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用两小麦品种,在小麦开花后不同时期,于大田条件下模拟弱光照天气,研究弱光胁迫对小麦产量及籽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弱光胁迫显著降低小麦产量与籽粒重.不同灌浆期弱光胁迫对籽粒重的影响不同,灌浆前期弱光胁迫由于减少了穗粒数,其中主要是降低了上位粒数,而使对籽粒重的降幅相对较小.弱光对小麦下位籽粒重的降幅大于上位籽粒重.用Logistic方程可拟合各处理籽粒增重进程,并由小麦下、上位籽粒重与其灌浆特征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可知,花后弱光胁迫使小麦品种籽粒重的降低,主要是由弱光处理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和渐增期灌浆速率显著低于对照造成的,而灌浆持续期长短和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试验于2015—2016年在河南科技学院乔榭试验田进行,以小麦品系3015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不同的播期,研究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小麦灌浆过程中籽粒氮、磷、钾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小麦品系3015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早播晚播中播.籽粒中磷的含量差异显著,中播比早、晚播含量分别高9.2%、7.4%;钾素含量早播明显高于中、晚播,分别高79.7%、157.9%,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灌浆过程中,花后31 d之前小麦籽粒氮素含量在3个播期之间差异极显著,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其差异逐渐降低,在花后24 d,小麦籽粒中氮素含量早播比中、晚播分别高2.3%、14.5%,且存在极显著差异.建议小麦品系3015早播,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播期对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青贮玉米1等3个不同品种玉米为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对其生物学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比较4个播期(6月5日、6月15日、6月25日、7月5日)对青贮玉米1、甜玉米、糯玉米3种不同类型玉米部分性状的影响。结果:晚播会使3种类型玉米的生育期有不同程度的缩短。适当的早播对株高的增加有利,但不利于穗位的降低。在生长特性上,播期越迟,3个品种的穗长逐渐增大,穗粗变化幅度较小,3个品种的秃尖随着播期的推迟均有所降低。甜玉米(T269/T271)和糯玉米(万里挑一)2个品种在6月25日的生物学产量最高,青贮玉米1的生物学产量在6月5日最高。结论:青贮玉米1应适当早播,最适播期在6月5日~15日,T269/T271和万里挑一两个品种的适宜播期在6月25日左右。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沿淮地区麦茬直播播期对"绿旱1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月25日-7月5日范围内,随着播期的延迟,"绿旱1号"的株高、生物产量、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及经济产量均降低,而千粒重、经济系数呈先升后降趋势;因播期推迟,导致减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在6月15日之前播种的处理较对照减产幅度较小,6月22日以后播种的处理较对照减产幅度达17.9~43.9%。因此,"绿旱1号"在沿淮地区麦茬直播要尽可能在6月15日之前播种,提早播种对增加产量有显著效果,一定要避免在6月29日后播种。  相似文献   

5.
豫北地区两类强筋小麦最佳播期及晚播极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黄淮麦区近年来气候变暖、小麦冻害频繁发生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半冬性、弱春性两类强筋小麦品种最佳播期及晚播极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豫北高产麦区,半冬性强筋小麦品种常年的适宜播期范围是10月1日-11月10日,最佳播期为10月1日-10月15日,晚播极限是2月10日,2月份播种没有经济意义,3月份播种不能形成产量。弱春性强筋小麦品种适宜播期范围是10月15日-12月15日,最佳播期为10月15日-10月25日,晚播极限是2月底,3月10日播种没有经济意义,3月底播种基本不能形成产量。  相似文献   

6.
灌浆期高温对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及籽粒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在小麦籽粒生长过程中,籽粒重、灌浆速率和旗叶净光合速率对灌浆不同时期高温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灌浆前期高温胁迫(T1)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麦结实小花.T1、T2处理均显著降低2品种籽粒重.高温处理后,旗叶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降低;高温胁迫解除后,T1处理旗叶净光合速率略有恢复或下降趋势变缓,表明灌浆前期高温处理效应是可逆的,而灌浆中期高温处理加速了旗叶的衰老进程.T1处理是通过影响穗粒数和粒重的形成,进而限制小麦获得高产;而T2处理使小麦产量减少,是由于粒重的减少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商麦1619籽粒灌浆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洛学院学报》2017,(2):38-41
为明确商麦1619的灌浆特性,大田种植条件下测定其花后籽粒千粒重,Logsitic方程模拟灌浆曲线,并测定叶、叶鞘和茎杆干重,研究干物质的累积和分配情况。结果表明:商麦1619籽粒干重呈"S"型增长;灌浆分为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3个阶段,持续时间为缓增期>快增期>渐增期;累积籽粒重和灌浆速率均为快增期>渐增期>缓增期;平均灌浆速率(v)为1.21 g·(千粒·d)-1。干物质移动率(MR)为叶片>茎杆>叶鞘;干物质转运率(TR)为茎杆>叶片>叶鞘。  相似文献   

8.
探索川中丘陵地区玉米不同播期对玉米发芽出苗、灌浆成熟、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川中丘陵地区玉米露地栽培最佳播种期在3月20目前后,3月10日可作为该区域玉米始播日期。  相似文献   

9.
旱地小麦集水补灌播期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1999年,在山西省临汾应用裂区设计法就旱地冬小麦集水补灌的播期密度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因子播期A3(10月1日)、播期A2(9月24日)与播期A1(9月17日)的产量存在5%显著差异;副因子播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最优组合为A3B2即10月1日播种,播量300万粒/hm2,产量达3441.0kg/hm2.该处理水分生产效率达16.05kg/(mm*hm2).并对A1、A2、A3播期的冬前、拔节期生物学效应进行了分析.该项研究为旱地小麦集水补灌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涝害对玉米苗期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玉米杂交种隆平206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于玉米四叶一心时进行淹水(涝害)处理,分析了玉米苗期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结果:苗期涝害显著降低隆平206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等参数。叶片净光合速率在涝害后2 d、4 d、6 d和8 d较对照分别下降23.6%、51.7%、88.7%和94%。玉米涝害处理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基本一致。涝害后2~6 d,叶片胞间CO_2(Ci)浓度随着渍害天数的延长逐渐下降,而在处理8 d后,其浓度较处理前期却显著增高。玉米苗期涝害前期(2~6 d),随着隆平206叶片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叶片气孔导度与胞间CO_2浓度亦显著下降,说明隆平206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是叶片气孔限制引起的。苗期涝害后期(6 d之后),隆平206净光合速率持续下降,而胞间CO_2浓度却升高,说明隆平206在涝害发生后期叶片较低光合作用主要由非气孔因素引起。结论:苗期涝害显著降低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原因主要是叶片气孔限制(涝害前期)和非气孔因素限制(涝害后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灌浆期涝渍对小麦旗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烟农19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进行冬小麦灌浆期的渍害和涝害处理,分析了小麦旗叶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处理相比,渍涝害处理后的小麦旗叶SOD活性在灌浆前期高于对照组,在灌浆中后期低于对照组。渍涝害处理后的小麦旗叶POD活性在灌浆前期高于对照组,在灌浆中后期低于对照组。渍害处理后和涝害处理后的小麦旗叶CAT活性在整个灌浆期都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处理天数的增加小麦旗叶CAT活性降低。渍涝害处理后的MDA含量在整个灌浆期都高于对照组,且旗叶MDA含量随着处理天数的增加而增高。结论:通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与MDA含量的变化可见,在小麦浆期涝渍胁迫中,CAT在旗叶抗氧化酶系统中起到主要作用,POD和SOD起到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商洛市不同种植区的商麦5226为材料,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 ,对商麦5226灌浆期旗叶酯酶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植区商麦5226灌浆期旗叶共电泳出16条EST同工酶酶谱带,其中,EST1-a、EST1-b、EST1-c、EST2-e、EST2-g、EST2-j是商麦5226稳定的特征谱带,可作为鉴别商麦5226的同工酶特征图谱;商洛北部区域种植的商麦5226灌浆期旗叶EST同工酶条带数在海拔较高种植区域相对较多,不同种植区商麦5226灌浆期旗叶酯酶同工酶均具有明显的多态性,显示商麦5226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渭北中部永寿县自然条件下小麦灌浆速度的实测,模拟得出了渭北小麦灌浆速度呈现单峰特征;干旱年灌浆速度增长快,一般正常年灌浆期长、千粒重大;渭北灌浆期干旱的主要影响是灌浆期时长。揭示了渭北小麦灌浆速度规律及其干旱的胁迫效应,为促进渭北小麦稳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小麦不同粒型品种花后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和N-P-K营养液后,籽粒中蛋白质的含量呈增加趋势,处理后,兰考8679处理的蛋白质含量在籽粒灌浆前期、中期、后期表现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而对照蛋白质含量在灌浆期表现比较平稳;温麦4号处理后籽粒蛋白质表现为前期高,中后期平稳,而对照表现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处理后粒重越高,这种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Filling the gap     
Educating gifted future‐focused leaders requires an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founded on values, guiding images, quests, and also includes a mixture of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相似文献   

16.
《学校用计算机》2013,30(1-2):157-168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 and testing. The role and functions of computers in education have become more varied, from drill and practice to simple tutorials to WebQuests. However, one important aspect of teaching for which the computer is ideally suited, achievement testing, is often overlooked. While it is not difficult to envision computers administering and scoring tests, there is also learning that occurs when tests are administered by a compute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omputer-based testing are also examined. Finally Type II applications are explored.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