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薛瑾 《教育》2024,(2):43-44+47
<正>一、文学作品与“美学”的关系朱光潜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他十分关注文学中有关“形式”的问题,他通过对“形式”问题的阐释来彰显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朱光潜先生的文学形式观体现了他对现代性审美方面的诉求。他作为中国现代美学学科的泰斗级人物,其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当我们将文学研究的视角向美学转移的时候,会发现他的文学思想也是特立独行的。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思想和他的文学理论息息相关,他在“美学实践时期”的著作也被画上了文学的标记。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括总结了朱光潜先生美学研究的特点,并对他“美在心物关系”说“美是主客观的统一”说及其“实践观点”作了间要的介绍与评析。另外,还简要分析了朱光潜先生美学研究活动在中国二十世纪美学中的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3.
[作者档案]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著译丰厚,其代表性专著《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等,都是融贯中西的经典。他精通英语、德语、法语和俄语,翻译了大量西方美学专著,最主要的有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黑格尔的《美学》、莱辛的《拉奥孔》、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维科的《新科学》,为我国美学研究和文艺理论研究铺平了前进道路。他提出“美是主客观的辨证统一”的观点,为我国现代美学建设,为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和文艺理论体系建立做出重要贡献,被誉为“美学一代宗师”和“美学老人”。  相似文献   

4.
“关感即直觉”理论可以说是朱光潜先生美感经验分析中的基础性理论,这一理论融合了西方近代美学思想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文艺心理学》这部著作中,朱光潜先生从“形象的直觉”开始谈起,融入“距离说”和“移情说”,多角度对作为关学体系核心的审美经验进行了阐释。这里我们主要从朱光潜先生确立自己早期美学思想和文艺思想的立足点之“形象的直觉”这个角度对朱先生的审美经验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5.
“人生的艺术化”是朱光潜1932年在留学英国期间,以书信形式发表的给青年朋友的《谈美》小册子里提出的观点。有学者认为,朱光潜早期的美学思想在他的《谈美》中得到了深入浅出的并且是最完整的体现。他以建立高尚的  相似文献   

6.
侯敏 《天中学刊》2005,20(4):97-99
朱光潜毕生倾心于西方文论与美学,在西方文论的译介和美学理论的传播方面厥功甚伟,无愧于中国现代“美学泰斗”的称号。朱光潜是20世纪翻译西方文论著作最多的中国学者,其厚重博大的翻译工作构成了中国现代翻译史上的不朽的丰碑。丰富性、网合性、统筹性是朱光潜西方文论翻译的特色。朱光潜治学,走的是翻译和研究互补共进的路子,他为20世纪中国美学的建构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现代中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早期美学理论为研究内容,探讨了其以“心物统一论”为特征的美学思想体系形成、发展的内在逻辑,提出:朱光潜主要是从审美的非功利性和绝对静观两方面来把握审美感受与“形象的直觉”的同一性,并以强调“审美心理距离”、“审美移情作用”来保证这种同一性的实现;在此基础上,他从直觉出发,在心理学意义上把美的本质归结为心与物、主体与对象的统一,确立了他的“美的双重统一”的观点。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的根源,并不象有的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简单而直接来自于克罗齐学说,事实上,他同克罗齐主义的联系是很形式化的,相反,朱光潜站在儒家精神起点上,与尼采主义却有许多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少有的成功实现现代转型的中国传统美学概念。在“意象”由传统美学向现代美学转型的过程中,朱光潜发挥了重要作用。借助“意象”概念,朱光潜实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的对接。在从朱光潜“接着讲”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他的理论的缺陷或者模糊性。朱光潜将“意象”直接等同于“形象”,将特殊的美学问题视为一般的哲学问题,让美学陷入主客观之间的空洞争议,没能对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艺心理学,是一门新学科,在中国也可谓一门崭新而又稀有的科学,早在本世纪30年代朱光潜先生就写了一本《文艺心理学》,但那是一本通俗地解说美与美感的著作,“是一部介绍西洋近代美学的书”(朱自清《文艺心理学》序)。因此,严格地说,这还不是“文艺心理学”。近年,还有不少学者涉足这个领域,写了若干文艺心理学方面的论文与专著。但“文艺心理学”到底是心理学的分支,还是美学、文艺学的分支?抑或是“文艺”与“心  相似文献   

10.
现代美学奠基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就编写出版了《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等几部美学专著。朱光潜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他的《我与文学及其他》《诗论》等著作都是在对比中西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来探讨中国诗歌的特点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又A又B”中的A、B的特点和A、B的语序问题,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平面对“又A又B”进行了研究,并对“又A又B”的构式化进程进行了穷尽式统计,初步得出结论:典型的“又A又B”起源于南北朝,后代继续发展,清代成熟.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天然高分子絮凝剂仙人掌的絮凝性能,确定了天然仙人掌在处理标准水样时,当投入量为50~70mg·L-1、沉降时间为25~30min、pH值在2.66、室温20℃时可达到最佳效果,最终标准水样浊度可达6NTU左右,且仙人掌絮凝作用比AlCl3·6H2O稍好一些.  相似文献   

13.
从五帝时代到商朝,"诗言志"是统治者用语言向神表达感情、表露心迹的一种方式.到了周朝,人文精神觉醒,"诗言志"蕴涵了更多的人文关怀.《诗经》中的有些"诗"开始"言"劳动人民之"志".《诗经》中的"恋歌"开始"言"人对人本身的而不是对神的感情.中国古代重视"立言",古人借"立言"来表达自己的哲学观点.扬雄将自己的哲学代表作叫《法言》.在明代,小说家将小说或小说集叫做"言",这是因为中国传统小说和古代阐释哲学观点的说体文有渊源关系,在古人眼里,可以用小说来反映世界观.  相似文献   

14.
"乱风"的佛教词义有关辞书失收,大概在三国支谦译经中首次运用,为"微风、顺柔和畅达之风"义;后在西晋译经中出现了表"大三灾"之"风灾"义,因而又可表"猛风、大风"义,与"岚风"义相同。"乱风"或为"岚风"的另一种译法,因此,"岚"表"山林中的雾气"可能源自表"微风或顺柔、畅达之风"义的"乱风"。  相似文献   

15.
说“彩”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彩"产生了大量新词,并有了新的用法.对"彩"的新义及其新用法作了阐述,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词典编纂过程中始终体现出一种"稳定性"的共性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在词典编纂过程中,另一种"动态性"研究又日益获得词典编纂者的青睐.本文就词典编纂的"稳定性"和"动态性"发展给以粗浅的分析,并希望能结合二者的分析对词典编纂的理论创新进行简单的探索,从而为广大应用词典的学习者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万宝符衣”是义和团战士佩带的一种绣有八卦图形的饰物。1898年义和拳起义后,赵三多北上直隶中部传播火种,练红拳的“十八魁”东进山东,与山东的“大刀会”共同战斗。“万宝符衣”是义和拳与大刀会的共同创造,它不仅告诉我们义和团战士是以怎样的方式面对强大的敌人,而且向我们诉说了那发人深思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8.
迄今为止,对于汉语时间表达的研究,几乎都是从句子中谓语动词出发来反映句子的时间性。作为一种分析性的语言,汉语的时间表达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时间词语来体现的。鉴于此,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着重对《孟子》中的记时词语从其来源、分类、语义、语法功能,及其记时的模糊性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9.
高校研究生“三助”工作走势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以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三助"工作状况的调查为依据,推论出完善管理体制、扩大助研规模和提高"三助"报酬应成为未来高校研究生"三助"工作的基本走势,并就此提出了强化"三助"管理体制、完善"三助"工作内容、提高"三助"报酬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绝对相对、一般个别、共性个性是同等级的概念 ,但并非等同的概念。“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与“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两个判断不相容。“总和”论于实践也无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