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81年1月1日,詹宏志在《书评书目》发表《两种文学心灵》,论及台湾文学是否属于“边疆文学”问题,引发了“台湾文学地位论”的争论.  相似文献   

2.
从1949年到1966年,作为权威文学杂志的《人民文学》-直重视图像的视觉表达.这里通过对发表在这一时期《人民文学》杂志上的民族题材的美术作品的分析,阐述在功利文学观念的影响下,图像如何成为《人民文学》杂志建构民族文学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诗人简介] 张民,男,1966年生,广西陆川人,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曾在广西师范大学外语系和中文系任教,先后在日本熊本县立大学、东京讲谈社学习.自幼与诗歌结缘,2008年前其作品多数发表在民间文学刊物上,2008年以后陆续发表在《星星诗刊》《诗刊》《广西文学》《诗选刊》《上海文学》《延安文学》《绿风》诗刊、《芳草》《大诗歌》等刊物,并人选多种诗歌选本.出版有诗集《早晨的感觉》《沉痛与声音》以及多部文学作品,获2008年第六届广西青年文学奖诗歌奖.现居桂林.  相似文献   

4.
课前篇·自主学习平台一.助读资料1.韩少功,生于1953年,湖南长沙人,中国现代作家。1985年3月在《作家》上发表《文学的根》一文,提倡文学应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在文艺界引起了广泛讨论,6月发表中篇小说《爸爸爸》,亦引起一定反响。  相似文献   

5.
何立伟 《初中生》2018,(16):4-5
若从1983年我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小说处女作《石匠留下的歌》算起,我写作年龄已有34载.又若从我1981年在《星星诗刊》发表组诗处女作《希望》算起,则我的写作年龄三十又六.总之,绵绵久矣.我从当年的文学青年,转眼间便成了文学老人,常常就给人写序了. 如今我要出一本自选集,笼而统之地检视一回自己的文学足迹,这序便不由别人来写,还是我自己来.所谓甘苦寸心知,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6.
张景荣 《教书育人》2010,(5):106-107
小岛信夫是日本战后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岐阜县出身的小岛从高中时代起就酷爱文学,于东京帝国大学学习期间曾与冈本谦次郎等人创办杂志《崖》,并相继发表了《往返》《公园》等作品,初步展露了自己的文学才华。自1948年发表《火车之内》以来,他还发表了《燕京大学部队》《步枪》《美国学校》《拥抱家人》等作品,并在90岁高龄之际推出了最后的力作《残光》。  相似文献   

7.
1500年前有陶潜,1500年后有冰心。陶潜心中有桃花源,冰心心中也有她的理想国。——这理想国,就是她发表在1934年1月1日《文学》第2卷第1期上的《新年试笔》所描绘的光明世界。  相似文献   

8.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在《新青年》上首倡人道主义文学、人的文学的是周作人. 一九一七年初,胡适和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先后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揭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序幕.他们提出的“八不主义”、“三大主义”,在批判封建文学上有着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但是,如果把这作为新文学的指导思想和创作原则,则还远远不够.前者更多地是从文学革命的形式上着眼:后  相似文献   

9.
西双版纳的哈尼族作家朗确,近十年来,先后在《民族文学》、《大西南文学》、《滇池》和《版纳》等杂志报刊发表了二十余篇小说,引起省内外的关注。朗确是哈尼族书面文学的第一代作家。他的小说,不仅开拓和繁荣了哈尼族文学,而且还丰富和发展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在朗确已发表的作品中,艺术上、思想上比较  相似文献   

10.
曾记得《北京文学》于1997年第11期在“世纪观察,忧思中国语文教育” 的栏目标题下发表了邹敬之的《女儿的作业》、王丽的《中学语文教学手记》、薛毅的《文学教育的悲哀》等三篇文章,“编者按”说:“文学教育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质疑……中小学语文课,已成为孩子们日益沉重的负担。“ 11月19日,《文艺报》发表铁寒的文章《学生的桎梏语文的扭曲 文学的悲哀——<北京文学>观察,忧思中国语文教育》,并配发北童的文章《给孩子们讲个故事》。后《文艺报》又发表该报记者梁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在“左联”期间,曾经大声疾呼:“现在需要的是斗争的文学”,“文学是战斗的!”“左联”的老战士夏衍同志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就是三十年代的战斗文学的代表作.它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出版的《光明》杂志创刊号.  相似文献   

12.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之前,曾在《新青年》和《甲寅》上发表过短篇小说译作。胡适早年的文学翻译活动体现了借助翻译来改进中国文学的设想。民国初年黄远庸、陈独秀等人也有类似的思路,但文学翻译在当时并未取得预想中的效果。当胡适的文学革命主张在《新青年》上引发了白话文学运动之后,外国文学的翻译才真正地被转化为创造新文学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2010,(3):26-30
苏笑嫣,女,蒙古族,1992年11月23日生,辽宁省朝阳市第一中学学生。作品曾在《人民文学》、《诗刊》、《民族文学》、《诗选刊》、《中华文学选刊》等刊物发表,入选42008中国诗歌年选》、  相似文献   

14.
以写战争题材的短篇小说而闻名的当代著作家王愿坚,最近分别以在《电影艺术》、《电影文学》上发表“学艺笔记”。结合最近上演的《归心似箭》、《泪痕》、《啊,摇篮》等一系列优秀影片,就电影文学的性质、特点,发表了十分精辟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正2012年第3期《人民文学》以特选形式刊发了刘慈欣的四篇科幻小说,轰动当时的文坛。在《人民文学》卷首语中,编者称,"发表刘慈欣的作品并非心血来潮,早在30多年前,《人民文学》已经发表过《珊瑚岛上的死光》,并因此开启了新时期文学中的科幻潮流。时隔30年,主流文学再次把目光对准科幻作家。科幻文学与主流文学虽然有区别,但刘慈欣小说中那种绚烂的、带有很强原创性的想象力,满足了文学标准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一、现代文学概述 1、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上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小说《狂人日记》,宣告了一个崭新文学世纪的开始。自此,中国文学发展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大约20年前,我写过一篇万言长文,主要讲述的是自然界之事,兼之也涉及了人类生存状态的事,题为《人类还能生存多久》,发表在《北方文学》上,责任编辑是孙仕侠先生.此文发表后,转载的报纸杂志颇多.  相似文献   

18.
这篇童话的作者叶圣陶,是现代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一八九四年出生于小资产阶级家庭中.一九一一年初中毕业后,因家中生活拮据,无力升学,便当了小学教员,一直持续十年之久.后来又在中学和大学任教.他在学生时期即开始练习写作.一九一四年发表了文言小说《穷愁》,初露文才.一九一九年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人生》,这是他创作的真正开端.一九二一年一月,他和沈雁冰、郑振铎等共同筹备组织文学研究会,并成为文学研究会的主要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和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日记》2010,(9):F0002-F0002
毕业于山东曲阜师大。中学高级教师。作品在新加坡、美国、日本、台湾及大陆报刊发表。在《新华文学》、《中国文艺》、《中国青年》、《爱情婚姻家庭》、《东方青年》、《希望月报》、《青年生活导报》、《意林》、《中华活页文选》、《山东青年报》、《延安文学》、《青年博览》等报刊发表作品600多次。  相似文献   

20.
茅盾的第一篇文学论文,究竟是哪一篇?有人说是《新旧文学平议之评议》;有人则持异议,认为“茅盾干一九二○年一月十日以笔名‘佩韦’发表的《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刊于《东方杂志》第十七卷第一号)应是他的第一篇文学论文.”(见《新文学史料》)茅盾的第一篇文学论文,应该是刊登在一九二○年一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十一卷上的《小说新潮栏宣言》,署名“记者”.同期还登有署名“冰”的茅盾的另外三篇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