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为在"礼崩乐坏"时代重建理想的"礼治"社会,儒家传播思想从"性善论"的逻辑前提出发,把传者和受众、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技巧、传播效果等基本的传播命题都纳入到"家国"秩序中来思考,并对此做出了种种规定,呈现出"泛组织传播"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统计法等方法对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健身气功传播路径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给出了深化传播的策略.研究认为:当下健身气功传播的推动力单薄、内引力不足、"接收力"狭窄、"辅助力"不够多元、传播效果有待提升.建议从主体为"力"、内容为"王",丰富传播主体和传播内容、媒介为"手",积极改进传播媒介、受众为"核"、效果为"的",注重受众感受和传播效果等方面变革健身气功的传播策略,以期全面健康地推进健身气功发展传播.  相似文献   

3.
仪式化传播的核心是"共享信仰",这一文化传播理念克服了传统传递观的弊端,是红色文化传播需要引入的新型传播理念。促进红色文化的仪式化传播,需要把握红色文化仪式化传播的"场域"特征,加强红色文化的仪式化"编码",通过"事件传播"和"日常传播"相结合的形式促进红色文化广泛传播,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4.
网络传播与网络舆论的生成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化传播、星状网络传播、多功能传播、超文本链接等构成了网络传播的技术特征;自由传播、平等传播、实时传播、互动传播、匿名传播等构成了网络传播的人际特征。网络传播人际特征的形成以网络传播技术特征为技术支撑和前提,两种因素相互作用,对网络舆论的生成、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舆论产生:"议程设置"全民化;舆论心理:"群体极化"现象突出;舆论演化:"蝴蝶效应"加剧;舆论控制:"把关能力"弱化。只有深入了解网络舆论的生成原因与演化规律,才能对其进行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5.
正2014移动互联发展大会12日在京举行,全新的人民日报客户端正式上线。会上还发布了《中国媒体移动传播指数报告》,对今年1月至4月我国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在微博、微信、聚合客户端、媒体自有手机应用(APP)等各移动传播平台的影响力进行评估,呈现我国媒体在移动传播平台上的传播水平及发展变化。报告评出"报纸移动传播百强榜"、"杂志移动传播百强榜"、"电视频道移动传播三十强"、"电视节目移动传播百强榜"和"广播频道移动传播三十强"5个榜单。其中,人民日报、中国新闻周刊、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联播、中国之声分别位列各榜单首位。报告由人民网研究院编制出品,相关数据采集和统计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所塑造的网络虚拟空间,开拓了一个深不可测的观念和意识的世界,事实上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主战场"、"主阵地"和"最前沿"。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的困境之根本和实质在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流失。网络虚拟空间通过再塑意识形态的传播范式,使得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表达、分布和实现随着传播机制、传播形式和传播路径的不同而改变,从而造成网络虚拟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与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中流失,在公众的认同障碍中流失,在网络虚拟空间功能性建设的弱势下流失。有鉴于此,必须努力探索和进行互联网逻辑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生态重构:传播系统的"共生性"重构、媒介系统的"诗意化"重构、受众系统的"生命力"重构。通过坚守根本话语方式、锻造建设理念张力、增强传播认同效应、保障意识形态安全等建设路径,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虚拟空间的吸引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老子的人际传播思想遵循老子思想的总体特征,以道为最高目标和最终准则,以自然为道者的效法对象。诸多论述暗合了"常善救人,故无弃人"的人际平等开放思想、"和其光,同其尘"的传播主体形象、"不争"的人际传播道德、"希言自然"的传播能力等人际传播主题,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道德理想和智慧。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下的碎片化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碎片化"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在传播领域体现为信息、媒体和受众三者的碎片化。"碎片化"传播伴随着数字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在突显传播"微"力,促进受众与传播者、媒体互动的同时,亦产生信息失真、网络谣言剧增、浅阅读的负面影响。既然"碎片化"不可逆转,只能通过营造健康的传播环境,汇聚新旧媒体的力量、构建科学的传播机制以融合碎片化。  相似文献   

9.
社会信息传播的多维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阶级性、时代性与工具性是社会信息传播活动的基本性质.技术因素和非技术因素均影响社会信息的传播."平等"与"间接性"因素在社会信息传播模式研究的趋势中应更加得到彰显,社会信息传播的时空"直接性"与"间接性"的关系是辩证的."公众←→专家←→公众"的社会信息传播模式正在形成,"专家"的"再现"将使专家成为传播过程中的一个平等分子.我国"以人为本"的社会信息传播理念要求"传者"为其社会信息传播负责.  相似文献   

10.
北宋时期文人文集的"境外"传播颇为普遍,在文集传播"境外"的过程中,"民间私传"、"使节传播"和"商人传输"是最主要的三种途径。文人文集的"境外"传播,促进了北宋和周边政权的文化交流,彰显了北宋的文化繁荣,同时,也大大提升了那些文集传播到"境外"的文人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和促进了以北宋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的巩固和繁荣。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环境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方式不再是平面单一的,而是立体生动的;不再是拘谨严肃的,而是自然活泼的。我们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所拥有的全新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传播模式和传播效果,用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空间氛围,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内容精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互动机制,使新媒体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助推器"和"新空间"。  相似文献   

12.
赵洁 《文教资料》2020,(1):103-104,16
本文从文化自信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和要求两个方面,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文化自信决定了跨文化传播的维度,跨文化传播能够增进文化自信。同时,文化自信要求跨文化传播紧扣价值观传播路线,传播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必须坚持"本土化"和"人人参与"的原则。本文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传播能力提出建议,以期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用全新视野思考、审视培养学生跨文化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文化传播是中国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文化传播的一种载体。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在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需要与中国文化传播相融合。泰国是"汉语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在泰国进行对外汉语教学,需要具有文化传播意识,充分理解文化传播的内涵和意义,需要兼具文化素养、教学素养和跨文化交际知识,在研究国情、学生、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文化传播的恰当内容和策略,从而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中国教育政策传播模式变化进行了考查.在内部传播系统、通过媒体中介的传播和与公众的直接传播中,教育政策传播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由直线模式转向波形模式,由政策宣传模式转向新闻发布模式,由窗口模式转向压力模式,逐步从原来占主导的单向传播转变为相互作用的双向传播.传播框架和逻辑正在发生着由"控制和宣传"向"协商和互动"的清晰转型.  相似文献   

15.
书商与文人是古代戏曲小说文本传播的两大主体。书商以"射利"为传播目的,其传播策略具有一定的"推销"意味,如精刻图像、名家评点和降低书价等等。书商传播策略注重文本之"外",文人传播策略则以文本之"内"为中心,如提升俗文学地位的尊体意识,阐发文本的教化功能和娱乐功能。传播策略对认识古代戏曲小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发展政务微信已进入各级政府机构议程设置视野。政务微信有效传播取决于值得信赖的信息源和可被理解的传播技巧两个方面。"广东教育"微信通过准确定位自身目标、坚持"内容为王"、充分利用多元化媒介和灵活有效的传播技巧、科学有效地应对舆情等方式,增强了"广东教育"微信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对探索新媒体环境下政务微信有效传播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市场竞争压力加大,中国高校日趋开始重视品牌建设与传播。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科研孵化项目"高校品牌传播的媒介研发策略与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非营利性组织的整合品牌传播实验"通过充分实验和实践,探索了中国高校品牌传播借鉴数据库营销技术的必要性、中国高校应用数据库技术进行品牌传播的基本原则、中国高校利用数据库技术开展品牌传播的基本流程和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从大众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哈罗德·拉斯韦尔"5W"模式出发,分析中华水文化传播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并完善水文化传播机构、增强传播意识;丰富水文化传播内容;拓展水文化传播媒介与传播渠道;全面深入分析传播受众;建立反馈机制,跟踪反馈传播效果等水文化传播策略,提高水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9.
拉斯维尔"5W"模式和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契合性,表明用"5W"模式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是可行的。责任意识淡薄、脱离现实和时代意识缺乏等问题致使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无法取得显著效果,故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传播素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时代意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日常化是优化其传播效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SMCR传播模型把传播过程概括为四个要素:信源、信息、通道和受传者。本文从SMCR传播模型视角出发,剖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信息传播要素,阐明了"翻转课堂"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最后,进一步剖析了"翻转课堂"推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