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学校体育工作改革为动力,以落实每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为重点,以推进课程改革为基础,以营造体育文化为特色,认真落实每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重庆市九龙坡区把素质教育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层面。重庆市九龙坡区位于主城区西部,全区所辖有城区学校、农村学校、城区结合部学校、厂矿学校、私立学校等各种层面学校102所,全区在校学生80000人。九龙坡区教委积极响应教育部发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号召,以“人人享有体育与健康”为目标,全区学校体育工作立足基层,面向全体,坚持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抓好师资队伍建…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2013,(12):76-76
2013年11月22日,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重庆市教委、西南大学承办的第七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在重庆西南大学胜利召开。  相似文献   

3.
《少年体育训练》2014,(7):10-12
2014年6月16日,2014年教育部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促进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和体育活动”项目工作培训会在重庆忠县实验小学学术报告厅开班.本次培训由教育部一联合国儿童基会组织,重庆市忠县教委承办,旨在通过理论培训和示范课观摩,促进农村中小学专、兼职体育教师正确把握促进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和体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改变教育理念,变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技能,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记者王璐璐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展示重庆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精神风貌,提高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2021年5月19日-21日,重庆市第七届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在重庆巴蜀常春藤学校举行。本次活动由重庆市教委主办,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重庆市渝北区教委、重庆市巴蜀常青藤学校协办,  相似文献   

5.
自从前国家体委授权各省、市体委及教委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挂牌命名以来已有20多年了。20多年以来这项政策的出台大大激发了学校体育教育的蓬勃发展;培养了一批热心搞好学校体育工作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各级干部;培养了一批热心体育教育事业能大显身手的学校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培养了一批争金夺牌的优秀体育人才和群众体育韵骨干;培养了  相似文献   

6.
《湖北体育科技》2019,(10):937-940
学校体育存在误区有,将体育课的任务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唯一任务,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将体质的增强作为体育课程的唯一任务,忽视了体育课程的"德育"功能;将体育仅视为一门传授知识的课程而忽视了体育独到的"育人"作用;仅把学生的兴趣作为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唯一标准,忽视了体育学科本身的发展;仅评价学生的态度,忽视了体育课程教学的主题。通过对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重新对体育课程本质给予了定位,学校体育课程在传授技术或技能的同时,更应该起到育人的本质作用,学校体育课程是一种"修身成人"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7.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实地考察、数理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体育教学状况和体育资源状况两个方面对重庆市城乡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合理建议,为促进重庆市城乡中、小学校体育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的出台是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之后的又一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法规性文件.经过分析认为,该文件进一步强化了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性、法规性和可操作性,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对策:不断深化和提高对体育督导以及该文件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狠抓落实,依法治教;加强督学培训,完善督学队伍建设;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督"与"导"、督政与督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积极探索新型学校体育工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江苏省泗阳实验小学作为江苏省首批篮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997年被确立为江苏省实验小学,1998年荣获"江苏省模范学校"荣誉称号。笔者曾配合有关专家对苏北四市(徐州、连云港、盐城、泰州)的8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16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进行了为期10天的体育专项工作调研。调研期间,发现许多学校不能把体育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人、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会议以来,上海市体育局与教育部门密切沟通、积极配合,学校体育工作思路进一步拓展,措施进一步扎实,实效进一步显现.一、服务学校体育课程改革1开展体育传统校体育教师专项技能培训上海市体育局、教委共同制定《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工作方案(2013-2015年)》,2012年、2013年共计培训4130名体育教师.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发现与分析当前学校体育存在的不足,认为在建设"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应该加大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力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深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高健康教育在教师综合素质中的比重;关注地方和学校差异,选择适用于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项目;多种形式充实学校体育,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优化体育教学师资队伍,提高体育教师待遇水平;拓宽学校体育经费渠道,改善体育设施和环境;构建体育安全事故保障体系,保障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体育工作一直是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如何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是每个学校领导和体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高校成立大学生体育协会,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当代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体现出大学生创新、发展的新思维;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发展,使学校体育工作进入一个新局面。成立大学生体育协会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是学校体育推向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设想   总被引:101,自引:4,他引:97  
杨贵仁 《体育科学》2000,20(3):13-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成绩显著,今后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设想是:加大宣传力度;指导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建设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师资队伍;改革体育课程,制定大、中小学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完善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h体育活动时间,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加强卫生营养,做好学生体质监测,加大对学校体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14.
"经世致用"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有深厚影响力的人文思想,具有理性、功利、实用的基本特点,潜在引导并规范着我国近现代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经世致用"思想对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有益影响表现在:普及了近代学校体育的运动竞赛活动;促进了近代学校体育教育环境的形成;活跃了体育思想与理论的研究;深刻影响着近代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重庆市渝北中学体育馆内红旗招展,彩旗飘扬,来自全国的中学生选手与重庆市中小学生沉浸在欢乐与激情的海洋中。由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重庆市教工委、教委和渝北区委区政府承办的"心手相连、健康成长——2011年全国学生阳光体育展示活动"在重庆市渝北中学体育馆隆重开幕。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工作应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是对现阶段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基本要求,对此,提出了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化”的概念;提出了学位体育工作中的一些“不健康”现象;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健康化”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7.
重庆成为直辖市以来,学校竞技体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学校竞技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供相关主管部门参考,以进一步推动学校竞技体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制约山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的因素:体委与教委的配合存在问题;副校长分管体 育力度太小;体育教师的训练水平较低,进修机会太少;学生家长不十分支持;学校体育人才选 拔培养渠道不畅通;课余体育竞赛问题很多;课余训练时间不足;体育经费缺乏;训练场地和器 材缺乏;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数量增加质量下降。对此,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沈武旗 《体育教学》2009,(11):I0007-I0007
重庆巴蜀中学创办于1933年.是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先后获得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德育先进学校.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重庆市教育科研试验基地等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称号。学校分为三个校区.有近万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其中包括健身房、四块标准篮球场、50张球台的乒乓球馆、羽毛球场、网球场.六条百米跑道.另外还有三块室外塑胶田径场等各种完备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学校体育教研室是重庆市中学中人数最多的体育教研组(室).多次荣获“重庆市优秀体育教研组”和“重庆市教学常规先进教研组”等称号。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美两国学校体育演进与发展历程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中美两国学校体育发展演变的特点,并对我国学校体育未来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1、我国学校体育应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主要指导思想;2、加大学校体育基层改革的微观探索;3、与时俱进,更新学校体育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