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教师应在深入钻研教材、尊重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做教材的"二次开发者",而不做守"材"奴。  相似文献   

2.
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常新的课题。要备好课,必须与教材进行对话。与教材对话要统观全局,整体把握教材;重点解读,吃透教材;注重加工重组,拓展延伸教材,这样才能扎实提高备课质量。  相似文献   

3.
娄玲杨 《广西教育》2012,(17):50-50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依据,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要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重组,合理教材结构。使教材成为学生活动的素材,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要创造性使用教材,正确认识教材是前提,”吃透”教材是基础,合理重组是关键,化静为动是途径。”吃透”教材必须整体研读、全面理解教材体系、领会编写意图、把握教学主线、深入分析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合理重组可以在课时内整合、单元间调整;可通过创设实验、借助媒介、设置障碍等途径化静为动。  相似文献   

5.
我任教中高年级多年,"难作文、作文难、文难作"已成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通病"。在课堂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一、下足课前功夫1.教师充分备课,吃透教材教师要吃透教材,了解课文的编排意图及前后联系,熟悉课文的具体写法。  相似文献   

6.
用好教材既是教学的起始点,也是关键点。要用好教材,教师首先要能走进教材,在走进教材、吃透教材的情况下,还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但同时要注意的是教师既要遵循教材,又要不囿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要突破教材的禁锢,做教材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张文森 《成才之路》2010,(36):48-48
叶圣陶老先生有过精辟的论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形象地说明教材仅仅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材料和工具,是师生间进行建设性对话的文本和材料。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研究教的内容,个性化实施教的方法,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摒弃和添加某些内容,真正地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创造性使用教材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用好教材既是教学的起始点,也是关键点.要用好教材,教师首先要能走进教材,在走进教材、吃透教材的情况下,还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但同时要注意的是教师既要遵循教材,又要不囿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要突破教材的禁锢,做教材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这就要求在备课时要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为教材做必要的补充和重组;用实用而简洁的方法,促使学生掌握知识,走近生活,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备好课,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展示自己的风采,学生才会学得轻松,课堂才会精彩。要想把课备得精,备得细,备得足,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要想上一堂高质量的语文课,教师必须在备课上下工夫。备课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高质量的备课必须做到"四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自己。一、备教材备教材就是深入钻研教材。钻研教材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吃透《课程标准》对不同年段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到哪座山头唱哪首歌"我喜欢用这句话来形容农村教师对初中数学教材的使用.每一套教材都设计得很完美,如果我们照本宣科地使用教材,那么教材并不能完全服务于不同类型的老师和学生的需要.教师只有在正确领悟编者意图,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融合自己的睿智,对教材进行必要的重组和删减,并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才能让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数学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确,教材真的只是个例子。教师不应只做教材的实施者,而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对于这句话,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为不按教材的内容、顺序进行教学,他们对教材“一改到底”,少则改变情境,多则变换内容,甚至有些完全改头换面。那么,怎样才是有效地运用这个“例子”呢?我想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1备教材教材即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所以在备课的开始,就必须备教材,而且要备深教材,即既要吃透教材,又要活化教材。熟悉教材是吃透教材的起点,很难想象一名对教材都不熟悉的教师能很好地吃透教材,也就更谈不上活化教材了。以FunwithEnglish为例,它在编排的过程中力求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由"教科书的执行者"转变为"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这并不是要忽视教材的重要性或者抛开教材进行教学,矫枉过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教材(课本)仍然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教师在教学时应着力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用好教材、用足教材,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达成教学目标,实施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吃透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学的根本保证,也是新课改实施的关键。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吃透语文课程标准的大前提下吃透教材,让学生学好语文,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和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吃透教材是一项复杂、细致、艰苦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正确理解教材是吃透教材的前提,吃透课程标准是吃透教材的根本保障,掌握教材编写体系是吃透教材的基础,了解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思路是吃透教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文本有着自身较为科学的知识体系,是我们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在使用教材上,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背景和知识发展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能"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科学地对教材进行删减、增补、重组等。一、微风起兮水增波"教师的工作基本上属于表演业,他要用戏剧和故事说演的方式,将知识和智能呈现出来。这种工作,要有很多时间做预备,做锻炼。教学的现场乃是开花结果的现场,许多辛苦都是在教室外面经历的。"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但教材只能是授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应用.”这句话告诉我们,教材仅是提供最基本的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教师不再只是教材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活用教材就是教师在践行新课程标准基础上灵活运用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18.
<正>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基本工具,也是教师向学生系统传授知识,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要想教得好,全在于运用,要想运用得好,全在于吃透,只有熟悉大纲,吃透教材,教材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上课才能挥洒自如,得心应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几年来,笔者从课程改革开始的每节课都要重新组织学习素材,到现在的理性操作,深感思考教材是否重组这一问题,应三思而后行。1.教材的编排意图是什么?吃透教材的编排意图是确定是否重组教材的前提。教师在研究教材时,应分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深入钻研教材的“潜水”本领.只有吃透教材,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智慧闪烁。教师如何处理小学语文教材,这体现了教师的一种创造、一种智慧、一种理念。教师对于小学语文教材的处理如能体现虚实之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则会呈现一种简约有效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