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2月19日晴假日里,我读了一篇文章叫《顶碗少年》,让我明白了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必须不断地去努力,不怕失败,而且还要有一个平稳的心态。读了《顶碗少年》这篇文章,更让我懂得了成功源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顶碗少年》第一次顶碗的时候失败了,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但台上并没有乱,少年只是微笑,重新拿起盘子,但是遗憾的是盘子又掉了下来。第三次,少  相似文献   

2.
我上高中时最喜欢的小说是《琥珀》、《荆棘鸟》和《飘》,这三部小说都是以相爱而不得相属的悲剧结尾。每一部小说我至少都读了七、八遍,每次读完.我都为主人公的分离深感忧伤,夜里总是久久不能入眠,一直试图在脑海中改写故事的结局。为什么悲剧的结局让我如此困扰?也许,在我的内心深处,我相信我就是这个世界的“救世主”!  相似文献   

3.
那一天,我在书店的新书排行榜上看到了这个在我的印象里已经有点陌生的名字———安妮宝贝,和她的最新作品《蔷薇岛屿》。这让我想起了第一次读《告别微安》时的那份惊讶和激动。这是一个怎样的网络女写匠啊,出手就是一副必杀的大家气魄,干净的文字后面有一种看似轻柔却极度尖锐的情绪如潮水般扑面而来。在后来的一本名叫《红旗下的蛋》的书里面,我第一次见到了她的照片,与想象中的样子基本相符,也就是美丽中又不失一丝忧郁和神秘气质的那种。后来又陆续地读了其他的几部作品,也都不错。虽然还不至于产生像顶礼膜拜一类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4.
我父亲是在1929年9月写《古代英雄的石像》这篇童话的,写完以后先让我读,把我当作检验他的作品的第一读者。那年我十一岁,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读了以后,我跟父亲说了些什么,早已忘了,但是记得父亲对我的理解是满意的。而我呢,在我父亲的童话中最喜欢的就是这一篇《古代英雄的石像》,因为我第一次读就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还记得在解放前,有几种语文课本(那时叫“国文教科书”)也  相似文献   

5.
《小读者》杂志社的主编: 您好!我是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同时也是《小读者》的忠实读者。读了2003年4月号的《小读者》后,我的感受很深,尤其是读了《家长,切莫“心罚”你的孩子呀!》这篇文章后,认为这里说得太对了!我也有过这样的遭遇。我们班每月都有一次数学排名,就是把本月n多的卷子分数加起来后,排名次。这个学期第一次排名公布后,我心想:完蛋了!全班50名同学,我才排第15名。我过去最差的一次还排在第  相似文献   

6.
吉辛说有一些值得为之早起而读它的书,这样的书帮助我们忘却周围随处都有的无聊或恶意的闲谈.并且教我们对“有这样好的人在其中的”世界寓予希望。《甘地自传》于我无疑就是这样一本书。并且。照孟子所言。人在夜里荡涤白日所为后静息下来的心灵,以及他在天刚亮时所接触到的平旦之气都是清明的。那么,以一种清明如洗的心境去读一本书,不啻也是给这本书一种它应得的尊敬。反过来.这本书又助一个人开始新的一天.使他的清明之气也许在整个白昼的纷扰喧嚣中不会丧失太多。所以,甘地每日必早起赤足诵读《薄伽梵歌》,这种简单的日课其实极含深意。《甘地自传》的风格朴素无华,这使我想到,如果作者到了毫不考虑文字、风格的时候,一定是他感觉最接近真理的时候。这时候他只是努力想把这真理说出来,使这真理象对他呈现一样对我们呈现。我读托尔斯泰的《复活》时也有这种感觉,这位老人好象只是在说:“人啊,我爱你们,你们怎么竟会不明白如此简单明了的真理呢?”  相似文献   

7.
一、缘起 第一次和学生读《诗经》是在2003年的下半年。当时,一周上两节《诗经》网络课,前后用了三个月时间才完成学习内容。为什么想到去读《诗经》呢?这还得从2000年我利用纸制品做的四个专题说起。  相似文献   

8.
正去济南参加艺考的时候,适逢小雪纷飞,天地之间如同施了粉黛。在山东师范大学的某些地方,一抬头就能看到干佛山,山上堆着雪,雪压着松柏,压着枯枝,也压着这个城市独特的风情。我常说,当初去山师参加艺考,有一半原因是被老舍给骗了,他那篇《济南的冬天》让我很是向往书里描连的哪种状态。于是,我便真的去了。我的"北院"迈进山师的大门,入眼便是被郁郁葱葱的雪松簇拥着的毛主席像,高举着右手,魁然挺拔。这样的雕像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也出现过,镜头从那只手上摇下来,将另一个时代的青春娓娓道来。我第一次见到这个雕像的时候既惊讶又兴奋,抓着身边的人问道:"这是不是电影里的那个?"对方笑笑,告诉我这只是同样  相似文献   

9.
1.适时调侃一次语文公开课课前,我为了训练学生读书要有自己的感觉,让学生读一首诗。学生可能是由于看到有许多老师听课而紧张的缘故,并没有放松地找到自己的感觉读起来。我适时调侃道:“大家注意,读诗或文章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方式去读,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还可以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加点‘小动作’读,就是不准躺着读或趴着读。”学生听后不禁笑起来,紧张情绪也缓和下来。许多学生都摇头晃脑,津津有味地读起来。2.顺水推舟一次我讲《太阳》一课,导入新课前我首先让学生在本子上画一画“太阳公公”,许多学生画后抱怨自己画不圆,我…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从网络上看到原载于《北京晨报》的纪实散文《娘啊,我的疯子娘》时,心灵深处感受到的震撼是无法用语言来描摹的。时隔一个多月后的今天,一个远方的朋友,又通过电子邮件给我发来了这篇文章。第二次阅读,依旧还是泪眼婆娑。这是一篇多么好的歌颂母爱的文章!我决定把它拿到班级去读给同学们听,让他们也在这朴实无华的叙述中,认真体味这厚重的母爱。  相似文献   

11.
很高兴能在《读与写》杂志上发表自己的习作。这篇文章是我生平第一次在正规刊物上发表,可谓处女作。当我得知这个消息后,高兴得整晚都沉浸在快乐之中。非常感谢《读与写》让我有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让我品味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写作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会笑的星星     
几年前,我的一个好友打电话给我,似发现了宝藏般对我说:"我给你推荐一本非常棒的童话——《小王子》,实在太美了。我第一次为一本书流泪!"啊,我告诉她,这本书我已经读了不知多少遍,第一次读时也是感动得不能自已,以至于泪流  相似文献   

13.
1.文中第4段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在这个句子中,我决定的事情包括———“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仔细一分析,就可以发现这个句子中两个“了”字用得都有问题,因为“决定”去干的事情只能是未然之事(去咬牙、去读),而不可能是已然之事(咬了牙、读了下去)。再者,“我”只能“决定”“读下去”这件事,不可能“决定”“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因为“一知不解”只能是读的过程中的感受,不可能是“我”在未读之前就…  相似文献   

14.
周明霞 《早期教育》2006,(11):17-17
有一首小诗《幼儿园,当我把孩子交给你》,我一直戏说这诗是“第二眼美女”。因为我第一次读这首诗时只是浮光掠影地扫过.而第二次读这首诗时.我的角色发生了转换:一是,我成了新建的新城阳光幼儿园的老师。二是,我已是一位准妈妈!当我重新细细品味这首诗时,我的心情也发生了改变.不由得生发出一些感慨来。  相似文献   

15.
<正>都说掩卷深思,可我思索着总也不愿意掩卷。我依然小心翼翼地用心灵朝圣般地去触摸《论语》中每一个被古代先贤焐热过的文字,一遍又一遍地去接受它的洗礼。坦率地说,我不是第一次读《论语》。记得在2003年的时候,因为"半部《论语》治天下,一篇《周易》定乾坤"这句话,我对《论语》产生了好奇,信誓旦旦地买了《论语》精华本。记得当时翻看了不到30页,我的好奇连同一丁点的鸿鹄之志,被满眼的之乎者也  相似文献   

16.
路子对你说     
脑子里有绘本这个概念,是从读台湾画家幾米的书开始的。差不多是十年以前,第一次在书店见到幾米的《向左走,向右走》和《月亮忘记了》,以为是给小孩看的书,就心不在焉地随手翻了几页。我觉得自己完全被一种感动包围了,这感动一层一层地逼近,到达我的内心。书里的画和文字都很纯粹、本真,能让人放  相似文献   

17.
这次区教学大比武,一部分老师上课的篇目是张晓风的《香椿》一文,如何教学这篇看起来并不是那么难读懂又不好教的散文呢?-笔者觉得,读散文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实就是去读作者个性化的情感。而在《香椿》一文中,全文有一个感叹号很值得我们去品味。读懂了这个感叹号就读懂了文章,读懂了作者的情感,也读懂了一种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8.
编读心语     
编辑老师:你好。能给你写这封信我很高兴,我是你们《作文世界》的忠实读者。最初我是在图书馆里认识《作文世界》的。它那美丽的封面吸引了我,我便拿了一本看。这一看便不可收拾。在初一那年,我没订《作文世界》,我就只好每天下午放学去看一会。在第二年,我订阅了《作文世界》,每期我都会仔细读。这是我第一次投稿,我把我的第一次给了你们,足见我对你们的支持和信任。不管我的作文能不能登上《作文世界》。我都不会灰心,我会更加努力写出更好的文章。请问,除了作文以外,是否还可以投点别的,如:日记、书信……云南省瑞丽市第二民族中学穆顺涛…  相似文献   

19.
专栏作家张成东说:等事情冷下来,静下来,再去品评。我想,现在来评一下《哈利·波特》,是时候了。我现在仍是不能给《哈利·波特》作一个定位。这究竟是一套什么书?儿童小说?不像是,因为全世界有数以百万计甚至更多的成年人在读。科幻小说?也不是,因为例如像魔法的这类东西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只能说它是一套世界的现代的浪漫的《西游记》升级版本。读这套书也是一个偶然。我的一个上高中的朋友有一次对我说:在这套书面前你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小说。于是在他平淡而致命的“诱惑”下,我坐下来,读完几页就欲罢不能了。用一天一夜…  相似文献   

20.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川端康成是日本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川端康成一生受佛教及禅宗思想的影响。禅宗的"虚无"思想不仅构成了"雪国"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净化了《雪国》。利用禅宗的"虚无"思想来分析作品,以期为《雪国》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