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子排球运动,在技术要领、战术打法、得失分规律、训练原则和主要比赛规则(除了网高不同外)等方面,同男排基本上是相同的,特别是近代女子排球技术战术的发展日趋男子化,不断借鉴男排的打法来试装女排。因此,就总体而言,女排同男排的训练,具有更多的共同的普遍规律。但因女排运动员在人体解剖、生理机能、心理品质和球网高度等方面,存在着不同于男排的特殊性,所以女排在训练安排、技术运用和队伍管理上,必然就产生它自身应有的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2.
<正> 当今排球运动重要标志是运动员身材高大、弹跳好、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全面,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网上争夺日益加剧。为了更好地挖掘进攻的潜力,突破强有力的拦网,不仅从前排的激烈争夺,而且发展到后排纵深的对抗,从而大大地加强进攻的力量,极大地丰富了进攻战术。美国男排为何能夺取“四连冠”,除了独特的“摆动进攻法”和与众不同的接发球站位法外,还与美国队拦网占优势是有密切相关的。道格拉斯·比尔认为:“这一技术过去是,现在仍然是美国男排的强点”。1988年奥运会美国男排与苏联队争夺金牌的比赛再次证实这一点,美国队拦网得分大大地超过苏联队,据前三局统计数据表明,美国队依靠拦网就得一局球左右。拦网这项技术从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冠到1986年成为世界女排坛第一支  相似文献   

3.
以我为主、以攻为主、以快为主,快变结合、高快结合,是我国女排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女排战术走男排的路,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到目前为止,除空间位差和后排进攻战术外,凡是男排掌握的战术打法,女排也在运用。对于空间位差这种效果好难度大的先进战术,女排是否能掌握呢?为了在女排的战术打法上寻求新的突破,南京部队女排自今年四月起,初步进行了尝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下面就个人的感受和体会谈一些肤浅看法。一、为什么要学习、掌握空间位差战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对比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参加第30伦敦奥运会排球竞赛的男、女四强第二阶段16场比赛的得分特征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伦敦奥运会男、女排的竞赛特征、得分方式及得分结构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竞技表现是决定男排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竞技水平是决定女排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女排的主要得分手段是进攻,男排的得分手段均衡,进攻、发球、拦网和对手失误相当。男排比赛突显攻击性,也增加了失误的风险;女排比赛突显稳定性特点,提升了进攻和拦网得分的比率。并针对以上差距提出训练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排球进攻战术的发展与创新,带来了拦网水平的提高;而拦网战术的创新和合理布局及运动员拦网能力的提高,又反过来促进了进攻战术的发展。夹塞战术就是遵循这一攻防的发展规律,由我国运动员在七十年代初发明的。但不久又出现了相应的拦网对策。八十年代初国家男排在夹塞进攻的基础上,为了更有效地突破对方拦网而创造了“快夹塞”与“假夹塞”进  相似文献   

6.
美国男排的拦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男排何以夺得1984—1986年“三连冠”?排坛人士众说纷纭。扣球和拦网是一对主要矛盾,美国队除了有自己独特的“摆动进攻法”以外,其优势在拦网—道格拉斯·彼尔认为“这一技术过去是,现在仍然是美国男排的强点”。从表面上看,美国男排的拦网似乎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战术简单,基本上总是由两名或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综观世界排坛,网上争夺日趋白热化,扣拦矛盾极为突出。这是当前世界男排发展的一大特点。扣拦矛盾不仅表现在个人技术和身材高度上,而且更表现在集体进攻战术和集体拦网战术的运用和对抗方面。随着进攻战术的迅速发展,必然带来拦网战术的深刻变革,尤其是交叉换位跑动的“配合进攻”风靡一时的七十年代后期,作为与之相抗衡的集体拦网战术——重叠拦网,也就应运而生。1978年在意大利举行的第9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上,苏联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2022年世界女排联赛土耳其站中国女排进攻技术运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发球技术方面,中国女排全员采用跳飘球发球方式;在扣球技术方面,中国女排在一传到位的情况下,多采用三号位快攻或三号位掩护下的二四号位平拉开以及背飞等前排快攻战术,较少运用后排进攻等战术球;在拦网技术方面,中国女排主要以双人拦网为主,极少运用三人拦网。通过对比分析提出建议:增加跳飘球的攻击性,可多采用换人发球的方式,保存主力队员体能;让部分身体素质好的球员尝试大力跳发球;打吊结合,分化扣球线路,减少自身失误;针对不同类型的球队,进行拦网起跳时机的判断训练;尝试采用立体进攻,进攻打法向男排靠拢,增加后排战术球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第28届奥运会女排决赛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第28届奥运会女排决赛各项技术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面对高大的俄罗斯女排,中国女排坚持采用快速多变的进攻战术,在发球、一攻和拦网上略占优势,但是在防守反攻环节比俄罗斯女排稍差一些。  相似文献   

10.
纵观当今世界排坛,各队的平均身高都有明显增加,进攻能力和拦网能力都相应提高,网上争夺愈趋激烈。无论男排还是女排世界强队在进攻上一改过去单一式前排进攻的打法,由于后排进攻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规则修改与运动技术、战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规则的每次修改都把技、战术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例如:规则把拦网者手触球后有两次击球机会改为三次,即促进了战术的组成率和攻防技术战术的提高;规则允许手可以过网拦网,较复杂的集体战术、个人的“三差”战术和跑动战术便应运而生。排球比赛史还表明:在比赛规则修改后,谁理解的深透,接受的快,改革的迅速,应变能力强,谁就可能在修改后的近期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例如:1965年规则允许手可以过网拦网后,我国男排即走在改革的前列,在苏联里加举行的五国排球联赛中,不但击败了强手获取第二名,而且成为拦网最强的队;而日本男排为了避开对方的拦网,创出了“时间差”、“位置差”及跑动战术,在1972年慕尼黑举行的奥运会上获得排球比赛的冠军。  相似文献   

12.
后排进攻战术的运用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前言后排进攻,已成为现代排球进攻的重要手段。后排进攻是指:扣球队员在本方进攻线以后起跳,扣击二传队员在进攻线前的开网球。后排进攻起源于1977年的第三届世界杯男排赛上,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在这20年的排球运动发展中,后排进攻方兴未艾,目前已被世界各国男、女排诸强所广泛运用,成为90年代排球运动进攻战术发展趋势中的一种不可抗拒的进攻形式。因此,本文拟从后排进攻战术在比赛中的运用入手,揭示后排进攻战术的发展趋势。2后排进攻战术的运用随着拦网能力的不断提高和排球运动技战术水平的迅猛发展,后排进攻战术正向着进攻…  相似文献   

13.
拦网规则的修改,给予进攻以很大的制约,使扣拦网上的争夺更加紧张、激烈。同时对进攻技术的提高和战术的发展,又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由于我国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辛勤努力,近几年来,国内各强队的扣球技术日臻成熟,进攻战术更加完善和灵活多变,制造空网进攻的二次攻击战术(掩护进攻)已成龙配套,颇具威力。例如,交叉掩护、夹塞、双快一游动等;出现了避开对方拦网的集体进攻战术和个人进攻战术相结合的新打法。如近体快球结合背飞、短平快球结合前飞、近体快球结合拉三空中错位进攻、短平快球结合拉四空中错位进攻等;加上已为广大运动员熟练掌握的个人进攻战术,如时间差、位置差、空中错位  相似文献   

14.
以往,对快速多变的进攻战术讨论得多,而对如何拦快攻讨论甚少。笔者在六届全运会期间,对参加决赛的12支女排就快攻拦网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由于快攻在整个进攻中占有很大比例,快攻拦网的成功率对比赛的胜负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不是无足轻重的。2、快攻拦网跟不上快攻战术的发展,二者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之中,拦网失误率儿乎高出拦网成功率一倍。3、、造成对快攻拦网失误的主要原因是预先判断不准,移动起跳速度跟不上。而起跳移动速度尤为重要。因此,要从思想上认识提高快攻拦网的重要性,加强快攻拦网技战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俄女排赛中国队失利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观看实况与录像,采用对比的方法对2002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中俄交锋中国女排失利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一攻稳定性比2001年大奖赛差,拦网存在明显不足,发球与强攻没有威胁,快速多变受阻,面对高大队员的进攻与拦网无计可施,战术运用不当。建议中国女排抓身体训练的同时,提高扣球技巧,加强集体拦防,渗透“后排快攻”战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排球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各种多变战术的运用,后排进攻在比赛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威力,并从开始的无意识被动运用到现在的有意识主动运用,从一人进攻到多人掩护进攻,从男排运用到女排,已成为当今排球进攻战术发展的趋势。而我  相似文献   

17.
拦网又称为“拦扣球”,是网上阻拦和削弱对方各种扣球进攻最积极和最有效的武器。拦网是组成反攻战术的基础,也是攻防反复激烈争夺的一个支撑点,尤其随着排球快速多变进攻战术的发展,各种相制约的新型拦网技术也随之拥现出来。以往,拦网被称为排球比赛的第一道防线,但当拦网规则改变后,尤其在进入七十年代拦网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拦网越来越包含有进攻的性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项进攻的武器。我队与来访的国际强队罗马尼亚男排的一场比赛中也暴露了这个问题,在三局中罗队拦网得13分,而我只拦得5分,平均每局罗队得4.3分(罗队每局扣球只得3.3分),我为1.7分,拦网已呈现很大的差距。从74年的墨西哥世界排球锦标赛的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提出: 快攻战术是我国排球运动的传统,实践证明它不但能有效地突破拦网,而且也是突破防守的锐利武器,所以它已被全国女排各队掌握,运用它也是我国女排荣获世界“三连冠”的法宝之一。但现在我们所运用的各种快攻战术。己被世界各强队所了解、并加以分析,研究、掌握。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必须还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改进,还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战术的组成质量和运用能力,力争做到精益求精,才可使快攻战术,达到预想的结果。可是,综观一九八四年全国甲级队联赛,女排各队运用快攻实施的情况,暴露出了几个  相似文献   

19.
从南京国际女排邀请赛中、日、美三强的对抗中,明显看出各队都力图运用各种快速多变的战术来突破拦网,增强进攻的突然性和效果。但是实际统计数据说明,快速多变的进攻战术,主要集中在接发球后的一次攻上,接扣球后的防反中体现得不够。表现在三号位的跑动往往是虚晃一枪,主要依靠四号位的强攻实力。我国家队虽比日、美战术运用多一些,但反攻中也未能充分发挥快速多变战术的威力。  相似文献   

20.
第9届世界杯女排前六强队网上实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健辉 《体育与科学》2004,25(4):56-58,62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第9届世界杯女排比赛中国队与前六强队比赛技术统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中国女排世界杯夺冠,主要是快速多变的进攻战术得到了较好的运用、心理素质稳定、失误少的结果。但是,中国女排网上实力与世界强队相比没有绝对优势。提示现代世界女排比赛朝着女子排球男子化和“速度排球”的方向发展。指出中国女排应进一步加强接发球的训练,以保证快速多变的进攻战术运用,对拦网的判断和移动的速度进一步加强训练,不断提高拦网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