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反心理是一种抵触,不顺从的社会心理现象,这种现象在青少年身上的表现尤为突出,究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主观,客观两大方面,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对于积极的逆反心理应注意加以引导和利用,对于消极的逆反心理,应在具体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引导教育。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逆反心理探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青少年逆反心理给教育工作、社会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探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传统文化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本身的影响、青少年同龄人社会交往的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陷。逆反心理并不全是消极的,它有着求异创新、开拓进取的一面,只要成人对其加以积极地引导,完全可以做到扬长避短,克服其不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韦丹华 《广西教育》2009,(15):43-44
逆反心理是一种抵触、不顺从的社会心理现象,这种现象在中职生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中职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主观、客观两大因素。教育工作者必须区分逆反心理中的积极和消极方面,对于消极的逆反心理应在具体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教育和调适。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独立的过渡期,逆反心理是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的心理表现,逆反心理引导不当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危害,消极的逆反心理的产生与青春期生理和身心发展迅速有关,也与教师和家长的教育不当有关。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不能一概而论,应加以分类,只有针对不同形式的逆反心理进行疏导,才能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它在青少年的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一方面源于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源于对现存教育措施的抵触情绪.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说明他们的身心趋于成熟,开始观察探索、思考客观世界,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教育者宜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旁敲侧击法、真情引导法、实践体验法、潜移默化法、宽容理解法、欲擒故纵法、满足合理需要法等,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进行转化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逆反心理和行为在青少年中是普遍存在的,教育不当会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青少年逆反心理和行为的出现,既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又有教育失当的原因。文章对青少年逆反现象的表现、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预防、纠正的对策,对减少消极逆反心理与行为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网络语言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流行,并对青少年的语言应用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对青少年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8.
逆反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抵触情绪。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一种自我防御、自我保护的手段,其表现形式多样。教师和家长对青春期青少年逆反心理进行合理引导,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是青少年能否顺利度过危机年龄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探讨并指出积极预防与矫治青少年逆反心理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认为发展性是这一阶段逆反心理的主要特点。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是身心发展不平衡、逆向思维的发展以及两代人价值观的差异。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和方法,帮助青少年认识自我、社会和他人,促进青少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针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有效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1.
委婉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其形式可以是词语、短语、一句话或一段话。英语委婉语的使用与美化、避讳、避俗求雅和欺骗遮掩等心理有密切关系,研究英语委婉语产生的原因及所折射的社会文化心理,有助于准确理解西方语言,加深东西方文化沟通。  相似文献   

12.
刘震云早期的小说是一个复杂的文学现象,列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新写实文学”皆可。作品体现出一种“消解英雄”的英雄情结。作品中的人物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往往以柔性和韧性突围。作者擅长运用古今交融的手法演绎现代生活,体现根植人心的官本位文化。刘震云早期的小说创作受到其审美心理定势的制约,体现出作品内涵和风格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联合式同素逆序副词的历时考察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素逆序词汇现象为汉语所特有,其中的联合式同素逆序副词是汉语词汇习得和应用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文章从历时的角度,对AB与BA两序在汉语史上的发展变化加以考察和探讨,通过典型性的个案调查,深入分析了联合式同素逆序副词两序的产生、分化、淘汰和保留情况,辨析AB与BA在意义和使用上的异同,揭示了日韩语言中的逆序汉字词与汉语之间的传承关系;并对联合式同素逆序副词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误现象运用实例和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类似经济学里"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经济学的研究表明该现象的根源是当事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教学中的信息不对称可以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三个视角进行分析,并找到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横向研究的背景下,纵向研究方法在国内心理学领域还未受到广泛的重视。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不能满足于对现象的简单描述、横断数据资料的分析和差异检验,而要对人类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进行研究,把握心理现象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因此,纵向研究就越来越受到心理学研究者的重视。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就是纵向研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手段。该方法的重要价值在于它不仅能比较个体间心理量发生发展的趋势,确定动态变化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而且可以实现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预测和控制。虽然时间序列分析的理论比较复杂,需要长时的施测和记录,操作起来也不是很方便,但它的优势也是十分明显的。在国外,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作为研究手段在心理学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理论上和应用上的进展。时间序列分析既是一种研究思想也是一种新的数据分析方法,它更加贴近人类心理的真实情境,有利于心理学工作者对心理学问题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受话心理是语调调节的基本动因之一,受话心理常常制约语调调节,并以此形成话语表达与接受的互动(interaction),受话心理与语调表达的和谐,形成基于受话心理的语调调节。基于受话心理的语调调节的基本途径有二:诉诸词语,诉诸句子。  相似文献   

17.
支撑跳跃是体操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撑跳跃的教学中,最常见的就是学生的心理胆怯现象,如何解决学生的心理胆怯问题也就成了支撑跳跃教学中的教学难点。通过对学生的心理胆怯现象进行具体分析,采用三个阶段的心理训练和技术,完全能够解决这一教学难点,达到学习技能,增强体质,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explores deception through the lenses of rhetorical theory and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thus performing an important interdisciplinary gesture. It argues that deception is emergent in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s it likewise is in rhetorical encounters. In so doing, it builds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human agency outside the bounds of the subject/object split. Examining work on rhetorical ecologies and ambience on the one hand, and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on the other,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deception is not something that one person does to another, but rather is an emergent phenomenon within moments of encounter, whether they be rhetorical interactions or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9.
语言禁忌的社会语言学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禁忌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禁忌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在言语活动中因参与者、场合、话题的不同而出现变异。语言禁忌具有普适性、民族性、时代性、地域性、传承性的特征。它的产生离不开语言的灵物崇拜和人们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20.
应激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现象,适当的应激状态,可以使机体处于激活和唤起中,提高人的整体应变能力与反应能力。但是,如果长时间地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则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教师由于受着学校的物理环境、人际环境、管理环境及个人心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处于高强度的压力与应激状态。了解与掌握使教师产生应激心理的应激源,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师的应激心理进行调适,是学校管理者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