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姗姗 《历史档案》2015,(2):96-103
"圣谕十六条"在雍正二年(1724年)经过注解,被定名为《圣谕广训》,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宣讲。它作为清代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在清初便已受到西方传教士的密切关注。传教士翻译《圣谕广训》时,对其语言、风格、宣讲方式等都进行了借鉴、模仿,以用于在中国传教。晚清时,《圣谕广训》在反洋教斗争中的作用也引起传教士的广泛注意,在强烈抵制的同时,对其功能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了。  相似文献   

2.
复旦大学研究历史地理的周振鹤先生淘了一部《圣谕广训衍》,寻其本末,写了一篇《月月读的圣谕广训》,收入他的集子《中人白话》之中。文中引出康熙帝于康熙九年(1670年)颁布的“圣谕”十六条:“一、敦孝悌以重人伦;二、笃宗族以昭雍睦;三、和乡党以息争论;四、种农桑以足衣食;五、尚节俭以惜财用;六、隆学校以端士习;七、黜异端以崇正学;八、讲法律以儆愚顽;九、明礼让以厚风俗;十、务本业以定民志;十一、训子弟以禁非为;十二、息诬告以全善良;十三、诫慝逃以免诛连;十四、完钱粮以省催课;十五、联保甲以弭盗贼;十六、解仇忿以重身命。”要…  相似文献   

3.
社会教育,泛指学校系统外的民众教育或通俗教育。就具体内容而言,社会教育在济南传统社会中早已存在。晚清时期,简易学塾的建立,《圣谕广训》、《劝善要言》的宣讲,广义上均属社会教育。传统的社会教育主要侧重于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的道德教化和行为规范训练。随着清末社会改革的推进,社会教育开始向现代民众教育转型,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均发生变化,教育重心由道德和规范教育转向文化普及。现根据有关档案资料将1904—1937济南的城市社会教育现状阐述如下。济南的现代民众教育开端于1904年。是年,"济南官报馆主笔李明坡徵君现于布政大…  相似文献   

4.
雍正帝反对大规模地刊刻谕训旨令,有两件事是很典型的. 雍正帝即位之后,将其父康熙帝的16条谕旨敷衍成《圣谕广训》,作序颁布,令地方文武不时宣讲,化导兵民.内外臣工遂将《圣谕广训》奉为至圣之经典,称赞它启迪官民,巨细不遗,可与"六经"同论,于人心世道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正>历代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稳定,都十分重视匡扶世风和教化民众的"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大力推崇"为治之要,教化为先"的治国理念,颁布了"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的"圣谕六言"。为了使"圣谕六言"深入人心,从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开始,被称为"宣讲圣谕"的活动,便一直沿袭到清代。清朝政府高度重视宣讲活动顺治九年(1652年),顺治皇帝一字不差地重新颁布了  相似文献   

6.
一、戊戌改革前的教育现状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备受世人推崇.家有塾,党有痒,州有序,国有学,加上与之相适应的科举取士的人才选拔制度,维系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繁荣与发展."清代初中期教育以培养官吏为主要目标,京师设国学及八旗宗室官学,各省设府、州、县学.各学学生平时在省学政和教授、学政、教谕等教官的督导下,学习《四书》、《孝经》、《性理》、《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正蒙》、《圣谕广训》等".  相似文献   

7.
中朝两国是山水相连的近邻 ,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通过各种渠道传入朝鲜的大量汉籍 ,则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作为世界上传入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时间最早 ,传播的领域最广 ,因而受到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影响深远的朝鲜 ,对汉籍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搜集的汉籍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内容之广、影响之深 ,以及研究成果之卓著 ,也是世所罕见的。中朝两国在文字上有渊源关系。汉字传入朝鲜后 ,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直接使用汉字时期 ,二是《吏读》(用汉字的音和意 (训 )来记写朝鲜语的一种特殊方法 )时…  相似文献   

8.
在清初"尊孔崇儒"的"汉化"过程中,作为训谕文的典型文本,由清圣祖康熙帝创写、清世宗雍正帝再创作的<圣谕广训>,起到过巨大的影响作用.其成书与推广各具特色,反映了清初汉化政策能够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胡超 《传媒》2021,(14):81-83
公益广告不以盈利为目的,旨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以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依托于央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传播力,央视公益广告通过对符号的意义建构和情感表达,在勾起民族情感和价值观教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一个个暖心的故事中,受众对国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油然而生.2019年央视春晚以《美丽中国幸福年》《新春新声》和《过年》三个公益广告亮相,通过独特的年文化符号系统,用日常生活元素来进行文化承载和情感关联,得到了受众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0.
梁琨 《传媒》2018,(1):37-39
大力推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的表现.国产剧的海外输出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占据着重要地位,已成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策略.中国电视剧从20世纪80年代走出国门,在树立中国形象、推广中国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相比欧美、日韩的电视剧,我国国产电视剧的海外传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我国海外传播的电视剧当中,历史剧作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剧作题材,让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观众领略了中国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历史典故、时代变迁,如《三国演义》《宋庆龄和她的姐妹们》《铁齿铜牙纪晓岚》《雍正王朝》《三国》等,广受好评.  相似文献   

11.
在1986年第六期《新闻战线》上,王志兴同志撰文对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局限性进行分析,他从传播学对新闻学的影响的角度提出传播学的研究方法的根本缺陷在于如下几个方面:一、忽视具体的社会历史而孤立静止地看待新闻传播现象;二、过份强调传播的形式以至忽视具体的社会历史内容;三、忽视了新闻传播的阶级性。笔者认为,传播现象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远非新闻传播所能概括,因而仅从新闻传播这一角度来分析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及其根本缺陷难免不够全面,要想全面且深刻地弄清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多个角度对之进  相似文献   

12.
吴婷 《新闻世界》2011,(9):274-276
《论语》作为代表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对我们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解读《论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大量蕴含着传播思想的言论。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论语》对传播主体的分析重视传播者的自律;传播内容上,注重信息选择的“把门人”意识;传播渠道上,文化典籍是教化传播活动的主要媒体;传播对象上,树立了强烈的受众意识;传播效果上,重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儒家的传播原则很大程度上是根据“礼”而展开的。探寻《论语》中传播思想的魅力,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传播文化的历史继承,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聂丹  周丽 《今传媒》2016,(5):158-159
对外传播是塑造我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通过对外传播,有效地打造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是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围绕构成国家形象的要素,通过历史形象、经济形象、文化形象这三个维度,分析新疆电视台在吉尔吉斯斯坦播出的纪录片《走遍中国》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4.
谢琳惠 《图书馆》2012,(3):123-125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和谐已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之一。《邵氏家谱》中所包含的尊敬先人、谦敬礼让、崇扬贤德、教化后人、凝聚人心等和谐因素,结合社会和谐的内容和要求,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六个方面,阐述传统家谱中的和谐因素在社会建设中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五个文明"的具体内涵,电视剧作为我国影响力最大、覆盖面最广、收视份额最高、最受欢迎的节目类型,具有强大的社会教化功能,是构建社会文明、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认为电视剧具有历史再现与民族认同、文化传承与审美导向、文化外交与塑造国家形象等正功能,同时也具有戏说历史与颠倒是非、沉溺历史与脱离现实、雷剧频现与充满腥性等负功能,只有高质量、有文化内涵,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精品电视剧才能发挥文化传播的最大功效。  相似文献   

16.
国际政治传播是以国家为政治共同体进行的国际间的政治传播,是国际传播的核心.作为中国人民政治生活重要内容的全国两会是进行国际政治传播的宝贵资源,也是国际社会一年一度解读中国的重要窗口. 2016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环球时报》、新华社、CCTV News、 《China Daily》五家主流媒体以及隶属于国务院新闻办的中国网,在美国社交网站脸谱网以统一的#CPPCC #NPC #2 sessions #China Politics标签形成报道矩阵,通过图片、音频、微视频、漫画及各类可视化呈现,是“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寻求国际政治文明共振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近日,笔者有幸在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米贝乡(1956年后划归新晃侗族自治县管辖)一蒲姓村民家中,发现了一件158年前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刊刻印制、由时任芷江县(1986年9月改为芷江侗族自治县)知县谢廷荣撰文公示的官府正式公告(见图一),其内容为谢知县诠释清世祖顺治皇帝亲拟颁布的《劝善要言》六条谕训.经蒲姓村民同意,笔者特将该件暂存于芷江档案馆、具有重大历史研究价值的档案原件向读者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上海图书馆藏《办理四库全书历次圣谕》是四库馆臣抄录的纂修四库全书档案。部分内容为此抄本独有,对《四库全书》研究有重要补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化记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共同记忆,是确立民族身份认同和建构"想象共同体"的重要根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和互联网的崛起,文化记忆在被不断地遗忘和解构.电视媒体作为主流媒体,肩负着重构文化记忆的重要使命.本文以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为例,认为《国家宝藏》从仪式化、符号化、娱乐化三个方面重构了文化记忆,用现代的方式激活了古老的文化基因,引导大众关注并传承历史文化,打造了文化综艺节目的新标杆.  相似文献   

20.
饮食类纪录片根植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当代社会饮食习惯及风土人情.文章通过内容分析法,将《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六集《五味的调和》和《风味人间》第一季第六集《香料歧路》作为研究样本,对两者的叙事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从内容特征、叙事技巧及视听表达三个层面分析叙事异同,探索其背后的价值观和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