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私无畏除暴安良──记拉开大邱庄铁幕的记者刘林山樊国安1993年8月27日,新华社播发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中国第一村即天津市静海县大邱庄的负责人禹作敏因犯行贿等罪被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0年。曾几何时,披挂着优秀农民企业家和全国政协委员外...  相似文献   

2.
一九九九年十月份,众多传媒发 布一条新闻:天津市大邱庄农工商总公司原董事长禹作敏于最近自杀身亡,而《南方周末》同年十一月五日则报道《禹作敏病逝》。一说“自杀”, 一说“病逝”。到底信谁? 细细比较推敲,我当然信《南方周末》。因为其它报纸的报道均不超百字,对其“自杀”的原因、过程一无交代,而《南方周末》的记者采访作风踏实!报道言之有据有理:“禹作敏因心脏病突发,于十月三日凌晨一时许在天津市天河医院病逝”;“记者证实,天津方面和大邱庄均说禹绝非自杀”,理由是“禹长期患有神经衰弱,常常需要依靠服用镇静剂…  相似文献   

3.
10月初,72岁的禹作敏,前天津市静海县大邱庄党支部书记,农村经济改革的著名人物在服刑期间病逝。听到这个消息后,本刊记者来到了大邱庄——这个使禹作敏名噪一时,又使他身败名裂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新华社2006年7月1日播发的《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一等奖。这是在众多新闻记者参予采写,之后又在多家媒体上播发的同一题材的新闻。而在多家新闻单位送交的“中  相似文献   

5.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7,(12):52-54
新华社2006年7月1日播发的《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一等奖。这是在众多新闻记者参与采写,之后又在多家媒体上播发的同一题材的新闻。而在多家新闻单位送交的"中国新闻奖"参评材料中,唯独这篇消息拔得头彩,成为公认  相似文献   

6.
说长道短     
“新闻眼”更亮了 4月12日新华社播发的《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赵紫阳总理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作了一些重要修改》,是一篇熟悉读者心理,从对比中生发出来的新闻。赵紫阳总理在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上作了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后;新华社等新闻单位报道了人大代表分组审议的情况,发了不少反映人民代表意见和建议的稿件。读者很想知道这些意见和建议被采纳的情况。这条消息抓住人民代表通过“七五”计划报告的时机,把已通过的  相似文献   

7.
大邱庄,中国首富村。在中国版图上,像这样的自然村庄多达100万个。以如此广袤的农村为背景,这个“第一”的背后,必定有新闻。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后,改革开放春潮再起,大邱庄的典型性引人注目地凸现出来,随之而来的便是一场新闻媒介的激烈竞争。在这场“大邱庄热”中,新华社超前一步,报出了独家新闻:6月2日,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圆了农民百年梦》,人民日报以半个版的显著位置刊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当天早晨的《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播出;在此之前,新华社的一个内部刊物连续刊登以《大邱庄之谜——中国首富村的成功之路》为题的一组六篇新闻调查,并应光明日报总编辑张常海之约,在该报一版辟栏连载;与此  相似文献   

8.
我采写的《疯狂“庄主”》,揭露天津大邱庄禹作敏的罪行,体会到,作为一个记者,必须敢于坚持正义、勇斗邪恶,在“太岁头上动土”。  相似文献   

9.
说起大邱庄,提起禹作敏,人们就会想到“华夏第一村”、“中华首富村”,抑或是“天津大邱庄”。很少有人知道大邱庄是天津市静海县的,更少有人了解大邱庄是蔡公庄乡属下的一个行政村。  相似文献   

10.
新华社十一月二十八日播发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开幕》的消息,在这个新闻界群英荟萃的大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公认这是一篇在改革浪潮中新闻改革的成功之作。在二十九日的大会上,会议主持人拿着报纸兴奋地告诉大家,新华社记者郭玲春同志写了一篇很好的大会开幕消息,接着他念了消息导语,把消息推荐给到会的  相似文献   

11.
1951年7月10日,新华社以平壤电头播发了《朝鲜停战谈判举行首次会议》的新闻,报道了朝鲜停战谈判首次会议于当日上午十时在开城举行的消息.在此之前,新华社相继播发了双方将举行停战会议的声明、往来电报等消息.这是新华社关于朝鲜停战谈判报道的开端.这场谈判前前后后持续了两年多时间,双方在谈判桌上的较量与斗争丝毫不逊于战场,其间的新闻战也同样十分精彩.  相似文献   

12.
新华社2001年11月18日播发的<七年上诉冤屈未伸张>一稿,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一等奖,堪称新闻精品.这篇报道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从写作上来说,有如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女排名将、铁榔头郎平结婚了,新华社一九八六年十月三十日播发了《郎平简朴办婚礼》的消息。这条社会新闻受到报纸、电台的欢迎,被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4.
新华社历史上第一次文字广播,可以追溯到1931年11月7日.这天,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开幕,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色中华社或红中社)成立,并首次对外播发新闻.红中社播发的第一批新闻,就是关于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消息及文件.  相似文献   

15.
新华社200 1年1 1月18日播发的通稿《7年上诉冤屈未伸张》一稿,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一等奖,堪称新闻精品。这篇报道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从写作上来说,它有如下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7月20日的香港<经济日报>以大标题刊登了<美联社发假水灾照摄记被炒>的新闻,同时将这张美联社播发的照片与新华社的图片做了比较.这则新闻称:美联社在7月15日播发了一张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市区水灾的照片,但后来发现这张照片经过电脑合成,美联社立即通知各合作单位停用该照片,并不再采用拍摄这张照片的摄影师提供的照片.  相似文献   

17.
《军事记者》2007,(8):14-14
据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23日就北京电视台播发虚假新闻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广电厅(局)、新闻出版局,中央各主要新闻单位发出通报。  相似文献   

18.
今年年初以来,在武汉,随着当地新闻单位报道的逐渐深入,武汉市武昌区信访办副主任吴天祥的名字,日益为人们所熟悉。5月14日,由新华社记者和人民日报记者共同采写的长篇通讯《基层党员干部的榜样——吴天祥》经新华社向全国播发后,被国内报台广泛采用,人民日报也为此专门发表社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吴天祥学习。吴天祥事迹的报道由此在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新闻     
新闻单位合力宣传孔繁森 4月上旬以来,我国通讯社、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挥各自的优势,合力宣传原中共西藏阿里地委书记、优秀领导干部孔繁森。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西藏日报记者、大众日报记者合写的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这篇通讯新华社播发后,全国各地报纸普遍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新华社接着连续播发几十篇消息、通讯。报道孔繁森事迹和各地开展学习孔繁森活动。人民日报4月上半月连续发表社论《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和5篇评论员文章《今天仍有  相似文献   

20.
当你打开每天的中央各报时,你就会看到报纸上都刊载有许多新华社电头的新闻。新华社是如何及时将新闻发送到报社、供报纸选用的呢?以前,新华社采用的是模写广播,每秒钟只能播发两个汉字。从1985年12月18日起,新华社使用了最新技术——微型计算机中文发稿系统向北京地区各报、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