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军民 《东南传播》2022,(11):38-40
随着各种社交媒体平台的迅速发展,在“万物皆可为媒”的当下社会环境里,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逐渐走向主流,表达直观、讯息精简、分享内容广泛,已经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对台传播本质上是一种运用媒介传播讯息,以此凝聚两岸民众的交流活动,如何运用好当前的各个媒体平台,以短视频报道的形式将大陆与台湾两岸人民的生活更为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通过采用短视频的传播方式,以“两岸婚姻家庭”主题活动为例,对当前全媒体时代的传播机理与现实境遇进行深入分析,理清全媒体时代的传播机理,力求从传播渠道、受众及内容范畴三个层面探索对台传播策略的创新,提升对台传播实效。  相似文献   

2.
郭晓真 《传媒》2019,(1):54-57
近年来,网络技术的赋权为媒介生态带来了显著变化,其突出特征之一便是社交型短视频的迅速走红。社交型短视频平台以其“生活化、实时化、社交化、互动化”等特点改变了受众接受信息、传递情感、社交互动的方式。然而,社交型短视频平台所具有的娱乐化、碎片化的文化氛围也催生了媒介依赖度极高的传播生态环境。在这种受众过度依赖媒介的新型传播生态环境中,精英文化的话语权逐渐被瓦解,娱乐性和非理性信息增多,受众的批判意识逐渐消解,受众的媒介素养也迎来了新的挑战,随之而来的便是媒介、受众与社会三方系统的失衡。  相似文献   

3.
任孟山  王琳 《中国编辑》2023,(11):77-83
伴随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普通受众有机会通过短视频参与新闻生产。短视频技术的发展既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知识鸿沟,让受众更加快速便捷地获取并理解信息;也赋予了受众“可见性”的权力,使其能够积极参与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但受众生产与传播的新闻短视频也存在模糊新闻公共属性、加剧后真相风险、信息侵权和信息虚假等问题。因此,需要监管部门、行业协会、新闻机构、短视频平台、受众等多元主体共同规范新闻短视频的生产与传播,从赋权到规约,形成良性的信息生产与传播秩序。  相似文献   

4.
王潇  刘嘉慧 《东南传播》2021,(10):40-43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的兴起,社交媒体平台延展到社会各个群体之中,成为信息流通的重要平台.本研究通过研究媒介平台化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分析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化的发展趋势,进而分析平台化社交媒体上的多元群体的行为特征,发现现实中多元群体参与平台化治理的困境,从而对今后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化的创新实践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淼  黄佩 《编辑之友》2021,(9):47-53
短视频电商在近几年井喷式发展,虽已获得官方认可和政策支持,但行业发展上升期仍存在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如虚假宣传、流量造假、市场权力过度集中等.短视频电商所处的媒介环境是集视听媒介、社交网络和精准传播为一体的短视频社交平台,这种新型网络空间在传播形态上与以往各类媒介均有不同.短视频电商在经历爆红与严管之后,将进入优胜劣汰的新阶段,而短视频社交平台之内的商业竞争也日渐激烈.在此背景下,应以理论指导下的经验分析作为基础,一方面解析作为一种热点现象的短视频电商何以爆发,另一方面反思作为一种新媒介环境的短视频社交平台如何形塑线上实践活动.基于媒介可供性分析,文章认为短视频电商不仅是一种新媒介现象,更是线上线下不断交融的媒介情境中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归一化的社会实践,而短视频平台作为一种新的媒介情境,使这种社会实践的特殊性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6.
牛天 《青年记者》2016,(34):11-12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冲击着传统的新闻信息传播模式和新闻生产模式,形成冲击与吸纳的一波波浪潮.在新的一轮媒体创新中,视频直播和短视频成为新的风口.新华社以此为契机,在新华社客户端开启“现场新闻”视频直播,把新闻现场实时、全方位、全息化地呈现给受众,链接传播者、文本、事件以及受众,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新闻生产链条,构建出一种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型新闻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7.
刘柳 《东南传播》2016,(12):12-14
数据显示美国受众特别是千禧一代的新闻消费行为逐渐出现移动化、视频化以及社交化三大主要特征,但相关新闻产品的供给与受众的巨大需求之间存在着缺口。作为移动社交浪潮催生的新闻产品供应商,美国NOW THIS以短视频新闻为惟一产品,在众多主流社交平台上采用分发策略,切中受众在社交平台上的新闻信息需求,在美国短视频新闻领域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8.
档案文化产品的宣传工作离不开社交媒体的运用.文章基于网络调研和现状梳理,借鉴“故宫淘宝”在社交媒体上的宣传方式,分析其在微博和微信平台上的传播特点和传播效果.文章认为档案文化产品的宣传应充分利用社交媒体传播平台,构建多平台推广,丰富传播形式,及时发现社会热点与传播内容相结合,并与大众保持联系,不断完善宣传工作机制,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9.
陈淇 《采.写.编》2021,(12):89-90
短视频新闻是将新闻内容融合短视频,以一种新颖的方式传播新闻信息,融媒体环境为其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短视频新闻传播体现出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渠道社交化、传播效果高效化、传播受众年轻化等显著特点,新闻传播优势更强,是当前新闻信息传播的主流渠道.然而融媒体环境下,短视频新闻需结合传播特点,不断探索传播新路径,以此提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传统党媒借助年轻态表达实现出圈显得越来越重要。在“Z世代”,“90后”“00后”逐渐成为媒体主要受众。如何让新闻报道更有穿透力,是党媒的一个崭新课题。杭州日报近年来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数字化媒体融合路径,并呈现出年轻态的特点。在内容生产上,关注年轻人的行为,创新推出大数据新闻等产品;在平台建设上,探索建设视频号、抖音号等平台,用新技术赋能传播创新;在团队建设上,建强年轻记者队伍,让年轻人对话年轻人,进一步激发新闻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吕宁 《新闻世界》2023,(2):39-41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短视频作为一种传播形式在媒体融合过程中迅速崛起,吸引了大批受众。目前,国内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布局短视频平台,作为打通媒体融合“最后一公里”的县级融媒体而言,应当发展好短视频,加快融合进程,提升自身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江素珍 《中国出版》2022,(10):35-39
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抖音账号上涉及国家形象的短视频为例,研究其功能特征,并从结构特色、主题分布、叙事特点、内容表达这四个方面探究主流媒体如何利用社交平台建构国家形象。重点对主流媒体国家形象短视频叙事风格的多重转变进行了分析,指出这些转变更契合短视频的传播特点。最后从语言讯息、图像讯息、价值观讯息三个层面深入探讨主流媒体短视频中的国家形象建构问题,以期多维度呈现社交短视频中的国家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短视频正逐渐成为我国网民最青睐和最日常使用的社交媒介。随着近年来公众对掌握基本科学知识重要性的意识提高,科普类自媒体在各大媒体平台上迅速崛起,随时随地可“刷”的短视频成为当下受众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以个人自媒体账号“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为研究对象,文章简要介绍其运营状况,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受众四个角度入手,总结其传播策略并提出建议,这对此后国内的科普类传播的自媒体账号的运营与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交媒体是这一两年媒体领域最热的概念,Facebook在不但9年的时间里就积累了近10亿用户。它的用户是全球分布的,无疑,Facebook已成为当之无愧的“跨国媒体平台”。我们知道,通过新媒体进行国际传播,是基于特定的概念诉求与问题分析,对受众进行针对性心理引导的一种传播模式。从本质上来说,它是宣传主体的宣传策略在新媒体形式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冷凇 《现代传播》2019,(10):115-119
短视频以短见长,逐渐释放出了以小博大的力量,在媒体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短视频依托技术驱动、内容驱动、平台驱动和资本驱动形成了蓬勃发展的驱动力,促进当今可视化生态圈的形成.在当前的实践和理论生态中,亟待探索短视频时间上的“短”与“长”、空间上的“大”与“小”的辩证关系;探索短视频对电视媒体发展的赋能与启示,思考电视在短视频构筑的环境中的处境,利用媒介融合思维,探寻短视频在内容、技术与思维特点中对电视内容创新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段鸿杰 《新闻战线》2021,(5):102-104
短视频已成为信息传递的主流方式之一,是最为活跃的思想传播和舆论平台,也是受众接收信息和社交的主要渠道。本文着重从政务短视频的创作特征与传播价值角度切入,思考如何利用网络短视频传播正能量,发挥舆论上的导向与引领作用,对政务短视频的运用与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在数字新闻情感转向的背景下,情感因素已经融入短视频新闻生产实践的每一个环节。带着个人情感走进网络公共空间的公众,在社交平台上进行各种社交行为的同时,也在寻求一种情感上的认同和共鸣。目前,主流媒体的转型进入深水区,众多主流媒体将短视频纳入传播矩阵,主流媒体短视频日益重视情感传播。作为主流媒体探索抖音平台的先行者,人民日报于2018年9月正式入驻抖音平台,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媒体形态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也迅速崛起。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渠道和传播范围,但同时也给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譬如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群体逐渐转向各类短视频平台,致使其面临着受众急剧流失的现状。为了有效应对短视频的发展给电视媒体造成的冲击,传统电视媒体也开始以“新闻+短视频”的形式向用户推送及报道新闻事件。基于此,本文充分阐述了短视频自身所具有的一些主要特征,并深入分析了当前新闻短视频的发展现状,进而结合这些现状为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短视频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江昀  张晴 《青年记者》2016,(26):18-19
2016年4月5日,“北京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也称“弯弯事件”)成为网络上热议的话题,在微博上引起的舆论浪潮一波三折.在这一事件中,舆情是如何变化的?舆论为什么会出现转变?社交媒体受众讨论的结果如何?为解答以上三个问题,本文以社交媒体受众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为研究视角,解释这一现象的形成过程,剖析其形成机理、特点与后果.  相似文献   

20.
短视频作为一种融合主观和客观的“第三空间”,其内在逻辑是权力规范与资本引导。伴随着短视频平台流量时代与用户红利的消退,以“再中心化”的内容生产为特征的泛知识类短视频逐步成为各平台新的增长点。以“构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产业生态链”“打造创意设计新高地”为目标的黑龙江省,需深入挖掘具有黑龙江城市特色的欧陆文化、北大荒文化及以抗联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增加短视频叙事的历史厚度,打造出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与流量变现商业模式和谐共生的、可持续的内容生产模式,构建具有特色文化的黑龙江城市形象短视频宣传矩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