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根生 《生活教育》2010,(11):22-22
两位科学家,海姆和诺沃肖洛夫,以石墨烯研究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介绍说,把研究工作视为“游戏”是他们的特点之一,“在过程中学习,谁知道,或许有一天会中大奖”。  相似文献   

2.
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研究方面的革命性成就。有人说,这两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是“玩”出来的。更多的人则从他们的“游戏”中得到了启示,引起了深思。  相似文献   

3.
齐晓明 《成才之路》2011,(31):93-I0022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描述了他们用两块硝酸硼和两块石墨烯组装成一个“巨无霸汉堡”,这是科学家们首次将石墨烯变成绝缘体,这个“巨无霸汉堡”有望取代计算机内的硅芯片。  相似文献   

4.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21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的科学家在6月出版的《材料化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石墨烯的简单方法:通过在干冰中燃烧纯金属镁的方式就能够直接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多层石墨烯(厚度小于10个原子)。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碳材料,是已知材料中最薄的一  相似文献   

5.
科技快递     
《今日中学生》2013,(29):39-40
新型电池有望使手机变得更小最近,美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以石墨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电池。由于使用石墨烯材料,该电池的体积超小,未来将有望使手机等电子产品变得更小。一直以来,过大的电池体积使电子产品的微型化、小型化受阻。为了实现产品的微型化,研究人员选择了只有一个原子厚度的石墨烯材料研制微型电池。除了生产工艺,研究人员在产品设计  相似文献   

6.
2010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研究方面的成就。诺贝尔委员会这样评价他们,"爱玩是他们两个人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我们从小就读过一些关于科学家的故事,从教材中也学过一些与牛顿、高斯、竺可桢等科学家相关的课文。为此,很多人小时候的理想就是想当一个科学家。我们要想成为科学家,首先就要知道科学家具有哪些品质和素养,才好在生活的过程中学习科学家独有的品质和思维方式,再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够一步步靠近科学家,甚至  相似文献   

8.
超级电池     
芳芳 《中学科技》2013,(11):21-21
快速充电一直是电池技术发展遇到的瓶颈之一。美国的科学家最近研发了一种新型电池——微型石墨烯超级电容,它最大的特点便是充电和放电速度非常快,可达到标准电池的100~1000倍。  相似文献   

9.
亦安 《大学生》2014,(8):34-35
正2010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凭借石墨烯方面的开创性实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但这对于业内人士来说,未必是好消息。因为自那之后,各高校材料系几乎每个实验室都开始做有关石墨烯的研究。化学领域比较权威的美国化学学会(成立于1876年,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科技学会之一),每天一篇关于石墨烯的文章,"当时我觉得完蛋了。那意味着,在这个颇受关注的新领域,你想出来的点子别人也会想得到,你做的肯定也没有别人快。"华中科技大化学系一师兄感叹道。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从小就读过一些关于科学家的故事,从教材中也学过一些与牛顿、高斯、竺可桢等科学家相关的课文。为此,很多人小时候的理想就是想当一个科学家。我们要想成为科学家,首先就要知道科学家具有哪些品质和素养,才好在生活的过程中学习科学家独有的品质和思维方式,再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够一步步靠近科学家,甚至  相似文献   

11.
《红领巾》2011,(7):55-55
有个好消息,英国科学家已经找到了与近视相关的基因。通过对4000多对英国双胞胎的基因进行研究,科学家发现,一个位于15号染色体的基因一旦出现故障,  相似文献   

12.
张森凤 《少年月刊》2012,(Z4):74-75
猫从高处摔(shuāi)下来,能从空中轻易翻(fān)身而后平稳地用脚着地。科学家把猫在空中翻身转体称为"猫旋(xuán)"。相信吗?这个问题竟是科学家们长期探索的课题。1849年,法国科学家马雷首次用高速摄(shè)影机将"猫  相似文献   

13.
生问:在《我的信念》一文中,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为什么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相似文献   

14.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5日宣布,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将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两位俄裔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开发领域的“突破性研究”.这种最薄、也最坚硬的“超级材料”来自于常见的铅笔芯,让人不由为之惊叹:“琢磨铅笔芯也能得诺贝尔奖!”此项工作的开创之处在哪里?石墨烯具有哪些奇异物性和应用前景?我们又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呢?  相似文献   

15.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了脲酶,又用多种方法证明了脲酶是蛋白质。后来科学家又相继获得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许多酶的结晶,并证明这些酶都是蛋白质。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催化作用。人类对酶的概念又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家教世界》2011,(4):4-4
姥爷是开国元勋,太姥爷是著名科学家钱伟长,爷爷也是一位科学家,但这些光环并没有给孔一诺的成长带来什么方便。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海洋污染日益严重。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合理开发海洋资源,成了全世界科学家共同思考的难题。欣喜的是,经过科学家精妙的设计,五花八门的海洋"神器"诞生了!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揭晓,“准晶体”的发现最终赢得评委会青睐。有趣的是,这项研究一开始被许多科学家怀疑和排斥,而固执己见的“准科学家”最终赢得了桂冠。 当化学奖得主、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在29年前发现“准晶体”时,甚至难以发表论文。当时所有同行都认为,“准晶体”违背了科学常识。比如直到不久前,“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种,金属属于晶体,玻璃属于非晶体”的结论,还写在很多中学教科书上。谢赫特曼的发现,显然挑战了这一“科学常识”。  相似文献   

19.
畅想“118”     
张弛 《化学教学》2007,(6):76-77
近期有关媒体报道: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与俄罗斯科学家合作,利用俄方的回旋加速器,成功合成了118号超重元素,这也是目前已知的最重元素。  相似文献   

20.
50年大庆前夕,国家隆重表彰为“两弹一星”研制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著名科学家。有心人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其中11位功勋科学家都出自同一个老师门下,这就是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名师、清华大学教授叶企孙。一个老师培养出11位堪称国家栋梁之材的大科学家,这个意义怎么估价都不会过分,由此,想到了“呼唤名师”这一题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