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雪萍  赵登明 《图书与情报》2011,(1):129-130,139
中国古典诗歌是语言最凝练、内涵最丰富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积淀。21世纪是中国文化融入世界文化的世纪,所以把中国文化典籍译成外文是中国翻译界的重要任务。顾正阳教授的《古诗词曲英译文化视角》是一本专门从文化角度切入研究古诗词曲英译的力作,对于古诗英译实践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制造模糊美是中国古典诗歌意境形成的重要手法。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促成了古典诗歌对模糊美的追求。生成模糊美的关键在于留给读者以联想空间,为避免模糊美在英译过程中所遭受的损失,借助译语的模糊表达传译古诗模糊美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菲华著名的诗人、文学家、翻译家和优秀的企业家林健民先生在海外为宏扬中华文化,促进中菲文化交流而呕心沥血,贡献非凡。他具有精湛高超的翻译艺术,他的“整齐美”的文学翻译风格是一种可贵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从“戴着脚镣跳舞”谈起──浅议译制片语言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翻译是两种不同语言的转换活动。应该说翻译是一门艺术,而且是具有特殊性的艺术;语言转换要受到诸多因素的束缚。闻一多先生曾把格律诗的创作比喻为“戴着脚镣跳舞”。他说:“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才能跳得痛快”。用这句话来比喻文学翻译也非常形象,而译制片的翻译工作就更是一种戴着脚镣跳舞的艺术活动了。因为译制片翻译受到的约束更大,译制片的译者在翻译时,不但自始至终受到原文语言结构和语言习惯及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制约,而且受到电视剧或影片中人物性格特点、剧情发展及语言口型等…  相似文献   

5.
周珞 《中国索引》2009,7(4):42-43
翻译难,翻译诗歌尤其难。由于诗歌极其丰富的文体特征和艺术内涵,诗歌翻译一直是文学翻译中的难点,也是翻译理论研究的重点。诗歌到底可不可译?诗歌翻译怎样做到“信达雅”?这始终是诗歌翻译工作者孜孜追求不断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郭智 《大观周刊》2012,(31):239-239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了不少文质兼美、意境深远的古诗,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但是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如果我们还是仅仅停留在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本书”的陈旧教法上.就很难让学生充分领略这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线。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教育手段也要不断更新.如果在古诗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不仅能大大调动学生的视听觉感官系统.更能使古诗教学充满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7.
闻一多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大家,他以独特的诗歌创作闻名于世,同时在诗歌翻译及理论方面有着极高的成就。他的诗歌翻译已经将原诗中的韵味、诗情等艺术特色最大限度地展现给读者,为中国诗歌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一幅广告作品的“美”需要通过广告设计者和广告欣赏者来共同实现。本文通过总结图形、色彩、广告语以及视觉效果所体现出的思维关、情趣美、外延美、形式美等四种美的内涵.概括和分析了存在于广告设计中的审美特征,力求立足于“美”的角度为广告创作者的“做”和广告欣赏者的“赏”提供一种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丽 《新闻世界》2013,(7):27-28
【摘要】电视新闻能真实快捷、形象生动地反映客观现实,它的美是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统一。电视新闻工作者在研究电视新闻规律的同时,也要研究它的美学规律,用自己的“新闻眼”去发现美、展示美、创造美。本文从内容美、形式美、节奏美、意境美四个方面分析了电视新闻美的内涵,以及如何实现电视新闻美,把现实生活中的美用画面充分展示出来,给观众以更多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0.
周鸿  孙子君 《新闻传播》2024,(3):115-117
我国美妆产品从先秦开始,经过漫长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美妆制作理论知识,形成了“脂”“泽”“粉”“黛”等完全不同于西方的美妆体系,但由于西方美妆产品的创新优势,全球美妆市场被欧美产品占领多数份额,国货美妆产品市场占有率一直在低位徘徊。不过,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传统文化也随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时代的碰撞中不断发扬、传承和创新,成为当下流行的文化元素和导向之一。INTO YOU,作为一个新锐国潮美妆品牌,将自己定位为“年轻、时尚、有态度”的新时代美妆时尚开拓者,立足国潮文化,深入挖掘消费者内在需求,进而快速成长破圈。该品牌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营销经验值得本土美妆品牌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诗经》的翻译出版迎合了域外读者在意识形态、诗学传统影响下所产生的阅读期待;译者文化身份的多元性、翻译策略的杂糅性以及出版机构的权威性构建的在域外传播的经典地位.这对中国文化“走出去”“融进去”过程中构建和谐的主体间性,对话体系、形成完善的赞助人体系,解决政府助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解决翻译出版结构不平衡、译介形式单一等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分析指出,构建中国诗歌“走出去”可持续发展体系需要建立广泛的联动合作机制和完善的出版数据库.  相似文献   

12.
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从语用角度讲,广告宣传是一种语用行为。具体地说,是一种说服性语言行为。翻译时力求等效再现原文内容,广告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而且是两种文化的交融。原语与译语分属两个文化圈.互文性(两种文化的交融)的关联往往不为处于另一文化体系中的人们所知晓。成为语际转换中的超语言因素和理解与交际的障碍。  相似文献   

13.
清人彭定求等所编《全唐诗》共收集有唐代2200余位诗人的48900多首诗歌,其中的诗歌以其意象的组合、意境的开拓,创造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取得了后人难以逾越的艺术成就。诗歌与音乐、绘画,是三种看上去个性化很明显、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而且它们各自都散发着独特的、无尽的魅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诗歌与绘画、音乐从来都不缺少某种共性,诗歌绘画美和音乐美的存在使得诗歌的文学艺术魅力更加光芒四射。  相似文献   

14.
艺术性是广播电视传播语言的重要属性之一,也正是其艺术性的存在,传播语言才高于日常口语,我们的受众才能在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语言传播中获得信息、获取知识、受到启迪、得到享受。不管新闻类还是任何其他类节目都不可忽视传播语言的艺术性。传播语言的审美价值一是来自形式,一是来自意蕴,可具体分为“内容美”、“人格美”、“辞采美”和“声韵美”①。气韵美是广播电视传播语言艺术性的重要方面,是体现审美价值的重要因素。在语言传播实践中,很多杰出的传播语言大师,都创造出精美的有声语言作品,那大气磅礴、铿锵有力、凝重洒脱…  相似文献   

15.
何小东 《大观周刊》2011,(36):88-88
高尔基说过:“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优秀文学作品的语言,都是“百炼为字,千炼成句”(皮日休语),其中必定蕴涵着真挚的思想感情,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赵书真 《大观周刊》2012,(14):221-221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盛行使得汉语文教学只重功利,没有灵魂,使得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汉语文的兴趣,所以实行素质教育,改革汉语文教学,必须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汉语文课的吸引力,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吕叔湘先生指出:“汉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研究汉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艺术性.是提高汉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教学艺术的涵盖十分丰富,我仅从挖掘教材中的人性美、营造扣人心弦的心境美、激发学生的创造美三方面来浅谈我在汉语文教学艺术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外宣新闻翻译要旨及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闻翻译是对外宣传强有力的手段 新闻翻译是应用文体翻译中的重要类别,既担负着传播新闻资讯的使命,又在两种语言文化之间架起桥梁,是国际间信息和语言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盂会娟 《大观周刊》2013,(3):117-117,86
由于古典诗歌距离学生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加上传统教学,一些老师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八字真经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索然寡味,毫无生机,因而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免敬而远之。  相似文献   

19.
严兰  范玉金 《新闻世界》2011,(9):268-269
全球化趋势锐不可当的今天,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是一项重要工程。但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经过翻译加工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在词语的运用上、文化意象的传播上、文化形象的塑造上都失了应有的自然和优美。本文将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翻译角度来探讨中国民族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的失落。  相似文献   

20.
朱艳云 《大观周刊》2011,(5):28-28,18
美的话题是自古有之,美与文化是紧密联系的,他们是一种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体,在后代现代主义成为主流的文化条件下,在消费成为时尚的情况下,文艺应该怎样更好的体现美。美带给人们的魅力是无处不在的,给人们的是精神方面的享受,是不同于我们平时看见的自然美,美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通过自己对审美文化的浅显理解,以山楂树之恋这部文艺作品中的眼神美来阐述审美文化,阐述精神与形式美的内在统一,作品中的主人公有神的眼神来演绎关的内涵,让眼神和心理活动更好的结合在一起,眼神是外在美的体现,心理是内在美的体现,将两者有力的结合在一起,共同展示关的深刻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