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生命观显示出不同的内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和道家的生命观颇具代表性,儒家主要从生的角度看待生命,是一种入世的生命观;道家强调顺其自然,是自然之道生命观。而西方文化中的生命观主要是从终极(即死亡)的角度看待生命。因此,不同的路向折射出中西方生命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丁晓明 《考试周刊》2012,(31):174-174
1.生命关怀 1.1生命关怀的定义。 生命关怀是对人类和人的生存情况和生存价值最深层的关心与热爱,它是以生命中实际的需要为起点,为生命创造出自由和自然的状态,帮助生命领悟和体验生命的价值所在,以便于更好地实现生命的全面发展与协调。个体的生命关怀其实质上是关怀个体生命的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不同个体的生命是不同的、独特的,并通过各种经历、感受展示出来,从而使生命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拉祜族人生仪礼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祜族的人生三仪礼,是紧紧围绕着人的生命而展开的。关注生命是拉祜族人生仪礼的主题,不同时期,人们对生命的解读不同,反映到人生仪礼上,就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什么?也许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作出不同的诠释,但从教育的原点思考,教育应当是关爱受教育者生命发展的事业。教育的真义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领悟生命的真谛,追求生命的意义。打造生命课堂,激发生命活力是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李瑛 《阅读与鉴赏》2009,(11):24-25
郭沫若说:“言语是有生命的活物。”言语的生命萌生在人性的深渊里,存活在人的精神家园中。不同的精神家园、不同的言语需要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言语生命内涵。  相似文献   

6.
生命问题是人类最古老的问题之一,不同时代的文学有着不同的生命主题。建安文学的生命主题有着它的特点:即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的结合以及由此引发的生命短暂和个体生命价值观的思考,它不仅继承了汉乐府的优良传统,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生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 约2500年前,亚里士多德给生命下的定义是:生命指能够自己摄食、成长并死亡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用人力资本方法评估生命价值由来已久.该方法认为,人的生命价值是个人生命所能创造的价值量.但不同研究者出于对生命价值评估的不同目的,往往对生命价值有不同的定义,采用的生命价值评估模型也不尽相同.从政府健康和安全管制的角度来说,应建立其相应的生命价值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9.
王健 《河南教育》2011,(10):43-43
什么是生命教育?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安徽省安庆师范学院教师许世平在《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一文中提出:“生命教育就是指对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质量充分展现的过程.其宗旨是珍惜生命.凸现生命价值。” 探索》一文中是这样...  相似文献   

10.
生命是一个太过厚重的话题,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受着极大的痛苦,同命运进行着不屈的抗争。在《生命生命》一文中,我们仿佛听见她对生命的强烈呼唤,声声,振聋发聩。  相似文献   

11.
我们聚首在生命教育的旗帜下,作为同道,我们相互勉励,相互启迪,积累共识,激荡情怀,生成信念,为了一个共同的追求:教育,让生命更美好!尽管"生命教育"这一概念在世界的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学者赋予了其不同的内涵,但"生命教育"的"为了更高的生命品质、更美好的生命存在"这一追求却是共同的。生命教育,最通俗地说,就是"为了生命的教育",它是教育哲学层次上的教育概念,是价值论意义上的范畴。它首先是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一、生命的内涵 生命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人的生命是肉体和精神的统一,肉体是人生命的根本,是生命存在的物质载体和本能的存在方式,强健的体魄是生命的源泉,健康的心灵必须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精神是人之生命的升华,它赋予人以灵性,使人有了灵魂,健全的人格是精神生命的意义所在。因此,人之成为人,不仅仅是单纯的生命存在,还要使生命有意义,要不断提升、不断超越和提升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生命体验是人在社会活动中通过外界物质获得的精神感悟与价值,是生命教育的必经之路。当前,团学活动是师范生获得生命体验的主要途径。本研究以J学院的团学活动为个案,分析师范生生命体验的情况。研究发现,生命体验可以分为认知性体验、价值性体验、审美性体验和创造性体验。不同角色在团学活动中有着不同的目的和体验感,且生命体验主要通过互动生成发展路径。同时,师范生生命体验因活动形式化、体验间断性、课程与实践不匹配等因素,无法持久性加深师范生生命体验,落实生命教育。团学活动可从生命体验转向生命理想,扩大个体生命体验的群体认同感并构建生命体验活动体系,深化师范生的生命体验,强化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4.
生命教育的概念,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生命教育是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也有人认为,“生命教育是通过认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终结,从而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珍惜有限生命,建立起乐观、积极的人生观,促进学生价值观、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上述两种观点虽然有着各自独特的内涵,却又有共同之处,即生命教育是通过教育使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不可逆转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许辉 《华章》2013,(23)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都是中西方自然诗人的杰出代表,二者虽身处不同的时代、国度及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二者在面对理想的破灭时,均选择了回归自然的方式,即将生命安顿在自然之中,这是生命的自然化。同时,又将自然艺术化,赋予自然以生机与活力,这是自然的生命化,所以,生命的自然化与自然的生命化成为两位诗人共同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6.
疫情是一个窗口,透过这扇窗,能够看到不同的生命价值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世间万物都是自然的产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有其生存、发展、灭亡的客观规律。人应当改变对生命价值的错误认知,才能真正领悟生命的真谛,要懂得尊重生命,珍视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树立并践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为生命增添光彩。  相似文献   

17.
作为教师,我觉得每天忙碌地教书育人是一种幸福。但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学习以及生活阅历的丰富使我更明白了:我们所面对的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环境……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教师每天看似平凡的工作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用一个有爱的生命在影响着孩子们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生命的存在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前提,生命的质量是人类进步的基础。通过对未成年人进行生命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珍惜、尊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发展健全的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命教育不是应试的教育,而是从根本上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是为他们的人生夯实基础。生命教育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要针对青少年不同的年龄阶段,进行不同内容、不同深度的教育:可以专设课程,也可以在德育或智育的过程中进行。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生命体。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生命质量,有的熠熠闪光,有的平庸无光,有的黯淡失色。这并非每个生命一开始就有,而是一定的意识、情感、态度和世界观形成之后,生命的落差才会显露出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提升学生生命质量良好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一、生命的内涵生命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人的生命是肉体和精神的统一,肉体是人生命的根本,是生命存在的物质载体和本能的存在方式,强健的体魄是生命的源泉,健康的心灵必须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精神是人之生命的升华,它赋予人以灵性,使人有了灵魂,健全的人格是精神生命的意义所在。因此,人之成为人,不仅仅是单纯的生命存在,还要使生命有意义,要不断提升、不断超越和提升生命质量。总的来说,生命的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生命的有限性,这主要是从时间上来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没有谁是长生不老,永远不死的。而没有了肉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