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中国近代化学留学生与院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院士制度已有半个多世纪 ,而占据化学家院士群体主导地位的是中国近代留学归国化学家。他们直接影响了中国化学的百年发展 ,在中国化学体制化进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发展过程中,荷兰化学家范特霍夫无疑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人格魅力影响感召了一代又一代化学人。本文简要介绍了范特霍夫的成长经历、科学成就、性格特点和趣闻轶事,以期引导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适当关注化学史和化学家,并因此更好地激发起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习化学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础德 《百科知识》2004,(7):46-47
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一生在化学研究领域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推动了化学的发展,被人们称为19世纪前半叶世界最伟大的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最早采用字母作为化学  相似文献   

4.
化学是建立在原子分子学说上的一种实验科学。研究分子的行为和分子间的反应,对分子的认识和改造是化学科学的首要任务。在上世纪初,化学家从分析物质开始,定出物质组分,以求出所含的原子种类、数目和化学武。后来有机化学出现了同分异构体,化学家才知道分子的结构对认识分子的重要性。一百多年来发现了百万多个有机化合物。另一方面,化学家从研究分子的化学性质出发应用各种物理方法去改变分子形成了新的物理化学学科,也得出许多经验性的法则。但总的说来化学仍然是一种实验的科学。他缺少一个完整的理论,他不能说明为什么原子能结合成为分子,和化学键的成因。他的规律是经验性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说过这样一句话:“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既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又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要达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化学教学与化学史的结合,已经成为化学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向,应当引起我们教师乃至整个化学界的重视,让化学史走进化学课堂,利用化学家们在化学发现和发明过程中所体现的科学态度、高尚情怀,以及他们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境界来教育学生,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结果、思想品质乃至他的整个人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一、利用化学史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核磁共振(NMR)技术已走过40多年的辉煌发展历程。物理学家首先发现并为自身的研究需要研制出第一台仪器。不久,化学家看到“化学位移”现象作为化学结构探针的能力,很快开辟出新的应用领域,作为有机结构分析的重要工具,70年代前化学家几乎一统NMR的应用天下。但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技术和超导技术的支持下,NMR的灵敏度和分辨度有了明显的提高,生物医学逐渐成为  相似文献   

7.
自砸“铁饭碗”,从化学试剂厂学徒到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岩籍化学家黄志镗咬定目标不放松,为我国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是化学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也是世界最权威的化学学术组织——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成立100周年。为庆祝联合国"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传播元素及化学知识,展示当代青年化学家风貌,中国化学会面向会员遴选了118名青年化学家,为118个元素做代言,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王应睐教授是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几十年来,他为在中国大地上构建生命化学的大厦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美国化学家预测,在未来四分之一个世纪内,化学这门科学将会有重大的进展,将导致人类生活的莫大改善。专家预期,生物学将是受到化学重大冲击的一个领域,其中包括生命的创造。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主席、斯坦福大学化学教授扎列说:“化学家在下个世纪的最大挑战之一将是...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科学体制化的系统性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近代化学有百年的历史,而体制化的历史不过50年。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始于欧美留学生在海外创建化学社团,中国最重要的化学社团——中国化学会是由清一色的近代留学生创办的,这是中国近代化学共同体形成的重要标志。留学生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化学教育的局面,建立了中国近代高等化学教育体系。中国近代化学留学生创建了中国近代化学研究体制,它意味着近代中国社会对化学家共同体及其活动和价值的正式承认。在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进程中,中国近代留学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科研成就,在高水平的国际学术刊物,包括《自然》、《科学》、《美国化学会会志》等上面发表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学术论文。化学学科院士是中国近代以来化学家社会角色的最高体现,而中国近代留学生是20世纪中国化学学科院士群体的中坚,为中国化学体制化的各个方面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伯纳黛特·邦索德-樊尚与伊莎贝尔·司汤热的化学史图景以学科认同与变迁为主线,透过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之视角,叙述了化学不断探寻自身身份的历程。本文从化学的智识形态、化学师的职业化、化学家的和化学学科命运四个方面入手,分析并解读了这种独特视野下的化学史图景。  相似文献   

13.
巯基-烯反应以光引发自由基反应,不需要重金属参与催化,具有化学选择性高、快速、原子经济性等优点,是绿色化学方法。同时对氧和湿都不敏感,反应条件温和,对生物分子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因此逐渐引起了糖化学家的广泛兴趣。综述了近几年TEC反应在寡糖合成、糖基氨基酸的合成、多肽和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及环糊精-糖簇分子的合成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由人工智能引发的科技浪潮中,化学科学研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推动化学研究范式的变革,文章提出了机器化学家云设施的建设方案。该系统通过收集多通道数据构建数据库、发展化学知识增强的科学大模型、建设机器人设施集群及搭建智能管理决策系统,践行科研新范式,大幅度提升科研效率,解决终端应用的科学问题。这一基础设施有望推动科研范式变革,在化学领域取得重大科学突破。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7,(23)
点击化学这一概念形成于对天然产物和生物合成途径的观察,是由化学家巴里·夏普莱斯于2001年引入的一个合成性的概念。并且这一概念提出至今,其高效率和富含多样性的化学反应为合成化学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也成为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最为广泛使用的连接工具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点击化学的概念、反应特征,介绍了其在药物合成与开发、材料制作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综述了点击化学作为一种新的合成方法在国内外生物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战略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放射化学长期依赖于国防需求而成为支撑核事业发展的工具,其自身的学科建设问题一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改革开放初期,放射化学家们试图通过制订《放射化学学科规划》和成立专业学会,寻求加强基础研究的学科转型。然而,不同部门的科研人员对学会名称、挂靠单位、专业刊物和理事长人选等问题发生了争论,反映出学术界内部对于学科归属和部门利益的不同思考,以至于转型的努力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本文考察了《放射化学学科规划》的制订、修订和学会的成立过程,探讨了中国放射化学在寻求独立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利用化学史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史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求真理,顽强不屈。如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到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前仆后继,毫不退缩。严肃认真,敢于创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  相似文献   

18.
纳米材料在结构、光电和化学性质等方面的诱人特征,引起物理学家、材料学家和化学家的浓厚兴趣。80年代初期纳米材料这一概念形成以后,世界各国对这种材料给予极大关注。它所具有的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人们意识到它的发展可能给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医药等学科的研究带来新的机遇。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9.
<正>学化学而不知道鲍林这个名字的人恐怕是不多的。美国化学家鲍林是第一个把量子力学应用于化学的科学家,正如爱因斯坦的工作把物理学带进了20世纪,鲍林的工作则把化学带进了20世纪。他们都属于科学家中的科学家。因为,如果说大多数诺贝尔奖获得者只是在某个专业领域有重大贡献的话,那么鲍林这类人却是带动整个学科走向飞跃式发展的巨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基金》1993,7(4):301-301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中国化学学会主办的“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第34届学术大会”1993年8月15日—21日在北京召开。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中外化学家云集北京,就“化学——21世纪的中心科学”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恩斯特和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当选主席斯达伯等众多世界著名化学家出席了这次世界性学术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对本届学术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表示祝贺,并向各国科学家表示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