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6 毫秒
1.
韦光辉  陈光福  王成科 《精武》2013,(23):111-111,113
中越边境因地理位置和多民族集居,有优美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人文旅游资源,如布罗陀民俗文化旅游节,花炮节等等的民族风俗习惯和节庆体育活动。文章以布罗陀文化旅游节为例,通过了解布罗陀文化节庆活动,研究其中节庆体育的历史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汉江庆典作为韩国节庆旅游与民俗体育融合的代表,彰显了韩国民俗节庆的体育表达。通过对汉江庆典的演变、文化内涵与游戏表征进行探析,架构起民俗体育与节庆旅游的耦合机制:竞技性体育+娱乐式传统民俗文化融合、体验性民俗+参与式民俗体育文化融合、观赏性文化+学习式节庆旅游文化融合。反思关公文化旅游节庆的启示得出:“武圣杯”体育赛事的泛娱乐化开发;关公民俗体育的身体展演与文化意蕴;关公文化的体育仪式与精神符号架构。为关公文化节庆旅游与民俗体育的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海南民俗体育的分类,特点和发展现状等.主要结论:海南民俗体育文化内容丰富,分为传统民俗体育文化、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现代民俗体育文化;除具有一般特点外,海南民俗体育文化还具有热带休闲性、经济性、多样性的特点.建议实施海南民俗体育文化开放战略、加强机构建设、创新品牌项目和节庆活动、加大加快市场转化力度、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和非物资文化遗产发展策略等.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研究不同地域的民俗体育文化,进一步发挥民俗体育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采用文献、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当代江西民俗体育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江西民俗体育丰富多彩,大多数项目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其中休闲类项目也不少,如果开发和利用得当,这些民俗体育对推动大众体育、休闲体育、甚至学校体育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建议:保护与传承民俗体育文化,对民俗体育的文化价值要有足够的认识;把民俗体育与江西旅游业相结合,主要把民俗体育与节庆、旅游进行互动,增加趣味性和休闲性;加强对江西特色民俗体育的挖掘和整理,打造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民俗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5.
经济开发背景下民俗节庆体育活动流变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地调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影响较大的民俗节庆体育活动发现,经济开发背景下,民俗节庆体育活动的举办目的、内容、形式、参加主体甚至举办地等状况均有发生流变,总体呈规模大、规格高、费用多并进行集中开发等现代化流变趋势,促使民俗节庆体育活动在现代经济社会找到更大发展空间,获得更好发展的同时,也导致其中一些活动面临脱离群众、优秀民俗内涵和特色逐渐缺失等困境。提出对民俗节庆体育活动进行集中开发的同时,应重视扶持和指导其在基层的开展。实行两手抓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田野调查法等,对越地的民俗体育活动进行整理,探讨越地民俗体育的特点及基本特征。主要结论:越地民俗体育主要存在于节日节庆活动、生活生产、信仰祭祀等活动中,具有明显的依附性、传承性、功能性和地域性特征,并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建议:加强对民俗体育的保护与开发,强化民俗体育的社会性,注重民俗体育活动人才的培养,合理利用外部条件,充分发挥民俗体育的作用,推进越地民俗体育的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较大,体育基础设施不足,体育意识薄弱,以及城乡收入的差距等,造成了在农村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难度。本文通过对广西武鸣“三月三”中民俗体育开展状况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民俗体育在“三月三”中开展良好,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民对于此次活动中民俗体育的参与性较高。通过分析民俗节庆中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提出在农村地区,利用其地区节日多的特点,将民俗节庆中现有的一些具有较强娱乐健身性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恢复并且改造开展;扩大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在民俗节庆中的比例和规模,结合民俗节庆活动,强化民俗体育项目在农村人口心中的地位;建议农村地区在闲暇时间组织举行一些竞技性较弱、交流性较强、大众参与性较高的民俗体育交流会,以促进农村地区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是对少数民族原生态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认识、创新、运用及对次生态民俗体育文化的进一步认识、创新、运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拓展.提出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主要面对的问题有:(1)政府主导力度不够;(2)民族传统体育法制保护和发展机制不健全;(3)科研工作不够深入和扎实;(4)社会群体义务与责任缺乏.指出开发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要遵循本源性、整体性、人本性、创新性原则.在开发策略上,提出:(1)加强政府主导力度;(2)建立健全民俗体育文化法制保护与开发机制;(3)深入开展普查、科研工作;(4)着重关注民俗体育文化"活态传承"人的培养;(5)结合自然景观资源优势,开发、打造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6)利用传统节庆日,开展民俗体育竞技、娱乐、休闲等活动;(7)在民族地区民族院校中有选择地开展民俗体育文化教育与活动.  相似文献   

9.
"年例"是粤西地区盛大的民俗节日,其风俗活动和非风俗活动异常丰富,民族传统体育表演也是节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为年例节庆增添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韵味与特色。本研究从传播学的角度,利用文献、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粤西地区民族传统体育在节庆表演中的主要传播内容、传播系统结构及其影响等,以寻求传统体育在都市背景下的发展途径,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合理健康地保留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农村民俗节庆和篮球运动的互动效果显著,是村落社区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要模式.民俗节庆和篮球运动举办的物质基础、制度保障是两者互动的外在机制,两者文化的交融和互补、共同的目的与功能是它们互动的内在机制.提出应加强两者的机制建设,运用科学高效的机制促进两者的更好互动,并以此为突破口发展农村体育.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岁时节日与民俗体育的关系,推动岁时节日中民俗体育的发展,选取清明、端午、重阳3个岁时节日中典型的民俗体育为个案,运用民俗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对汉族岁时节日如何选择民俗体育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历法节气和原始信仰观念是岁时节日性质形成的关键,岁时节日的不同性质决定了民俗体育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民俗体育只有遵循岁时节日的性质,才能为岁时节日所选择。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以大理白族“三月街”民俗节为例,对民俗节日中传统体育的功能及发展趋势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结论民族传统体育的作用和功能从以往的宗教信仰、文化传承、愉悦身心、保健养生功能和增进团结等功能向推动经济发展和服从政府管理功能转变,主要表现在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趋势,利弊兼具。建议政府要建立引导机制,在加大经济投入的基础上注重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为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山西省翼城县元宵节社火表演的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科研方法,对近年来翼城县元宵节社火表演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元宵节社火表演更好的开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国节庆日的传统体育。  相似文献   

14.
民间节庆体育的传统结构与现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从祈祥纳福、娱乐狂欢、规约与整合社会等方面f对民间节庆体育的传统结构进行分析与探讨,认为在当今社会节庆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传承民族文化和促进农村体育、经济、文化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实现闽台地区民俗体育的当代保护及发挥其在推动两岸交流上的积极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闽南古镇蚶江海上泼水节的历史文化内涵、当代传承与发展进行阐释分析。结果表明:闽台民俗体育有着密切的渊源,其产生及文化内涵的形成离不开闽台民众特定的民俗生活,其当代发展离不开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内涵的挖掘及民众和政府的支持。保护和发展闽台民俗体育有利于两岸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6.
节庆体育文化作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对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严峻挑战中,失去了价值依托,丧失了信仰支撑,极大地制约了节庆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传承节庆体育文化,创新开展模式势在必行。要将信仰回归到节庆日中,使原生态的乡土文化气息得以传承;以人为本,依据不同人群的年龄特征、需求和节庆日特色对节庆体育活动进行类化参与、类化开展,创新开展模式,让各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和精神财富永葆内涵并得以延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及逻辑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湘西苗族"赶秋节"的文化内涵、体育价值及其节日对当地乡土体育文化的建设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组织开展苗族赶秋节活动,从最初的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庆祝丰收年景不断向娱乐休闲的社会功能转型,赶秋节本身的体育价值逐渐呈现。苗族赶秋节是苗族人民传统体育文化继承和弘扬的纽带,是增强民族团结,增进友谊及加深感情的象征和尚武精神的集中体现,也为维持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安全阀作用,也对民族地区的乡土体育文化建设和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宝强 《体育科学》2012,32(5):92-96
寒食节是唐代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许多唐诗对该节日进行了描述。唐诗在描写寒食节时多以哀思、伤时为基调,但有众多诗篇却描写了与该节日气氛迥异的体育活动。通过对有关寒食体育活动唐诗的分析,解析该类唐诗的审美情趣,阐发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据分析法,以辽宁师范大学武术文化节为研究对象,通过学校300名师生的调查问卷,对辽宁师范大学武术文化节的发展认知进行详尽分析,对武术文化节的各项指标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武术文化节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为日后武术文化节更好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