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三全育人”视角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课程设置有偏离培养目标、办学条件受限、课程配比失衡、脱离社会需求、职业资格培训不规范问题;课程育人方面,全员育人系统合力组织难、全程育人工作成效监管难、全方位育人观念定位难。建议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明确育人者角色定位;以国家政策规定为导向,设置阶段考核机制;以社会供给需求为导向,培养就业人才观念为主。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关体育强国、三全育人和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给我国当前的大学体育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选项+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内涵及“选项+俱乐部”教学模式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价值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选项+俱乐部”教学模式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建议:提升大学体育教师思政育人的政治素养;深挖“专项+俱乐部”教学中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建立和完善“专项+俱乐部”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这对于我国高校更好地利用“选项+俱乐部”教学载体,开展思想政治育人工作,为祖国培养人格健全,品德高尚,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同样,中小学体育也应提倡“三全育人”,即通过全员育人,夯实青少年全体学生的体育公平均等化教育;通过构建课内外与校内外一体化的体育育人体系;全方位育人,开发青少年体育“健身育人”的多维价值,共同实现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高校体育综合育人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养成,有利于高校体育综合育人高质量发展。高校体育综合育人的内在逻辑主要体现于:以体养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体启智,致力于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相促进;以体塑美,注重塑造外形和温润心灵相协调;以体促劳,注重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基于此,研究建议:牢固树立“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系统构建“综合育人”的框架体系;强化提升师资队伍的融合育人能力;不断完善体育综合育人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学校体育应以育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材,出好人才。简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德、智、体、美、劳几个不同的教育形态来实现的。这是一项育人的系统工程,各个子系统在以自己特定的文化形态施教于教育对象时均应以育人为目的。所以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应该与教育的目的相一致。日本体育大学阿部忍教授认为:“体育的目的……从根本上说,必须与教育的目的相一致。”日本筑波大学片冈晓夫教授说:“不论是什么学科,也不论是什么样的学术领域,当它用于教育的时候都是以培养人为目标的。”因此,他认为“教育的目标也是体育的目标。”在我国,对学校体育的目的存在许多不同的见解。比较普遍和突出的观点是“增强体质”,认为这就是育人。这里就产生一个问题:什么是育人?育人的标准是什么?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育人标准。从广义上说,任何形态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内容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探究高校体育育人的价值、困境,并提出对策。价值:蕴含丰富思想政治元素,拓宽全员育人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契合全过程育人目标;弘扬中国特色体育精神文化,助力全方位思想价值引领。困境:参与全员育人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贯穿育人全过程的培养方案更新滞后,支持全方位育人的环境创设存在短板。策略:全员赋能,精准发力抓住“点”;全过程协同,贯穿融合强化“线”;全方位濡化,多维发力融合“面”。  相似文献   

7.
“双减”政策颁布的目的旨在从根本上释放学生学习压力,并将学校体育“家校社”协同育人发展推至新阶段。如何最大化发挥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各自特色,实现1+1+1>3的育人效果,亟需深思。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析“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体育“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问题,提出相应改进策略建议。研究认为,问题检视:“家校社”体育认知程度浅显;“家校社”体育资源供给乏力;“家校社”合作机制条件欠缺。建议:觉醒认知意识,更新学校体育“家校社”三方教育观念;凝聚体质合力,整合学校体育“家校社”三方优势资源;融合信息技术,塑造学校体育“家校社”三方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视角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研究。认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跨学科整合式的教学改革,要实现“术道融合”育人的目标,并需专业教师、专业课程与课堂教学三方联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尚存课程思政目标达成性不足,思政育人价值彰显不充分;课堂教学思政融入生本性乏力,思政融入与育人方式亟待改善;专业教师思政育人支撑性不够,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有待提升;课程思政评价生成性缺失,思政效果评价机制尚待完善等现实困境。提出:遵循“产出导向”理念,构建可达成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目标体系;秉承“学生中心”理念,优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方法;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增强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思政育人意识与能力;倡导“持续改进”理念,不断完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评价环节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北京冬奥精神助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机理。以胸怀大局精神引领目标高度:紧抓教师队伍“主力军”;坚守课程建设“主战场”;贯通课堂教学“主渠道”;用好质量评价“指挥棒”。以追求卓越精神增进主体强度:强化育人意识;开拓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夯实育人基础。以迎难而上精神巩固渠道稳度:凝实“课内教学”渠道;优化“课外活动”渠道;推进“运动锻炼”开展;拓展“竞技比赛”渠道。以自信开放精神夯实基础厚度:深化指向效能;增强辐射效能;夯实保障效能;巩固支撑效能。以共创未来精神深化评价效度:深化质量评价的调节功能、鉴定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0.
分析"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学生人格现状及体育对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的影响,以期为实施人格教育提供有益参考。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综合分析法得出以下结论:1.体育教师在授课中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所产生的育人功能,与"三全育人"理念的要求是高度一致的,体育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是"三全育人"理念落到实处的重要渠道之一。2.当今学生的人格障碍主要是以下几点:淡薄的集体意识、沟通障碍、心理调节能力弱、能动性较弱。3.重视体育课程中的育人功能,实现全员育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实现全程育人;强化体育活动中的隐性教育作用,实现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11.
教练员信箱: 我们在一次业务讨论上,对“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的实质区别和作用众说不一,有的说“间歇训练法”主要用于中、长跑运动的训练,“重复训练法”主要用于短、跨运动的训练;有的则认为正好相反;也有的认为两者没有什么区别。请问两种训练法到底有何区别? 运城地区体育运动学校 梁青菊  相似文献   

12.
“双减”政策的颁布是学校体育与课外培训机构协同发展、共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推手。依循“演进脉络—协同逻辑—发展路径”的思路,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深入分析学校体育与课外培训机构的协同发展格局、协同育人意识、协同发展模式、协同发展质量、协同监管机制,进而提出两者的协同发展路径:1)架构政府“赋权”与“控制”并重的协同发展格局;2)培植学校主阵地与课外体育培训机构协同育人意识;3)构拟协同方案,推广“体教OMO+校内外协同共培”模式;4)创新协同构型方式与服务场景,提升协同教育质量;5)健全相关配套治理保障措施与多元主体协同监管机制,为二者的协同发展开新局。  相似文献   

13.
“社团育人”旨在创新高校辅导员实践育人的工作思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探索一条高校辅导员如何依托学生社团的管理与服务,推动学生成长成才的“社团育人”模式,使之不仅成为大学生兴趣发掘与培育的基地,还是化兴趣为能力、为职业、甚至未来事业发展方向,使社团成员切实得实惠的“育人”摇篮;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动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4.
结合民办高校的学情,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突破口,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针对民办高校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幂足.探讨如何根据“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阐述民办高校健美操课程内容的定位与优化组合,为我省民办高校健美操课程内容的构建,提供教学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操课程作为思政教育内容的优势及体操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进行分析,认为:体操具有光辉的奋斗历史,是体操课程思政铸奋斗魂、育实干人的强大“动力源”;体操教学内容蕴含丰富思政主题,是立爱国大德的不竭“原料库”;体操习练形式多样,为体操课程思政育人提供了多元“实践场”。通过整合体操历史和思政教育资源,将思政主题融入体操课程内容和创新体操课程结构以强化道德实践等路径,可以推进体操课程思政建设,以期为运动专项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以高校足球课程为基础,挖掘了高校足球教学中存在的思政教育资源,分析了体育课程协同育人的概念和优势。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足球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及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手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发展的切实需要;是提升教师育人意识、教育素质的有效路径。目前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协同育人理念落实不到位,协同育人的融入路径不清晰,协同育人的机制不健全。解决的路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新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建立专业化机制,融合学校文化与足球文化。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基于“互联网+”时代滑雪旅游产业发展特征的分析,就“互联网+”时代滑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展开了具体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时代滑雪旅游产业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竞争力提升快速化、组织结构扁平化、工作地点离散化、人力资源共享化及企业合作动态化;影响“互联网+”时代滑雪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旅游电子商务、旅游虚拟社区、旅游信息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生态是课堂教学毋庸置辩的增效之基,提质之根,发展之径。实践中,在正确理解“体育教学生态化”涵义的基础上,要力重“整体”转五“观”,树立生态化教学理念;力求“和谐”强五“度”,营立生态化教学情境;力显“人本”精五“法”,创立生态化教学策略;力推“互动”强五“环”,兴立生态化教学范式;力扣“育人”树五“心”,铸立生态化教学师资。  相似文献   

19.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践行“五育并举”教育理念,是新时代培育全面型人才的重要举措。该研究运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探讨学校武术“五育并举”多元育人的价值旨趣与现实困囿,进而构建出实施路径。研究认为,学校武术秉承“尚德、循理、炼体、崇美、专恒”的理念,蕴含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磨砺学生“心智思维”、铸牢学生“强健体魄”、化育学生“美生惯习”、增强学生“劳动意识”的价值旨趣;但在实践中也困囿于武德渗透虚泛化、教学表现动作化、学习评价片面化、美育情境模糊化以及技能应用空乏化等主要问题,多元育人效果不佳。因此,要逐渐通过“具身德育”使学生切身体会武德之精微,并将其“内化于心而外显于行”;以“科学育人”理念引导学生在武术技理中激荡思维思想;优化“增值评价”方法,为不同机能水平学生创造更加融洽的习武氛围;创设“美育情境”场域,改变以往模糊、泛化的美育过程;通过“技能迁移”教育引导,助力学生获得生活技能及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高等院校的课程思政改革致力于深入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资源,有效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功能。在此目标指引下,体育类院校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势在必行,运动心理学是体育类高校体育运动类专业的本科骨干课程。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天生就有追求身心成长和能力发展的倾向,但需要环境提供持续的营养和支持。基于此,运动心理学课程思政从自我决定理论出发,立足于对学生个体特征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分析,紧紧围绕如何满足其自主性、能力感和归属感来设计并实践激发和内化学生协同吸收专业知识和思政资源的动机环境,在具体教改中实现了5个方面的经验:以生为本,精心引入与专业深度融合的思政资源来激发动机的教学内容上的“精”;“师”是基础,着力构建专业教师团队确保课程思政教师队伍上的“专”;问号课堂,“问”出融会贯通专业知识和思政资源的教学过程上的“问”;活学活用,构建问题情境促进思政资源内化的教学设计上的“活”;知行合一,做中学,磨砺意志深度夯实思政教育的教学手段上的“实”。另外,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还需注意完善教师全员育人的教学理念、着重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打造多部门协同合作的“育人共同体”,以构建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