体运用时形成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能。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扎实有效地引导与训练学生内化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让学生由表及里、由外感到内化、由认知到实践,将知识及其体系以自己的认知方式扎根于头脑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知识越少。越觉得自己懂得越多;知识越多,越觉得自己懂得越少。骄傲与谦虚就是这样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名言录     
学生自己得来的任何一项知识,自己解决的任何一个问题,由于是他自己获得的,就比通过共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他所有。——斯宾塞书上的知识,必须经过自己劳动实践去体验,那才能够接受和消化,才能够成为我自己有血有肉的知识。——徐特立  相似文献   

20.
如果一个人有了"知识"这样一个概念,并且认识了自己知识贫乏的现状,他就可能去寻求、靠近知识。相反,如果他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他就会远离知识,在他自以为是在前进的时候,走着倒退的路。当我明白了自己读书非常少的时候,我就产生了求学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