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通俗小说历来被文人士大夫阶级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学作品,因此官方并不重视对通俗小说的著录,目录学史上缺乏专门著录通俗小说的专科目录。然而到了近代,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始,经过历代学者不懈努力,直至孙楷第先生,中国通俗小说的专科目录正式形成,即孙恺第先生所编辑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文章将首先探讨孙先生之前,对于通俗小说的著录情况;其次,浅析《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在著录通俗小说书目方法上的继承和创新;最后,简略分析孙楷第以及他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在目录学学术和目录学史层面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在看待通俗小说问题上,后现代主义不再像古典主义那样把通俗小说当作严肃小说的附庸,也不再像现代主义那样压抑通俗小说,逼迫其作为"地下经典"在读者中间广为流行,而是开始正视通俗小说的存在,试图消除通俗小说与严肃小说之间的对立,把通俗小说看作是一种以人为创作主体的以"大众"为阅读客体的"类型"小说。  相似文献   

3.
在看待通俗小说问题上,后现代主义不再像古典主义那样把通俗小说当作严肃小说的附庸,也不再像现代主义那样压抑通俗小说,逼迫其作为“地下经典”在读者中间广为流行,而是开始正视通俗小说的存在,试图消除通俗小说与严肃小说之间的对立,把通俗小说看作是一种以人为创作主体的以“大众”为阅读客体的“类型”小说。  相似文献   

4.
通俗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通俗小说分为南北两派,分别以上海与天津为创作出版中心。南派通俗小说起步较早,在民初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形成狂潮。北派通俗小说虽比南派起步晚,但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却以作品质量胜出南派,至今大多数作品仍在读者中流传。北派通俗小说勃兴原因与清末民初天津报刊业的繁兴与竞争密不可分。大批通俗小说不是由出版机构付梓,而是由各报馆连载后出版单行本,便成为民国时期北派通俗小说创作与出版的最大特征。  相似文献   

5.
清代中叶,大批文人以通俗小说来表达对社会人生的理解,通过小说世界的虚拟来抒写自己的抱负,表达自己的牢骚与感伤,通俗小说成为文人表现自我的重要媒介。传统诗文的抒情言志因素被引入通俗小说,使得通俗小说具有了文人品格。文人们将通俗小说视为"立言"之一种,当作可以藏之名山的著述。这些文人独立创作的通俗小说被称为"文人小说"。清代通俗小说的文人化进程也是通俗小说走向真正的独立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通俗小说的价值得到人们承认之后,通俗小说作为一门小说学进入科学的视野,以至于对约定俗成的通俗小说概念的内涵认识成了问题。现在比较流行的通俗小说的界定大约有这么几种:一是功能  相似文献   

7.
明清通俗小说创作潮流的出现与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思想状况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通俗小说的理论倡导和探索是重要的一方面。通俗小说以序跋、评点等形式从为提高通俗小说地位的“正名”之论、创作的定位、创作理论到评点式批评理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以历时性的群体智慧形成了明清通俗小说的理论系统。这种系统的通俗小说理论在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理应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 进入80年代以后,几乎与文学领域中艺术表现技巧的探索与实验同步发展的是,通俗小说创作出现了建国以后从未有过的繁芜局面,成为不容忽视的存在。研究通俗小说兴盛的原因,探讨通俗小说的艺术规律,提高通俗小说的艺术质量,促进通俗文学的健康发展,也已成为文学理论批评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对通俗小说价值形态的分析,以期对通俗小说在整个文学格局和文学发展中的位置作出某种把握。  相似文献   

9.
明清通俗小说评点经历了创作中心与刊刻中心由福建建阳等地向江南运河城市转移的过程,书坊业对小说评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万历中期以前是通俗小说评点的起步阶段,主要完成地在建阳,可称之为通俗小说评点的“建阳时期”。万历中后期以后,随着坊刻中心的转移,通俗小说评点有了新的发展,“文人型”评点大量出现,提高了小说评点的水准,而此时书坊主评点通俗小说的现象继续存在,但也有了新的特点。自从“文人型”评点出现以来,通俗小说评点中假托名士评点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假托名人的评点不仅为通俗小说及其评点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声势支援,同时也有不少评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进入1920年代,文化环境对旧派通俗小说十分不利,特别在经受了五四新文学的激烈批判后,IEI派通俗小说为自身的生存进行变革已经势在必然。在这种趋势之下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张恨水及其《啼笑因缘》等作品对旧派通俗小说的革新和继承,为旧派通俗小说开拓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性转换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由发生、发展而至昌盛的时期,正是洛学的兴起和传承时期,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发展过程在时间上的不谋而合,使洛学传承与古代通俗小说的创作倾向发生了特定的联系。通过对洛学传承的中兴期、叛逆期和复兴期的文化精神折射于明代通俗小说的考察和研究,明确了古代通俗小说创作倾向与洛学传承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洛学中兴期与明初通俗小说崇尚伦理纲常倾向、洛学叛逆期与明中后期通俗小说世俗化倾向和洛学复兴期与明末通俗小说的尚劝戒倾向。对两者关系的研究,挖掘了古代通俗小说的深层意蕴,归纳和总结了洛学与小说发展、与小说思想发展有关的规律,揭示了儒家文化传统对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 ,美国通俗小说经历了酝酿、反拨、高涨的发展过程。这其中 ,60年代通俗小说是具有承启性质的一环。这一方面继承了此前通俗小说创作的传统模式 ,另一方面又为 70年代通俗小说的创新与繁荣打下了铺垫。通过对 60年代美国多类通俗小说创作情况的介绍与分析 ,来求证这一文学发展的时代特征 ,为本文之旨  相似文献   

13.
模式是通俗小说叙事的典型特征。一方面,传统论以此极力排斥通俗小说,认为它缺乏艺术性,另一方面,模式化的通俗小说创作欣欣向荣。其实仔细观照通俗小说的模式,可以发现通俗小说模式有特殊的叙事结构:表现在形式层面上,是多重限定和悬念经营的张力结合;表现在内涵层面,有立足于民间的话语立场及大众学母题的再生构型。  相似文献   

14.
大众文化背景下,通俗小说的审美价值得到了最大化实现。通俗小说之所以深深的吸引了大众的目光,是因为它的审美价值与读者的审美心理流向契合,能够带给读者心理的愉悦和艺术的享受。通俗小说情节的传奇性、生动性满足读者的心理期待;通俗小说语言的传神与生动带给读者思维狂欢;通俗小说情感、题材的丰富多样带给读者阅读快感。  相似文献   

15.
“奇书”与“才子书”是明末清初小说史上非常重要的批评术语,用以指称通俗小说中的优秀作品.是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为提升通俗小说的“文化品味”和强化通俗小说的“文人性”而作出的理论阐释与评判,可看成为相对超越于通俗小说之上的文人士大夫对通俗小说的一次价值认可和理论评判,对通俗小说的发展带有一定的“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经由否定性的排除,可以走出“通俗小说”的概念误区。“通俗小说”不是“不严肃小说”,不是“不高雅小说”,不是“不纯的小说”,不是“缺乏艺术性的小说”。“通俗小说”与“非通俗小说”的区别在类别的不同,而没有美学价值上的高下与尊卑。  相似文献   

17.
国统区的通俗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陪都”重庆为核心的国统区的通俗小说,抗战以后获得了独具特色的长足进步。其重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以张恨水为代表的传统通俗小说,突破固有模式,跟上时代潮流,不断向新学靠拢,自觉突出时代性和政治性。以徐Yi和无名氏为代表的后期浪漫派,开拓出一种与世界通俗小说接轨的现代化的通俗小说,把中国都市通俗小说提高到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它们共同为国统区的普通市民读创造了高质量的精神食粮,为国统区的都市学增添  相似文献   

18.
现代通俗小说文体的变化自身有一条途径。清末民初在“新闻体”和“翻译体”的影响下,现代通俗小说文体完成了一次改造;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新小说”等文体的影响下,现代通俗小说再一次完成了改造。在这一次改造中,张恨水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从张恨水小说文本分析的角度论述这次通俗小说文体的改造过程,尤其要注意其三方面文学史意义:张恨水小说接受了“新”元素,核心的内容是写人;尽管引新入俗,但他的小说还是通俗小说,他努力追求小说的商品效应和市场效应;张恨水小说的“引新入俗”实际上完成了现代通俗小说创作文体的又一次改造。  相似文献   

19.
"通俗"二字最初的应用和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联系在一起,最先把"通俗"和小说联系起来,提出"通俗小说"一词的是明末的冯梦龙,最先运用"通俗小说"这一名称作为书名的著作是《京本通俗小说》。中国传统文学中确有"通俗小说"的名称,主要指其形式的通俗。中国现代文学中"通俗小说"一词直接应用的较少并且所指不尽相同,新文学家所指的"通俗文学"即新文学的大众化。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范伯群等人大量使用"中国现代通俗小说"这一名称,但是从界定到作品的归类都有诸多欠规范、欠科学的方面。  相似文献   

20.
张恨水以自己的创作实践,继承改良现代大众通俗文学,实现通俗小说现代化,延续并拓展了章回小说的生命。他在现代大众通俗小说的情节结构、小说言情模式的突破和人物心理的深度延伸性方面都作了开创性的革新,为中国传统的通俗小说奏出了绝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