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月10日,中国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在比利时参加“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开幕式并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她说:“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将向包括比利时在内的欧洲人民展现中国的古老、现代、多彩和开放,为中欧文化对话提供了一个宽广的舞台。  相似文献   

2.
李巾 《华夏文化》2006,(3):56-58
西安古称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既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又有十三朝古都的美誉,从奴隶制臻于鼎盛的西周,到封建社会达到巅峰状态的唐王朝,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40年之久。中国著名的六大古都中,西安是时间最长、朝代最多的一个。特别是周、秦、汉、唐,都是统一的大国,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化。西安以其千年的文化沉淀,形成了一种厚重素朴的气息,众多王朝的建都更使西安增添了神秘感,具有一种不可亵渎的尊严。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关于鼓励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指示精神,文化部外联局和北京市文化局6月22日至23日,联合举办了《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专题研讨会。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及来自各地共9个省、市文化厅、局的同志及在“走出去”方面成绩较好的文化企业负责人等6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    研讨会之诸多“第一次” 与以往不同,参加此次研讨会者有政府主管对外文化工作的官员、中国涉外文化企业的负责人和理论界的专家、学者,这种三位一体的结合,系中国对外文化工作史上的第一次;该研讨会是由政府出面为中国文化企业走…  相似文献   

4.
墨迪 《寻根》2001,(4):103-103
7月17日至22日,“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专家学者150人。契丹民族,从公元4世纪始兴至13世纪初西辽灭亡为止,共存在近千年。契丹民族所建立的辽王朝,自公元907年建国到公元1125年灭亡,是契丹社会经济文化大放异彩的时期。辽王朝与北宋共存,统治北方中国达200余年。终辽一世,其统治中心始终在今赤峰地区。辽上京遗址、辽中京遗址及祖州城遗址、辽太祖祖陵等一系列重要的辽代遗存,都在赤峰境内。会议主要围绕发祥于今赤峰的契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辽王朝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恰值“亚欧会议文化与文明会议”在京召开暨“法国文化年”即将在中国举办之际,法国文化与通讯部长阿亚贡率其由文化官员和文化艺术界著名人士等30多人组成的代表团访华。去年12月2日,该团一行在和平宾馆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记者获悉,法国文化代表团此行主要目的是加强法、中两国在文化领域内的合作及“法国文化年”的筹备工作。阿亚贡说,这次“亚欧会议文化与文明会议”的主题是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文化多样性是许多国家优先考虑的政策,法国也不例外。他还透露,借“法国文化年”可让中国公众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它不是单一模式,不是一…  相似文献   

6.
11月的巴黎,秋意渐浓,遍地黄叶。然而,随着“中国文化年”的成功开幕,巴黎民众却感受到了一股源自于中国文化的“中国热”,并且,随着中国文化年各项活动的逐步展开,这股“中国热”仍在持续升温,带给巴黎和煦的春天般的气息。在“中国文化年”成功开幕一个月的时候,我们不妨回顾一下10月6日以来中国文化年开幕伴随着法国公众度过的精彩每一天,通过一组“蒙太奇”式的镜头组合,重温中国文化年“开门红”如火如荼的热烈气氛。俭朴、热烈的开幕式2003年10月6日,巴黎,金门宫。金门宫,即原非洲、大洋洲艺术博物馆,是巴黎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曾举办…  相似文献   

7.
从衣食住行的基本生存形态,观察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的生活状况及其文化习俗,是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最为有效而直观的手段;由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承办的名为《走进中国·当代中国生活艺术展》,系大型国际交流活动“中法互办文化年”中“中国文化年”重头项目之一。该展堪称一个小中见大、微中观宏、管窥中国的大型艺术展览。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歌华发展集团“中国文化年”的设计总监赵全红。赵总监告诉记者,《走进中国·当代中国生活艺术展》将于今年10月份,即“中国文化年”开幕式的当天,在巴黎的非洲大洋洲博物馆开幕并展出1…  相似文献   

8.
2001年4月,时任副总理的李岚清访问法国,其间与法国外交部部长德里纳共同签署了中法互设文化中心和互办文化年的《会谈纪要》。迄今两年多来,由中法两国领导人共同商议和决定的“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的筹备运作始终紧锣密鼓。2003年10月6日在巴黎开幕的“中国文化年”,将众多中国人,法国人及热爱中国文化的各国观众的目光聚焦于法兰西。事实上,在这一全球聚焦的幕后,早就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没有幕布的中法文化交流的大戏,小戏……。日前,本刊记者就“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采访了中法文化年混合委员会的中方总协调人,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吕军。  相似文献   

9.
《中外文化交流》2010,(11):94-95
9月25日,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主办的《大师从这里走过——新中国对外展览交流60年回顾展》在北京国粹苑举办,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展览。从1950年对外文化事务联络局展览科成立算起,新中国的对外展览交流事业整整沿革发展760年。  相似文献   

10.
西安古城坐落在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北临淮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在一千余年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远近闻名的国际性大都市。因此,西安古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至今仍然受到世人的关注。据史书记载,中国古代统一王朝、割据政权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共建立过217处都城。其中西安、安阳、洛阳、开封、杭州浦京、北京影响最大,被称为“七大古都”。在“七大古都”中,西安是规模最大的古都。西安的范围包括周镐京、秦咸阳和汉唐长安城。周镐京、秦咸阳的面积因受到洋河、渭河…  相似文献   

11.
巍山访古     
青藤白墙黑瓦,石头镂花窗户,雕梁画栋门楼,苍凉中显现出昔日曾经的繁华。诗人于坚说:巍山是“东方的雅典”;历史学家说:巍山是“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千年古都”;众多专家学者更是把巍山定位为“南诏根源、  相似文献   

12.
陈圣宇 《寻根》2012,(5):55-57
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拥有一系列令人骄傲的历史文化地标。几乎每一个历史文化地标背后,都埋藏有一段脍炙人口的人文典故和后世层出不穷的文学叙述。本文着重考察南京历史文化地标——“金陵四十八景”的由来。  相似文献   

13.
2006年9月下旬,应白俄罗斯文化部邀请, 中国黑龙江冰雪画代表团一行4人赴其首都明斯克,参加两国文化部共同举办的“中国文化日”及在白俄罗斯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冰雪画展,展出冰雪画创始人于志学及其弟子约54副作品,包括CTB国家电视台在内的白各大主流媒体对该画展全程报道,白俄罗斯文化报对于志学进行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14.
本刊今年第2期刊载朱鸿召先生的文章《“兵法社会”与“兵法文化”》,提出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一个鲜为人知的潜在特征是“兵法”、“兵法社会”和“兵法文化”,主张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重新厘定中国“兵法”的内涵,用以观照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研究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现代革命策略及其文化属性、文学特征,受到读者的普遍关注。7月27日,本刊邀请部分学者雅集苏州古城,就此问题展开讨论。现将讨论情况整理成文,希望引起大家对这一学术问题作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0月10日,历时10天的“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下称“亚艺节”)暨“第三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于著名山城——重庆隆重举行。作为中国文化部主办的国家级区域性国际艺术节,“亚艺节”成为亚洲各国展示其文化与艺术的硕大平台,由此向世界展现亚洲文化形象,促进中国和亚洲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的早期发展是夏商周三代。夏文化的详貌目前尚难确定,真正奠定中国文化之基的是殷商西周。那时中国社会的文化政策,则是所谓“学在官府”,教育文化完全为官府垄断,平民百姓不敢问津。那时候,执掌文化大权的是“巫”、“史”、“祝”、“卜”等官员,他们是一批世袭的职业文化匠师,大凡卜筮、祭祀、书史、星历、教育、医药、音乐歌舞、婚庆葬丧等诸般文化活动,均由他们操纵。  相似文献   

17.
今年6月刚刚在京结束的“中非文化部长论坛”,便在西非结出了交流合作的硕果。9月11~29日,上海文化艺术交流团一行27人远渡重洋,踏上神秘的西非大地,在多哥、佛得角和塞纳加尔3国举办了6场精彩的文艺演出。此次访演由中国文化部与中国驻所在国大使馆主办,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承办,整个活动向西非民众展现了中国独特的民族艺术及海派文化。  相似文献   

18.
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了“文化自觉”问题,引起学界的重视。费老说,“文化自觉”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它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也许可以说,文化自觉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提倡‘和而不同’的文化观的一种具体体现。最近,许多文章中提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包括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见《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三级两跳’中的文化思考》,《光明日报》2000年11月7日)  相似文献   

19.
1999年8月20日至25日,由厦门大学宗教学研究所、中华大道文教基金会等单位发起的“1999年武夷山道文化学术研讨会”,于道教名山武夷山召开。这次会议得到武夷山市政府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中国海峡两岸和日本、比利时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及道教界人士应邀出...  相似文献   

20.
9月下旬,由中国文化部主办,泉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文化厅、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等承办的“中国文化周暨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文化节”活动在北京金台艺术馆举行赴阿拉伯国家预展。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文化部外联局局长丁伟、福建省文化厅黄启章厅长、泉州市人民政府代市长郑道溪以及22个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和有关新闻单位及各界人士出席发布仪式并参观预展。该展将于12月赴科威特等海湾国家正式展出。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其“海丝”文化与伊斯兰文化长久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关系密切。回眸千年,泉州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