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刘家聚 《中学文科》2009,(16):35-36
课程改革虽然已经实施了多年,学生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减轻,却有不少的语文教师这样揶揄自己:“语文教师就是当代愚公,两班的作文收上来就像两座大山,我们每天挖山不止,愚公移山尚且能感动天帝,派两个大力神把两座大山搬走,而我们却是把这两座大山搬去又搬来,非得搬到退休那一天方有尽头。”语文教师这样揶揄自己其实不无道理。你想想,两个班的学生少说也有一百人,如果按每两周一篇作文,平均下来每天要改十篇,改一篇作文少说也要十来分钟,语文教师的工作量之大就可想而知了。也可以这样说,语文教师负担重都是作文惹的祸。那么,在新课改理念提倡减轻师生负担的今天,有没有一种既不影响作文教学质量,又能减轻语文教师在作文批改方面的工作负担的“灵丹妙药”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作文批改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在谈作文教学经验时说:“教两个班,每班作文都收上来,就是两座大山。愚公移山,还感动了上帝把两座大山搬走了。可我们这两座山搬去又搬回,真不知何年何月有尽头。我发动我的上帝——学生们一起来搬这两座大山。并且,作文成绩提高得很快。”一语道破了语文老师批改作业的艰巨性,以及由学生来批改作文的可行性。几年来,我结合学生的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教师批改逐步过渡到让学生批改,使学生在批改中增长写作知识,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学生的社会阅历、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各有差异,且文无…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必须改革,这早已成为语文教改中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如何批改学生作文一直是困惑广大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它是作文教学改革内容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突出这一重点,长于引导学生突破这一个难点,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说,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即全班数十篇学生作文,仅由一个教师去批改,拿一把尺度去衡量,是作文教学中的一座“围城”,那么,要跳出“围城”,去开辟一片新天地,在异步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自改、互改,是“风景这边独好”,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一、异步教学的有关理论对学生作…  相似文献   

4.
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天经地义,约定俗成。每次作文一收上来,往桌面一摆,教师常常觉得,它们像一座大山,于是教师便每天挖山不止。往往少则两三天多则要花一个星期才能把那座大山搬走。可最遗憾的是,学生对教师不辞辛劳的移山行为无动于衷。在本学期的语文科组教研课上,全体语文教师着重研究了作文批改这一问题,一致认为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改作文的活动中,在评改中学会修改、发展、提高。本学期我主要采用了作文互改法,将批改的权力最大限度地下放给学生,使学生成为批改作文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5.
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中的传统教法:改病句、标错字、打批语、定等级,过去是这样,现在还是照此办理。中学里的语文教师,一年每人一般要批改一千五百篇到二千篇作文,在正常情况下,批一本作文需要十五分钟,完成这个任务,大约要占语文教师全部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这正说明了作文批改给语文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思想压力和过重的负担。现在要分析一下,教师付出这样大的劳动,究竟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没有作用,有多大作用?付出的劳动和产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作文的批改由语文教师说了算,语文教师总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的作文。这种作文批改模式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改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改,学生心里都是模糊的。也正是这种模糊性,致使不少学生对教师花大力气批改的作文,只轻描淡写地看一下等级或分数,未能真正领悟教师评改的作用,收效甚微。这些传统的评改方式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改变这样的作文批改模式,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参加工作已有二十余个年头,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高年级语文教学。长期以来,我一直认为批改作文是语文教师最沉重的负担,老师们呕心沥血,花费很长的时间全面批改,往往是把一篇作文改得面目全非,但对学生的帮助却不大。因此,怎样改进作文批改方法,提高作文批改效率,把语文教师从沉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同时又能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确实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教育观念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法也应随之改变,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秦彩芳 《成才之路》2012,(23):87-87
当前,作文批改似乎成了压在语文教师肩上的一座大山。怎样才能把老师肩上的这座山搬走,不仅要发扬愚公精神,还得另辟蹊径——引导、发动学生互批作文,就能批出一片新天地。一、下放"民间"——批改"平民化"批改作文一直是老师的"专利",如果批改作文能从"庙堂"进入"民间",学生自己也能品尝为人师的滋味,孩子们怎能不喜悦,不激动呢?但学生的语文功底参差不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合理分配和安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最怕的也是最头疼的事是批改作文。一次作文过后,教者除了备课、上课之外,其余的时间几乎全埋在作文堆里。既要批,还要改。批得是头昏眼花,改得是精疲力竭。可是大多数学生们对教师的劳动,并无多少领情,他们只是关心作文的分数。至于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在哪里,今后作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大多数学生很少关注。要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减轻教师的负担,可以尝试换一种方法批改作文——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难,作文教学更难。但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人们。教师愁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课堂上,教师指定“圈、框”,把学生的思维完全囿于限制之中,没有创新的余地,只能死搬硬套;课后,教师的办公桌上则堆起了一座又一座的大山,每天“搬山”不止,犹如“愚公移山”,眼见心烦,一筹莫展。有时在长达半个月的时间里也完不成批改任务,即使完成了,也大部分是应付了事。  相似文献   

11.
李桂琴 《成才之路》2009,(29):32-33
我教两个班语文课,每班作文都收上来,往面前一摆.我常觉得。它们像两座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每天坐在书桌前。不停地改、改、改。改得头昏眼花,结果却让人十分寒心——我辛辛苦苦改出来的作文,学生们最多看看评语、看看得了多少分。然后往抽屉里随便一塞了事。至于老师指出作文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根本没有人去考虑,更别说去修改了。教师批改作文,是劳而无功。如何从作文批改的繁重而无效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呢?自古以来。学生的作文老师批改,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语文老师也常常为此而花费很多的时间,付出许多的精力.可是最终效果与老师的付出不能成正比,因此,研究怎样改进作文批改方法。  相似文献   

12.
黄春香 《考试周刊》2012,(35):59-59
人们称赞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恰如其分。然而在这辛勤群体当中,最辛劳的非语文教师莫属。每个语文教师似乎总是忙于批改作文。而打开一本本作文本,无一不是红字满篇,"遍体鳞伤";细看改正之处,大到布局谋篇,小到别字、标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作文批改学生同样也应是主体、是主人。我们不要丢开主体,把学生自己能修改的方面也包办代替了,从而加重了自己的工作负担。  相似文献   

13.
语文老师最头痛、最苦的差事是什么?多数老师都会回答是批改作文。教两班的语文课,备课量大,作文批改量大,两个班的作文都收上来,就是两座“大山”,加班批改作文,实属无奈,日子一久语文老师也就习以为常。我是一名有八年教龄的语文老师,晚上、休息日加班批改作文纯属正常业务,有时赶到下午两节作文课,还有几本没批完,只好委屈一下自己的身体。  相似文献   

14.
叶桂玉 《师道》2009,(4):36-36
语文教师都有同感:作文批改的压力太大。教师每每要对几十篇习作进行认真阅读,从字词句段到布局谋篇都要精批细改,先眉批后总批,在作文评改上消耗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可学生拿到老师辛辛苦苦批改的作文往往只关心分数,而不在意老师的精雕细琢,教师的繁重劳动常常收效甚微。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自主地评改自己的习作。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共同感受,那就是批改作文真难,真累!其实,对作文批改,叶圣陶先生有过很多论述。他说:“老师改作文是够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是不是可以改变方法呢?我看值得研究。”他还指出:“可以这样说,给学生批改,目的在使他们达到自己能够批改的地步,自己能够批改了,无论写什么就比较稳当了……”  相似文献   

16.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一直都是困扰广大语文老师的一大难题,而批改作文作为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更是让语文教师伤透了脑筋。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多数是尊奉着"学生写,教师改"的传统原则。作文批改全由教师包办。老师改一篇作文,至少也得用5分钟,有的甚至要  相似文献   

17.
<正>作文难改是所有的语文教师的体会,作文的批改历来也是语文教师最为头疼的事。对学生的作文"全批全改""精批细改",客观地说是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给家长看的,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实际意义并不大。作文批改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把教师批改作文作为批改的唯一形式,叶圣陶是持否定态度的。对教师的精披细改,他提出疑问,"老师改作文是够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是不是可以改变方法呢?"他指出教师要有教学机制,要有改革精神,要不断探索作文批改的新路子。事实上,大量时间用于批阅作文,教师用于设计教  相似文献   

18.
顾伟霞 《学子》2012,(11):42-43
目前,语文教师负担最重的就是作文的批改,繁重的作文批改使语文教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法顾及其他,原因是语文教师过于"负责任",每篇都精批细改,且全批全改。详批详改占用的时间长,不能及时讲评,信息反馈慢,影响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孰不知学生关心的只是等第,对于你挑灯熬夜写出的精辟言语、善意指点有多少人当...  相似文献   

19.
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学中陈旧而难解的话题,它长期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而又始终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不切实际,不顾效果地要求“精批细改”,实在累苦了教师,而真正能做到“精批细改”的又有几人?重温叶圣陶先生“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作文写好”,“养成了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等有关作文批改的论断,  相似文献   

20.
正在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把批改作文看成自己的一大负担,而很多学生又不去解读教师的评语,只关注分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互相点评、批改作文,把教师单一点评、批改作文的活动变成学生创新学习的过程,学生就能够相互吸取精华,开阔视野,共享成功的喜悦。一、学生批改作文要落到实处首先,教师必须向学生交代清楚批改作文的标准。有了明确的标准,学生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批改质量。教师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