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目前,有种舆论认为,科普过时了,研究科普没有用了,应该用科技传播代替科普。其理由是,国际上关于科普的称谓基本上已经退出了主流地位,代之而起的是科技传播的概念,不仅在大学里设置了科技传播专业和课程(准确地说,是科学传播,science communication),而且,在媒体日常报道和大众阅读中,也主要以科技传播见称。在国内,无论是理论研究、科普行业内部或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中,大多已经把科普与科技传播看成一回事了。于是,在平时的称谓和著述中,也都不加区别地把两者作为一回事来指称。但我认为,科普与科技传播在  相似文献   

2.
陈祖甲,《人民日报》主任记者、北京市科普记者编辑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从事科技报道工作近20年,曾被中国科普作协评为有突出成绩的科普作家。他指出——  相似文献   

3.
<正>【现状】在今年召开的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上,中国科普研究所博士后杨光在报告中指出,科普创作、科普研究、科技教育与传播、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等本应是科研人员这一科普主力军的大舞台,如今却遭遇科普人员老龄化、科普人才匮乏的发展瓶颈。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科普人才总量为176.1万人,其中具  相似文献   

4.
科普作品是传播、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信息载体。它主要立足于现实科学技术的水平 ,把科学技术研究的成果通过文学作品的方式推广、普及 ,使科学技术社会化 ,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同时 ,科普作品还可以在普及科学技术的过程中通过提高社会成员的整体科技素质 ,倡导科技意识 ,促进科学技术的更快发展。因此 ,科学普及与科学研究同样是促进科学技术起飞的羽翼 ,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同志曾深刻指出 :“……一切创造和发展的目的都在于运用 ,提…  相似文献   

5.
正新世纪以来,我国科普事业发展较快,但科普工作重实践、轻理论的现状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要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水平,科普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就显得尤为迫切,山东大学马来平教授的新作《科普理论要义——从科技哲学的角度看》的问世正当其时,著作从科技哲学的视角系统论述了科普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不失为中国学者独立进行科普理论研究的全新探索。在当下相当一些学者追逐论文数量和质量指标的非理性学术氛围之下,马来平教授潜心科普理论  相似文献   

6.
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近年来,我省科普创作日趋繁荣,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在我省繁多的科普作品中,匡邦郁的文章是我接触较多的.匡邦郁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工作者,又是一个勤奋的科普作家.他兼职较多,工作较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奖励》2005,(3):19-20
高士其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教育家,也是人类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残疾人,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高士其是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传播者,半个世纪以来,他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毕生致力于把科学交给人民和教育青少年,撰写了数百万字的科普作品,并领导着近2000万人的科学普及工作队伍。高士其逝世后,中共中央组织部确追认他为"中华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青年科普作家沙龙、五方中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数十家青少年及科普报刊协办的"中国少年科普作家征文大赛"活动,是有史以来级别最高、受众面最广的一次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大型科普公益活动,2007年将举办首届活动。以后每年一届。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在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在这过程中,媒体的大众传播的功能日益显现出来。电视科技栏目以及科技专题片也成为科普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十几年来,在科普教育的创新方面,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做了大量工作,总结出许多新的经验。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实施,科普教育已成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教育重在提高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同时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作为重点来抓,而媒体在此行动中,有着无比重要的责任和作用,作为老百姓日常生活接触最多的电视节目而言,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做好科普教育的传播阵地排头兵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通过电视节目科普教育,满足公民的精神需求,宣传文明的生活方式,丰富公民的文化生活,从而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和地区文明程度。本文通过对我国电视科技栏目发展和现状的透视,总结经验教训,深入地阐述了新时期科普教育中电视科技栏目的传播平台作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科普,顾名思义就是普及科学技术,让科学服务社会、归于大众。普及科学技术的通常手段和主要载体是科普文章,科普文章主要有科普说明文、科普小论文等。科普文章的作用就是把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认识,把人类的科技活动状况、科技研发的成果、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思想和探索精神表现出来,介绍给公众,传播到社会,让公众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培养公众的科学精神,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可见,科普写作担负着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技术的重要任务。既然如此,科普写作的重点就在它的“普及性”、专业知识和大众消费。那么,如何在科普写作中把握这个重点,体现普及性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辅导员》2007,(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实业总公司研究科普展品的历史至今已有8年,公司有几十位博士长期从事科普展品的研发,涵盖机械、计算机接口、电子、自动控制、艺术、科技传播、光学、物理、软件、机器人、数字加工等领域。已为国内20多个科技馆研制了展品,且展品涉及领域广,科技含量高。  相似文献   

12.
科普说明文是一种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融科学性、知识性和通俗性为一体的说明性文体。按其内容来说,可以包括传播科学思想、述说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介绍科技名人等;就其表达方式而言,它固然以说明为主,但不同品种的科普说明文,因其写作意图的不同,也可以适当运用叙述、描写和抒情等表达方式。科普说明文从表达风格上看,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一般性科普说明文,一类是文艺性科普说明文,文艺性科普说明文也叫做科学小品。科普小百科之一:科普说明文和科学小品  相似文献   

13.
报刊在近代西方科技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但是大多数只停留在简单的知识传播阶段.<格致新报>不仅是中国人自己主办的第一份科普杂志,而且第一次将开辟中国人的科学兴趣和培训民众的科学素养作为自己的办刊宗旨.在晚清科技传播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关系到科技发展后劲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设立了不同形式的科普奖励。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加强科学技术的传播和宣传,满足公众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政策的迫切了解,增大公众对科技进步的支持力度,科普奖励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的势头。这些科普奖励,对激励科技人员走向社会,让科技走进公众,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英国作为科技奖励事业的诞生地,早在19世纪举办的科技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科技馆在科普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科技馆是公众学习科普知识的阵地的见解,并结合本地科技馆实际简要介绍了科技场馆是实施科普教育的主要场所。科技传播的主要任务是科技普及。它是将科技工作者的智慧结晶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并最终与人民的实践工作相结合,并且作为实践工作的指导思想,科技馆是科学技术瞢及的重要阵地,在科普工作中有着重要的阵地作用。阐述了科技馆在“科教兴固”战略和叮持续发展伟大战略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褚君浩院士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热心科学普及工作,发表了许多科普教育著作和文章,如《能量》《黑暗中的半壁江山———红外》等著作和《九天之上》《九天之下》《能量能量守恒定律是怎样发现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等科普文章。褚院士还经常在一些科普论坛作科普报告,比如《谈谈红外世界》《现代红外光电子发展概况》《从现代物理学发现看高技术发展》《现代科学研究中的若干理念》,等等。作为一名科学家,褚院士长期担任上海市科普作家理事长,对科普教育事业具有广阔的视野,对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具有独到的见解。本刊特约记者借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暑假社会实践和承担的上海市研究生科普研究能力提升类研究项目的机会,有幸走近院士,深入了解科学家在科普教育中的使命与担当。  相似文献   

17.
褚君浩院士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热心科学普及工作,发表了许多科普教育著作和文章,如《能量》《黑暗中的半壁江山——红外》等著作和《九天之上》《九天之下》《能量能量守恒定律是怎样发现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等科普文章。褚院士还经常在一些科普论坛作科普报告,比如《谈谈红外世界》《现代红外光电子发展概况》《从现代物理学发现看高技术发展》《现代科学研究中的若干理念》,等等。作为一名科学家,褚院士长期担任上海市科普作家理事长,对科普教育事业具有广阔的视野,对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具有独到的见解。本刊特约记者借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暑假社会实践和承担的上海市研究生科普研究能力提升类研究项目的机会,有幸走近院士,深入了解科学家在科普教育中的使命与担当。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气候变暖和气象灾害事件的频发,气象科技普及的意义就越来越大,中国气象局、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均加大了对气象科普事业的投入,这样,就显示出气象科普专门人才的匮乏.由此很有必要建设气象科普学,为中国气象科普事业输送高端专门人才.建设气象科普学是社会发展、学科发展、提升气象科普实践工作等方面的需要,它有着方针政策、气象科普实践、相关学科基础等方面的支撑.气象科普学应有它特定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一、研究背景 2007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显示,2007年我国公民对获取科技发展信息的主要传播渠道选择最多的是电视(90.2%)。科普电视节目是普及科学知识、传递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  相似文献   

20.
卡尔·萨根是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科普作家,一位永远带着灿烂的笑容传播科学的先生。他带来了一种感动,因为惟有他可以用最简单扼要的语言说明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