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中文网络知识问答平台对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明了三大中文网络知识问答平台百度“知道”、新浪“爱问”、雅虎“知识堂”的工作原理,从中总结出问答平台在激励机制、互动服务、新型服务方式及服务实效性等方面对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基于社会化问答平台提问回复率较低的现状,通过预测提问回复率,能够为社会化问答平台提升用户活跃度与留存率,改善用户体验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以"百度知道"为研究平台,抓取平台设置的14个话题下共10 640条提问记录,从提问特征与提问者特征角度,构建提问回复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影响因素进行数据验证,构建提问回复率的预测模型,对模型准确率进行验证。[结果/结论] 社会化问答平台提问回复率研究可改善平台信息服务质量与促进用户知识贡献行为,实验结果验证了研究模型在社会化问答平台提问回复率预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参观展于上海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的“光源自光”艺术作品展览得到启发,文章结合互联网中以“爱问知识人”为代表的网络互动问答平台,提出了在军校图书馆构建学术性网络互动问答平台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社会化问答平台作为SNS典型应用,凭借其知识共享和人际交往这两大优势,近年来在互联网市场异军突起。本文以社会化问答平台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进行了概述,然后以理论(基础架构)和要素(上层架构)为主线,探讨了有关社会化问答平台人际关系网络的构建问题,最后就如何维护和优化平台的人际关系网络提出了个人看法,希望能给SNS运营管理者和其他研究者提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社会化问答社区已成为网络用户获取知识常用途径之一,也是网络环境下重要的社交方式。探究用户对社会化问答社区的刻板印象以及矫正消极刻板印象,对社会化问答社区的运营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方法/过程]选取知乎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数据资料收集、三级编码等过程,结合图式理论,构建社会化问答社区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社会化问答社区刻板印象内容包含用户属性、平台属性、社会属性3个维度,其中用户属性包括用户水平和使用原因,平台属性包括管理体系和社区氛围,社会属性包括知识问答和社交营销。用户门槛低、内容审核机制不严格、消极现象明显以及软文广告较多是用户产生消极刻板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探究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以期揭示隐藏在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持续使用行为背后的深层次起因。基于相关理论和研究情境,构建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作用机理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基于310份问卷数据,分析前因变量的不同组合对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路径影响。研究发现:导致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高持续使用意愿的组态路径有6条,导致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低持续使用意愿的组态路径则只有1条;“知识内容质量”“主观规范”“社交满足感”和“自我效能感”4个前因变量在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组态影响路径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研究结论可以拓展和深化信息系统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相关理论研究,并可为社会化问答社区等在线知识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服务标准、提升运营水平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林臻  熊信之 《青年记者》2012,(33):83-84
社会化问答网站,又称社交问答网站,是基于社会化网络关系形成的知识问答社区,目的是通过感兴趣的用户、话题和问题更好地发现内容。2010年,国外社会化问答网站Quora推出,结合了Twitter的关注方式、维基百科的协作编辑、掘客的用户投票等,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影响参考咨询系统的一些新技术,主要分析了咨询分类导航中的分类方法、咨询过程,介绍了基于lucene的自然语言分词、问答索引和搜索技术.并从咨询员、提问者、问题知识领域等方面分析了问题推荐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吴晓静 《青年记者》2017,(23):48-49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知乎、果壳等新型的社会化问答网络社区开始在信息传播中扮演新的角色.知乎是201 1年创立的一个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平台,是一种基于人际关系的问答型社会网络平台.知乎社区包括话题、问题和用户三个板块,涉及金融、科学、科技、文学等各个方面的话题,并且每个大的话题下还包含了无数的子话题.知乎与其他的问答型网站相比,社交性较强,它和微博、微信很相似的一点是在问答体系中融入了人际交流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关注、私信、评论等方式交流沟通.知乎的用户调查数据显示,知乎社区内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87%,职业人群占75%以上,其用户是多元的.那么,知乎在高校学生中的使用情况是怎样的?他们在使用过程中是基于怎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交互问答平台的研究进展与特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用户对高质量信息的需求促使搜索引擎公司开发出新的服务方式--基于搜索的交互问答服务.交互问答服务作为一种知识分享工具,有助于发挥群体智慧.文章分析了交互问答平台在理论和实践中的进展,选取国内外6个有代表性的交互问答平台,从不同层面探讨其应用情况.最后,总结出交互问答平台的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11.
网络问答社区利用Web2.0方式重建了人与信息的关系,对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共享、社会发展环境和"Living Library"推广产生影响。高校图书馆应吸收借鉴网络问答社区知识服务模式、重视隐性知识采购、参与问答社区服务平台,以满足社会网络环境下的用户知识需求。  相似文献   

12.
网络社区问答(CQA)自2002年出现起,一直是用户获取、生产信息的重要途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引入人际关系帮助信息分享,逐步完成从内容平台到用户社区的演变.本文提出基于搜索引擎的网络问答平台、基于用户关系的网络问答社区和基于"意见领袖"的网络问答服务三种网络社区问答形式,并阐释了网络社区问答的服务模式,最后总结网络社区问答当下的发展困境,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互动式知识问答分享平台对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三大基于搜索的互动式知识问答分享平台主要有百度知道、新浪爱问知识人和雅虎知识堂.与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相比,三大平台在问答模式、知识公开性、系统功能、激励制度、后台专家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因此,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必须借鉴知识问答分享平台的运作模式和服务机制,改进问答模式,引入互动机制,实施激励措施,优化检索功能,形成联合参考咨询的规模效应,从而促进虚拟参考咨询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设档案网络舆情监测平台是做好档案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文章阐述了档案网络舆情监测平台的建设目标和基本任务,指出为最大化发挥监测平台作用,必须处理好档案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建设和应用中存在的采购社会化技术服务、设定检索“关键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文搜索引擎社区化的背景是互联网发展到Web2.0阶段,社区化的产品有互动问答平台、维基产品、贴吧和社会化书签等。搜索引擎社区化的意义在于,可以提高用户体验、促进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基于搜索引擎的知识问答平台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的方法,在观察国内外主要的知识问答平台项目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搜索引擎的知识问答平台所处的客观环境和表现出来的特征,客观评估了此种模式与搜索引擎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信息服务中的价值,最后指出了平台发展的瓶颈并提出了推进平台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知乎是以知识共享为核心的社会化问答社区。基于自身参与社区的经验,结合收集的资料,探求用户参与社区互动的特点。[方法/过程] 通过收集知乎社区中的"小米手机"话题单一月份的数据,利用观察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助Pajek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在知乎上,社区成员以问题为中心,通过问答形成互动关系。社区成员间的关系以单向连结为主,98%的用户是单纯的提问者或回答者,仅2%的用户又提问又回答,用户扮演的角色鲜明。  相似文献   

18.
陈娟  邓胜利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4):102-108
[目的/意义]研究社会化问答平台用户体验的影响因素,为社会化问答平台改善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留存率、活跃度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构建一个综合模型,以"知乎"用户为调查对象,采用回归分析法对其用户体验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结论]视觉吸引力和需求满足会显著影响社会化问答平台的用户体验;主观情感作为中介变量,对视觉吸引力、内容需求、交互体验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除使用频率与用户年龄外,其他环境变量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9.
陈小卉  胡平  周奕岑 《情报学报》2020,39(4):450-458
社会化问答社区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问答模式并拓展了知识获取的途径。回答者作为知识的主要贡献者,是促进问答社区内知识传递的核心要素。现有关于问答社区用户的研究普遍以用户的属性数据为依据,较少考虑使用个体连接所形成的关系数据进行分析。本文以中文问答社区"知乎"为研究对象,爬取了"流行音乐"和"英语学习"两个话题下的大规模数据,通过构建回答者关注关系网络,定义和量化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类同伴关系,使用网络自回归模型探究同伴效应对知识贡献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回答者的知识贡献行为会受到直接和间接连接同伴效应的正向影响,但是间接连接同伴效应会随着回答者网络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聚类系数对回答者的知识贡献行为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强,推动问答服务平台与社交网络的结合,进一步发挥群体智慧,从而实现问答服务向社交问答服务的转型发展。文章分析问答服务与社交问答服务的不同,探讨社交问答服务的兴起原因,比较第一代问答平台与第二代问答平台以及典型第二代问答平台间的不同,认为社交问答服务应在质量控制、用户体验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