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各级各类体育公开教学中,隔夜备课并"借班上课"的公开课形式避免了课前的过度训练,未知因素多,难度大,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功力。如何针对"借班上课"的特殊性,上好公开课是值得广大体育教师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经历,结合其他同事的成功经验,就如何做好"借班上课"的课前准备浅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种新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在各种体育教学大赛、优质课评比中,"借班上课"成了展示体育教师教学艺术的一种绝好的形式,它更能严格地检测一位教师各方面的素质。下面,笔者就日前在江苏启东中学举行的南通市中学体育有效教学现场会上的一节体育课为例,谈谈"借班上课"课前十分钟的有效  相似文献   

3.
上课铃响后,有时部分学生仍会沉浸在课间戏耍的状态中,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为了使学生能迅速、顺利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可采用以下"七法"。一、建立概念法教师可在上课铃响前到达集合地点,等待学生上课,在学生心里建立起"铃声就是指令"的概念。即使铃响后还有未到集合地点的学生,当他们看到教师已经到岗时也会加快步伐,迅速到位。  相似文献   

4.
<正>好剑需要千锤百炼,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当然也离不开我们反复地推敲,不断地修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磨课"。然而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很多教师在磨课中还存在诸多认识上的不足。如教师一味考虑自己,忘记了学生;一味的服从于"名师",却失去了自我等,导致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磨课的预期效果,甚至失败。因此,笔者以为教师磨课还需做到"三勿":一、勿忘"生"问题:在许多教师看来,上课只要能认真研究教材、教  相似文献   

5.
《体育师友》2016,(3):45-46
以让体育课回归自然为着眼点,在对"裸课"的含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与磨课在上课对象、形式和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不复杂,还原自然;不急功,以生为本;不形式,追求个性;不奢侈,真水无香四个方面对"裸课"在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探析,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6.
笔者从事中学体育教学多年来,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备课与实际上课之间往往存在距离,教师授课与学生接受之间又往往存在距离。这两个距离,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缩短这两个距离,上出一堂较受学生欢迎的体育课来呢?笔者的体会是课前要“试课”,课后要“思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但决不是上好体育课的唯一保证,实践性,操作性是体育课的基本特征而“试课”(即课前将教案自我“预演”一番)正是为  相似文献   

7.
<正>今天上午第四节课是八(4)班的体育课,笔者提前来到操场准备上课。这时,学生一起围了上来:"老师,我们被你‘害死’啦,现在腿都痛死了。"笔者愣了一下,马上想起昨天的体育课,笑着对他们说:"今天首先要  相似文献   

8.
<正> 笔者从事体育教学多年来,常常有这样的感觉:从备课到实际上课之间常有一段距离,也就是说从“纸上谈兵”到临场教学是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常常情不自禁在头脑里将教案“搬”到操场上“预演”一下,这种现象,我们暂且称之为“想课”吧。备课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但并不是上好体育课的保证,而“想课”正是为了保证上好体育课所进行的必要补充。教学实践证明,上课之前适当进行“想课”至少有三个作用:一  相似文献   

9.
"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这是体育课教学看似一个简单的课堂常规,但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却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大多数体育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简单的常规。以笔者所在县为例,比如,观摩课、优秀课、汇报课等,若你的课堂上没有出现师生问好,那么好,我的课堂就跟你学习模仿,忽略了自身的素质,失去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诸多体育教师认为:师生问好,有没有  相似文献   

10.
<正>这里所说的"研讨课"就是首先由年轻教师自行准备好课,同学科组的教师进行第一轮次的听课,然后全方位地进行评课;年轻教师根据评课的结果对教案进行修改,再次上课,根据课堂教学反馈情况,再次进行  相似文献   

11.
<正>在参与了《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圈"草根争鸣"活动的第18期关于"公开课"话题的研讨后,笔者发现,很多教师都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就是从课堂教学实践者(上课者)的角度来诉说自己的感受以及要上好  相似文献   

12.
上好器械课要关注的三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2011年5月5日,笔者有幸作为"温州市陆经民名师工作室"的上课学员,参加了浙江省小学特级教师跨区域带徒联合教研活动。本次活动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课的主要教材是"水平二跳上成蹲撑,起立向前跳下"。在  相似文献   

13.
<正>第四届全国体育展示课于2010年11月3日~4日在宁波举行。前几届由于路途遥远,笔者没有参加。这次在"家门口"举行,笔者有幸目睹了此次盛会。在观摩中,有诸多感悟,现从上课教师的角度提几点建议,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4.
<正>基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笔者认为小学生对于运动技术"会做"远比"会说"、"懂"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法的指导,弱化教法的展示,将文本"要领"转化成身体练习中的"本领"才是体育课的本位。现依托浙江省五城区(县)联合教学研讨活动(以下简称"五城区"活动)提供的丰富案例,结合笔者平时的上课、观课,谈几点想法:一、媒介运用,要围绕技术的要点,把握时机图片,将理性的技术要领变得感性;影  相似文献   

15.
<正>评优课的特点是教材临时通知,备课时间一般在1~2个小时之内且借班上课,教师不熟悉上课对象;同时,班级对所抽到的教材可能不熟悉,或者对执教教材一无所知。这几个特点是各种评优评先课的共性。针对这类课,作为执教者在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上要注意哪些问题?应该如何选择教学手段?对于这些问题,结合自己不久前参加的全市"三坛"评比(在这次评比中,不巧的是笔者刚好抽到主办方安排的排球正面屈体扣球内容,该内容恰好与上述的评优课的各项条件吻合)的情况和经验教训,笔者认为,在教学  相似文献   

16.
“拨开迷雾”看体育模拟上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体育模拟上课作为一种相对新型的体育教研模式,有人说是"雾里看花";有人说如"婚纱照";有人说是"猴子耍把戏";还有人说模拟上课是"对着镜子练,虽完美,但呆板、虚幻……"该如何打破质疑、解开困惑,客观、正确地看待体育模拟上课,理解其现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连云港市连云区教研室在近两年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对教学活动提出了"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考核、课外活动开展、教研、实践活动"的"八认真",这八个方面具体的规范要求,给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遵照"八认真",广大体育教师的工作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中,每一个体育教师都必须遵守"八认真",也只有认真遵守"八认真"才能够迅速地成长起来,它是"立教之本"。下面根据"八认真",结合笔者的体会,向同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课前一事"的方法主要用来解决学生从课间到上课时注意力的转换问题。一般要求学生在上课前1分钟就要集合完毕,教师精讲一个时长2分钟左右的励志故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刚开始采用该方法时,一些学生还会窃窃私语、左顾右盼;两个月后,学生逐渐地喜欢上教师的"课前一事"这种方法,并开始能够认真聆听教师所讲的故事,还有学生会在课前就来询问今天讲什么故事,甚至有学生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3月20日下午,笔者在二年级(6)班上课,在练习"小组合作进行呼啦圈游戏"的基本方法时,各组都按照笔者的要求到指定地点进行游戏创编了。就在这时,笔者听到马晨越小组传来争吵声,笔者走过去询问争吵的原因,小组长李嘉毅说:"老师,他们都不听我的,都不按照要求来练习","老师,小组长的声音太大了,都不让我们说话,他让我们都要听他的",林凯文激动地向笔者告状。哦,原来如此啊!为了不影响其他学生练习,笔者急匆匆  相似文献   

20.
<正>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备课与上课的关系,一般体育教师能注意把握和运用。比如,在备课过程中,能考虑到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场地、器材、学生的基本情况、气候、教学安排、时间安排等,上课也能按教案安排进行教学。但一般都忽略了“想课”。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备课与上课中间应加上“想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