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王波 《山西档案》2005,(5):20-24
中国的冷战史研究有两大先天不足.一是档案利用条件的欠缺;二是意识形态倾向。作为深层原因的意识形态是中国冷战史研究的梦魇.因此,打破它,并建立一种基于相互依存的多边档案交流机制是中国冷战史研究的必然要求。这种交流机制是多渠道的.淡化了意识形态倾向的.它第一次让档案摆脱了在冷战史研究中用“文本解读政治”抑或用“政治解读文本”的两难境地.为中国的冷战史研究提供了一种类似“规范”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虞和平 《出版广角》2013,(15):84-85
宁波商帮是中国近代以来的一个最重要的商帮,在近代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社会中坚角色,对它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很有学术价值和现实价值。宁波商帮史研究是一个不新不旧的课题。所谓不新,是指它已历时百余年,从19世纪初就有关于宁波商人及其经商活动的记述;所谓不旧,是指它方兴未艾,尚有不少的深入研究空间,且不说初期的有关记述,大多是关于宁波商人及其经商活动和经营方式方法的  相似文献   

3.
“史”的研究对于每一个学科而言都意义非凡。 它既要求呈现本学科的客观历史,又要求发挥著述主体的独立 个性。通过严肃的求证、系统化的梳理、有特色的分析,著述者在 整理知识的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宽阔的视野, 为相关领域的纵深研究提供了多种可能。故而,“史”的研究无 论是在方法论意义,还是在学科价值上的地位都无可替代,也一 直为众多学者所孜孜以求。本期选取了近些年来出版的7部有一 定分量的“史”著一一评论,以期为读者描绘一幅丰富多彩的 “史”的研究的现状图景。其中涉及中国历史、学科史、文学史, 有大部头的论丛、丛编,也有小领域的专著和学人史论自选。它 们有的注重细节,彰显了“史”的严谨;有的生动有趣,跳跃着 “史”的睿智。  相似文献   

4.
在进入新的千年之际 ,对于上海史研究诸领域中 ,笔者较关注的是近代上海金融发展的历史 ,它既是中国金融和经济近代化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也与旧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中外交往诸领域的重大问题直接相联。笔者非常希望与诸同仁一起为推动上海金融史的研究作出努力。如同对其他专门领域的历史进行研究一样 ,研究近代上海金融史离不开相关的历史资料。笔者从一个起初只是对上海金融史问题感兴趣的学子 ,到目前在高校开设中国金融史课程、培养近代金融史研究专业方向硕士生、博士生的教师 ,始终对在金融史资料 (尤其是档案类资料 )的收集…  相似文献   

5.
最近读了两本中国出版史,感到很亲切,如逢故人。一本是宋原放、李白坚著,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印行的《中国出版史》,另一本是吉少甫主编,曹予庭、杨震方、周元高、顾承甫四人执笔编纂的上海学林出版社印行的《中国出版简史》。如果只凭书名猜想两书的内容和篇幅,会以为后者单簿,而前者详备,其实不然。《中国出版史》从“雕版印刷术发明前的文字传播”到“中西文化冲突中的近代出版事业”,时间上只写到20世纪初叶。书后有一篇宋原放编的《中国出版大事年表》,也只  相似文献   

6.
新闻媒介与时间制度是互嵌的。中国近代历法制度的变革不仅在报刊上获得广泛讨论,而且在它的报头信息中清晰地呈现出来。本文以《申报》为切入点,以全球化史为背景,探寻近代中国报刊在时制变革中的角色,从而理解中国是如何与全球传播秩序对接的。研究发现,《申报》报头的日期标注与历法变革相呼应。起初帝王年号与干支结合的中式历法占据主导,随后西历逐渐登场,并最终演化为中华民国的国历,而帝王年号和干支纪年作为废历退出历史舞台“。公历”的确认蕴含着中国对全球体系与全球秩序的重新认知,也是中西碰撞与汇聚的焦点之一。近代中国的历法变革、报刊发展与现代时间观念密不可分,报刊作为历法知识传播的载体,成为时间与媒介互构的重要中介。中国的国族概念据此构建,中国加入全球体系,而中国媒介也就此汇入全球传播秩序。  相似文献   

7.
童话史是什么?韦苇先生认为,童话史是历史上的童话作品与童话史家现在审美视野的直接交融;童话史的撰写实际上是以史构架形式出现的一种审美批评活动。韦苇先生的新著《外国童话史》正是一部矗立在历史与审美契合点上的童话专史,它有着三个方面的特征。一、用中国“童话”概念来写“外国童话史”。一部童话史不能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童话”概念。而中国“童话”概念所指称的  相似文献   

8.
记得2003年在由李明山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版权史》付梓面世之时,笔者有幸为该书写了一篇读后感。其中写道:“吴道弘先生曾有一段序评文字。内中用‘开辟草莱。以启山林’来比喻是书出版的作用。令人叹服。中国版权史的研究应该是系统的研究,仅有断代史研究.即仅有现在这样的中国近代版权史研究.看了会给人留有遗憾——不如加上中国古代版权史和中国当代版权史。进而成为中国版权通史来得会更过瘾。我们期待着更加厚重的中国版权当代史和古代史早日面世。”时隔4年。我们这一期待得到了回应。  相似文献   

9.
查灿长 《新闻界》2006,(6):106-107
早在16世纪中叶,澳门就曾因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国际商埠而闻名于世,它也曾作为中国近代东西方跨文化交流的桥梁而被载入史册......同时,澳门亦曾由于它是“中国土地上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和“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报刊”的发刊地①而在中国传播史与报业史上据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丁进军 《历史档案》2001,(2):131-134,102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金融史料组于1964年编选的《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汇辑了档案馆所藏1840—1911年间的大量清代珍贵档案文献,对研究我国近代货币史极具参考价值。但由于书中部分资料系转引自晚清官修文献及部分杂志、报刊,已不是原始文献,且排印校勘时之疏忽难免,故书中也不免有文字及史实讹误之处。如该书第一辑下册第823页所载“各省铸造银元概况表”(以下简称“表”),其中对户部造币总厂、广东、直隶、山东、  相似文献   

11.
一、作为新史学的口述史采编研究方法的兴起 口述史的英文表述是“Oral Histories”。意思是“口述史学”、“口述史”、“口碑史学”、“口头史学”等等。口述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口述史是包括口碑故事、口头传说、回忆录在内的一种史学形态;狭义的口述史是指对口述过程采用录音设备进行录音或使用录像设备进行摄像、并对口述的内容进行整理、研究而形成的一种史学研究方法。实际上,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口述史在很早之前就开始被运用于事实的传承和史实的书写当中了。  相似文献   

12.
这几年,研习上海史,总觉得我们在铺陈近代上海繁华或关注面上的东西,用墨相对多了一点。有些论题多年来因循相袭,史料就那么一些,视野上也未见拓展,所以,读后经常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前几期《档案与史学》陆续刊登上海史研究笔谈文章,有几位先生谈到要注意观察的视角,读罢很受启发。如王家范先生提出转换视角,并期望“上海史研究下一步应该向历史诠释索取更多的需要,以求得历史视野的拓宽和史实的进一步深化”,窃以为此议中肯。这里,结合近年从事土地产权制度方面的研究体会,谈一点浅见。唐德刚先生在《晚清七十年》谈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近代史学史研究已引起史学界的重视。现将有关情况简介如下。关于中国近代史学发展进程的研究中国近代史学发展的阶段性问题,至今还没有人作过明确的论证,目前,一般都是根据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来阐述的。 (一)鸦片战争后最早出现的是救亡图强的史学思潮,它是封建专制统治和民族危机的产物。龚自珍和魏源是这股史学思潮的最早代表。他们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探索造成封建“衰世”的原因,呼吁变革,论证变革是历史的必然。龚自珍还批判了烦琐考据的学风,倡导恢复明清之际经世致用的传统。魏  相似文献   

14.
将中国近代史上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作为背景,以浙江出版的近代期刊为实例,对浙江近代期刊创刊史的发展和变迁过程进行了梳理和简要介绍。这些期刊对当时浙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是近代浙江社会发展的缩影,有其十分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关于出版史、印刷史的分期,有关的论著一直有不同看法。大要可分为两类:一类以社会发展历史为背景的分法;一类以出版、特别以印刷生产力特征为标准的分类。以社会发展历史,即以《新民主主义论》中关于近代、现代的区分为分期,最早出现在“书史”领域。现在可见到的以刘国钧《中国书史简编》(修订本,1981)为代表。该书在古代以后分3章:19世纪中叶至“五四”前夕,“五四”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严格按历史分期,莫过于对《新青年》,  相似文献   

16.
《出版科学》2016,24(4):71-71
推荐理由 以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为代表的西方阅读史学家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中国出版史的研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台湾史学研究者潘光哲即是在阅读史研究的启发之下,引入“知识仓库”的概念,通过精细、缜密的考证,研究了我国晚清士人的阅读内容、阅读行为、阅读秩序、阅读地理学等,从而深入描摹晚清士人因世事变迁、家国命运、个人前途而展开的阅读实践,以及这些实践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中所引发的回响,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中国阅读史著作。作者本着“小作课程,大施工力”的准则,以个案研究为主,重点剖析了朱一新、梁启超、《时务报》、《沅湘通艺录》等人物或书籍的阅读史,在中国晚清阅读史上打下了一个个“深井”。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报刊史和近代中国城市的变迁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城市是窥视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历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面向。在以政治史、革命史范式为主导的近代中国报刊史研究中,城市与报刊的关系被"需要与被需要"的框架所束缚。本文认为可以在近代城市史的视角下,重视近代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对报刊产生的影响,从而突破"需要与被需要"的解释框架,构建一个立体的、丰富的、互动的城市与报刊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 由著名太平天国史专家、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郭豫明先生撰写的《捻军史》一书,新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计50万字,是作者在多年从事捻军历史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著名史学家牟安世先生在序言中指出了该书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曰取材丰富,二曰全面系统,三曰持论精当。该书作者曾多次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检阅档案资料,书中不少有关捻军资料是第一次被作者发现并加以系统研究。该书是迄今为止我国学术界对捻军起义及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研究与论述的专著,反映了很高的学术水平。它的出版,对中国近代史、特别是农民战…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史是对出版历史进行总结归纳的学科。作为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和印刷术的国度,中国具有悠久的出版历史。对中国出版史的研究,一直是海内外的学术热点之一。海外的中国出版史研究,是指域外人士用英、日等文种出版的研究著述。由于外文的语种很多,本文主要介绍以英文为主的撰述,兼及其他语种。从1925年美国出版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印刷史的著作至今,海外的中国出版史研究已经有了八十余年的历史。根据这八十年来的研究情况,我们可以将它分为早期、中期和近期三个阶段。一、海外早期的中国出版史研究海外早期对中国出版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  相似文献   

20.
威海卫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以特别行政区的方式从英国手中收回的失地,也是英国在东亚最早丧失的领地,此前英国还没有过和平交出“领地”的先例。英租威海卫的特殊地位使英租威海卫法律史与一般的地方性法律史极为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