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4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释学作为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横断的研究方法,既有其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又有其崭新的时代精神和特征。它一方面像血管和神经一样,贯通了各门社会科学发展的系统肌体;另一方面又像一座理性思维的桥梁,成为当代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这两股思潮之间相互渗透和融合的媒介。因此,探索解释学作为一种方法论的意义,阐释它的方法论特征和功能,揭示它得以实现的真理性条件,就成为所有哲学家与科学哲学家们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
学派建设与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之于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当我们大力提倡科技创新的时候,更多注重的是科学研究的外部组织形式,诸如科研体制的变革、学科门类的建设等等,而往往会忽视一个基本的事实:科学知识的生产、传播和更新,具有其特定的内在规律性。因此,必须大力提倡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3.
福德的意向实在论在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与心灵哲学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他由此出发对意向法则的论证实际上也是站在自然主义的立场上对常识心理学所作的实在论的辩护。文章以阐明其意向理论物理主义的自然主义立场为出发点,从意向法则的内涵及其在解释实践中所表现出的独特性质等几个方面细致地分析了福德对意向法则进行实在论辩护的核心与实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其理论意义及缺失。  相似文献   
4.
分子生物学作为新兴学科,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不同于以往学科。对于其产生的真正动因,这里期望通过诠释学的角度来探讨,以便能更好的理解作为学科独有的解释体系在学科的产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并以此为基础深入了解分子生物学符号体系的产生环境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5.
19世纪到20世纪初是德国语义学诞生、发展和趋向转变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德国语义学的历史演进秉承了德国古典哲学传统尤其是康德哲学的思想精髓,从继承和批判的两个维度开启了向现代语义学迈进的崭新路径。在此过程中,语义学家们在新兴的精确性科学如数学和几何学发展的影响下,主张通过采用清晰而完善的逻辑语形构造,以保证语义理解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同时,心理学方法也开始和语义学的分析结合起来,形成了心理和意向语义分析的早期传统。在以逻辑实证主义为标志的德国现代语义理论兴起之前,它从哲学、心理学和语言科学等各个学科当中吸取营养、开辟阵地,为现代语义学的兴起和繁荣奠定了基础,其中所蕴含的心理意向分析和语境阐释等合理性思维成为了当代科学语义学建设的理论先驱和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6.
规范理论的创始人外尔,在1918年运用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的思想和方法,把“尺度相对性原理”同“运动相对性原理”相比较,大胆地提出了规范不变性原理,这勇敢的一步在得到了爱因斯坦由衷赞赏的同时,也遭到爱因斯坦的严厉批评,可贵的是外尔自始至终没有放弃自己规范不变性原理的思想。文章使用“剩余结构”理论详细分析了规范理论发展的这关键一步,有利于深刻理解规范不变性原理与数学和物理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7.
着力建设更具先进性的校园文化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校园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时代话题。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提升学校的品位和声誉;高层次的校园文化,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高等教育要完成其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就必须走以校园文化促教学科研,以校园文化促人才培养,以校园文化促学校品牌的道路。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引下,以先进文化为重要切入点,根据学校和地区的特点,建设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既紧迫又具长远意义的重要工作。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是社会进步发展的灵魂。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既吸…  相似文献   
8.
科学解释的方法、特点、标准和评价等问题是科学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20世纪对科学解释问题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形成了两种科学解释理论。一是逻辑实证主义架构的逻辑-语义型科学解释理论,二是以范.弗拉森为代表的文化-语用型科学解释理论。前者因局限于逻辑和语义的刚性界域而限制了科学解释的具体性和丰富性;后者则以语用和文化的无界域流变模糊了科学解释在次语言基底上的独特性和范导性。语境-意向性理论作为科学哲学重建的可选择取向,则给出了解决科学解释问题的新的思想基底和方法论工具。其根本特点在于,它既以语境这个相对稳定的基底和框架克服了语用论解释的无限制流动性,同时又以心理意向克服了传统逻辑型解释模式那种外在主义的强硬刚性,从而使科学解释得以在主体的语言实践世界中现实地展开和完成。  相似文献   
9.
数学:我们能够对你说些什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数学是什么 ?”这一中心问题为主线 ,阐述了我们能够对它说些什么和不能说什么 ,并给出了我们对数学本质、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麦金基于对大脑性质的认知封闭断言心身问题无法解决。通过分析他的论证结构和前提假定,文章指出了麦金的三个问题:一是他的论证存在推理谬误;二是他提出的认知封闭所涉及的三个命题都是不成立或不能确定的;三是他的前提假定本身是不可能的。所以,麦金的神秘主义意识理论是缘于他论证过程中的一些错误推理和不合理假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