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玉山 《求学》2023,(S1):17-19
<正>时常有学生问我:“老师,作文怎样才能得高分?”这个问题既不好回答又很容易回答。说不好回答,是因为这个“高分”不是绝对值,它是个变量,每个考生的写作基础不同,积累与阅历不同,“高分”的数值也就有所不同。说好回答,答案就是——好作文能够得高分。这就涉及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在探讨什么是“好作文”之前,请大家先按下暂停键,认真读完以下这篇作文并做出自己的评判,然后再听我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冯宝文 《初中生》2016,(26):34-35
我的作文写得好. 老师表扬我,同学羡慕我,连我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这是我写的作文吗?我陷入了重重的褒奖中,无法自拔. 其实,我以前的作文写得很差.什么“蓝蓝的天空真美”“水里的鱼儿真美”“青青的小草真美”……一篇两三百字的作文,“真美”两字就占了十分之一.而且文章的末尾总是“今天我真高兴”“今天我真开心”.  相似文献   

3.
有一位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篇题为“一块手帕”的作文深深地吸引了他,他便把这篇作文当作范文在班上进行评讲。“这篇文章是抄来的。”老师刚读完这篇作文,一个学生举起手大声地说。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哗然,大家议论纷纷,目光齐刷刷地扫向那个抄袭作文的同学。她满脸绯红地低下了头。面对这突然的变故,老师停顿了一下,转过话头问大家:“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好是好,可是……”“我问的是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不管其他。”“太好了。”老师接着说:“同学们,这样好的文章我以前读得不多,可能同学们读得也不多,…  相似文献   

4.
羊刚 《教学月刊》2003,(6):38-40
一次全市范围的考试后,一位女生拿着自己的作文来找我。她有点委屈:“考试作文是不是凭运气的?我的作文没偏题,怎么得分比平时作文不如我的同学都低呀!”言下之意是,考试作文的命运取决于落到怎样的评卷老师手里,“写”得好,不一定“评”得高。这种想法在学生中很有代表性。于是,我仔细读了这篇阅卷老师评了43分(低于全市平均分)的习作,发现文章不乏可贵之处:(1)扣题紧。写对“苦”“乐”关系的认识,既不受提示语的限制,又切合题目要求,算得上“机智”。(2)情感真。从亲身经历中取材,不矫饰、不虚夸。(3)体验深。“苦”不仅需要…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贵刊93年第9期中几篇关于形如“x=10”是否为方程和“x=10”是否为某个(些)方程的解的文章,很受启发。借此,我想谈自己的看法,参加大家的讨论。(一)关于“x=10”是否方程我的看法是肯定的,“x=10”是方程。这可以从方程的定义和同解方程的理论来说明。这里不想赘述,因为有的文章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二)“x=10”可否是某个(些)方程的解从已发表的文章看,似乎都认为“x=10”不能  相似文献   

6.
这学期,我新接了六年级一个班的语文课。第一次改到柳莹同学的作文《记一件难忘的事》时,我一眼就看出她的作文是抄袭的。思虑较有代表性的作文,加上柳莹的这篇,然后,先把前面的几个作者叫到了办公室,我对他们说“:你们的作文写得很有特色,老师打算推荐给大家,不过,这次不是老师来朗读,而是让你们自己来朗读。现在,你们就把作文拿回去读通读熟,明天朗读给全班同学听,让大家也点评点评。”接着,我又单独把柳莹叫过来,我对她说:“刚才老师已经叫了好几位同学去准备明天读他们的优秀作文了,老师感觉你的这篇也很不错,所以,你也准备一下!”她没…  相似文献   

7.
一个学生,能写出一篇作文并不难,能写好一篇作文却并不容易。所谓“好”,其中一个要求就是“新”,所谓“新”,包括题目新、选材新、语言新、立意新等。今天我们只谈选材新。“没啥写,不会写”,当学生作文迈过这个门槛之后,紧接着的问题就是“把文章写新”。新的不一定是好的,但  相似文献   

8.
1992年,我写过一篇“实用写作训练”的文章在《中学语文教学》上发表,谈的是写作要贴近生活的观点。现在觉得这个话题还有再谈一谈的必要。为什么说有“必要”?是因为眼下的作文教学有“求巧”、“求新”、“求深”、“求高”之弊,动不动就要求学生作文“主题明”、“表达巧”;动不动就要求学生构思要新,语言要美;动不动就要求学生要从改革开放的生活激流中发掘最新题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本着这一原则,我们尝试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改——“放”权评改。 1.学生自评,优篇引鉴 首先在学生作文中找出写得较好的文章,请这些作者在全班朗读,同学们听后共同谈感受、谈收获,使学生在欣赏到较好的作文后,为修改自己的文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某天 ,老师布置了这样一篇作文“童年趣事”。一位学生写得不错 ,老师表扬了他。又一日 ,老师布置了另一篇作文 :“难忘的一件事”。这位学生便把前一篇作文的材料改头换面用了个大概 ,读起来倒也有些生动之处。不知哪一日 ,这件材料又在另一篇作文中再次被“录用”。这便是一件材料在多篇作文中运用。对此 ,有些老师认为 :一材多用 ,说明学生头脑灵活 ;或认为虽然文章不够新颖 ,但也还是一篇通顺的习作 ,因此积极加以倡导。对此 ,我却有些不同的个人看法。小学生学写作文 ,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也是一个积累素材 ,为今…  相似文献   

11.
小朋友们,一篇作文有头有尾,结构才算完整。如果文章开头写得不错,内容也很精彩,可结尾却很糟糕,那就功亏一篑了。所以,大家在写文章的时候不能“虎头蛇尾”呀!“画蛇添足”也不行,想知道为什么吗?一起来读读下面的故事吧!主持人:小博士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作文“难教”和“难写”的问题,我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出了“三写式”作文模式。让学生首先弄明白一篇作文“为什么写”,然后再搞清楚“写什么”,最后学生再想好“如何写”。学生只要对这“三写”做到心中有数了,一篇优质文章行笔即得。  相似文献   

13.
八年前教小学的时候.我们学校里年度考核时排在全校第一名的总是一名仅有初中学历的年轻的代课教师.而且每年如此。大多数老师都以为他是运气好.向来不服输的我感到很纳闷:他一个初中毕业生又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怎么会教得好学生呢?换言之,他根本不“懂”教育.对于教育他是一个“外行”。而我们这些“内行”为什么总比不赢他呢?于是我开始注意上了他。  相似文献   

14.
教了几年语文,深感作文教学难。每次作文课,学生头痛,老师也头痛。课堂上老师苦口婆心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仍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写不出一篇象样的文章。看了《山东教育》刊登的教师“下水文”后,受到启发。我觉得“下水”指导好,这是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想尝试一下。 这学期,我担任学校写作兴趣小组辅导老师,把学生组织起来,经过几次学习和练笔,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我的老师》。要求同  相似文献   

15.
在作文教学中,我认为提倡学生写作文后记的方法很有效果。有个学生在《道是灰黄却有绿》一文的后记中写道:“也许我所说的‘灰黄’有损于学校的形象,未免说得一钱不值。但是确实是这么想的,也便这么写。我不想将‘灰黄’精减,也不愿将‘绿’粉雕玉琢,或许二者有点平分秋色。”这个学生的文章是对学校管理工作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我肯定了学  相似文献   

16.
案例背景: 在批改作文“最难忘的寒假生活”时,看到一篇写跟爷爷吃麻辣烫的文章,有滋有味。作文评讲课上。我特地挑出这篇佳作推荐给同学们——出人意料的是A同学嗤之以鼻:“这篇作文是抄的!”同学说:“我昨天在《新概念作文》中看到一篇作文和他写的一模一样。”我顿时无语。究竟是谁剥夺了他们说真话的自由?为此我选择本校五、六年级学生作了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找到了“假”习作原因:小学生习惯于或乐于写“假”习作,这与教师在实际作文教学、习作评价时有意无意“立意深刻、内容健康、材料典型、语言优美”等列为小学生习作的要求,更有甚者鼓励学生假借他人作品。  相似文献   

17.
作文“模”     
有一次,我到一所农村小学去看望一位在那里作校长的朋友。在他的办公室里看到了学生的作文本。这个学校给两班六年级同学出了“秋收一日”的作文题。我去的时侯,这篇作文还没有批改好,我在八十多本作文本中随便抽出几本看看,发现每篇开头几乎全是“早晨,蒙蒙的大雾弥漫天空,社员们都拿着工具下田收山芋了……”中间呢,就是山芋如何大,田里晒的山芋片怎样象雪。结尾更妙,篇篇是“这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胜利。”不仅内容一样,连文章结构和用词造句也差不多,好象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似的。后来,我又看到了几位老师的备课本。发现他们每次作文的备课,从文章的题目到主题思想,到篇章结构,都写得很细致。例如第一段怎么开头,怎么写景,第二段怎么交待人,第三段……甚至连每一段用些什么词语和大体的字数,都有充分的考虑,都写得很详细。把学生的作文与老师备课本上写的一对照,正好完全一样。我不是干教育工作的,对这一现象,当时不便乱谈。从乡下回来后,我却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想来想去,就大着胆子说几句外行话吧!  相似文献   

18.
刘亚琼 《家长》2023,(22):33-34
<正>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文字表达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成为了不少学生眼中的一座“大山”。孩子怵头写作文的问题,也是不少家长的烦恼。一位家长曾和我反映:“老师一留作文作业,家里就免不了‘鸡飞狗跳’,孩子对着空白的作文纸抓耳挠腮半天也憋不出几行字。”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孩子怵头写作文,抛开写作技巧、思想情感、文章架构等内容不说,单是在规定时间里文从字顺地写好一篇作文,就会让很多孩子“很是头疼”。  相似文献   

19.
期中考试作文是以“秋日的漫想”为话题,文体不限,写一篇作文。多数学生写得不错,但问题也很突出——“漫谈”成风,不够集中。甚至有一篇被评为不及格。  相似文献   

20.
看了第一期下半月刊登的《棍棒与糖果》一文,我非常赞同文章的观点: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就看你会不会鼓励他们,哪怕是一丝一毫的进步。这一点,我感受颇深。 有一次,我在批改学生写的作文《放风筝》时发现,学习成绩比较差的赵佳杰写得不好,但我给他的评语是:“称能把放风筝的过程写完整,很了不起;老师认为如果你能把‘风筝是怎么放起来的’这一部分再写得具体些,那么,文章会更生动。建议你再去放一次风筝,细细体验,你一定行!”到了第二周,他拿了一篇作文来到我的办公室,说:“这是我在星期天第二次放完风筝后写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