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谢锦 《编辑学刊》2005,(4):63-64
记得数学上有一条公理,叫"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进入出版社当了编辑以后,我一直觉得这条公理很形象地说出了编辑的位置和作用.对于编辑来说,是作者和读者这两个点决定了这个职业的存在,而两点之间直线的距离是最短的,当编辑能够成为一条笔直的线条时,作者和读者之间就能够"千里因缘一线牵".  相似文献   

2.
英文里的self-publishing指作者不经过传统出版商,自己出版图书,中文多译为"自出版"或"自助出版",强调的是作者"自力更生".但是,作者自己出版图书,不可能事事都"自助",许多环节必须雇佣专业人士来做.现在,越来越多的作者意识到,即使自己出版,图书编辑、封面设计、营销推广的花费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费用,可高可低.  相似文献   

3.
当代编辑需要强化的三个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的策划能力是图书出版中的重要因素.要提高编辑的策划能力,需要前瞻意识、市场意识和整体意识,从而提高摸准时代脉搏、掌握读者心理的能力,了解读者心理需求,掌握作者风格特点,看准市场走向,运用市场的调节功能,全面实现选题出版的意图.  相似文献   

4.
编辑工作从形式上看,就是读稿改稿,可实际上这已经是工作的中期内容了.在此之前对选题的认定或编辑设计才是出版工作中的关键所在. 在科技出版工作中,尤其是在医学科技读物的出版工作中,出版社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名家"投稿、要求出版.作者当然是各式各样的,有的说是"家传",握有"秘方",有的则是个人经验总结的"奇效"'绝招",有的甚至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名人"或"名医",携风带雨地跑来投稿.  相似文献   

5.
编辑应强化作者意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是出版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强化编辑的作者意识十分必要。出版工作是出版工作者和作者共同的工作,编辑和作者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这是对编辑与作者关系的正确定位。在同志式的互助关系中,编辑与作者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提高出版物的质量,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从编辑的角度来说,编辑要时刻把作者放在心上,要强化作者意识。编辑的作者意识蕴涵于编辑与作者交往的整个过程中,也体现在编辑平常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中。  相似文献   

6.
许玲 《记者摇篮》2014,(8):27-28
编辑工作是期刊出版的关键环节,是出版业整个经营活动的龙头。一份杂志能否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好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素质的高低。而学术期刊编辑人员不仅要承担着政治思想、社会效益、传播导向、桥梁纽带等重要职责,还要成为专业文章的"把关人"和"控制者",稿件的"加工者"和"整合者",其策划、整合、取舍的能力和作用,以及各项沟通协调能力都非常重要。那么,作为一名学术期刊编辑究竟应该具有哪些素质和角色意识呢?  相似文献   

7.
英文里的self-publishing指作者不经过传统出版商,自己出版图书,中文多译为"自出版"或"自助出版",强调的是作者"自力更生"。但是,作者自己出版图书,不可能事事都"自助",许多环节必须雇佣专业人士来做。现在,越来越多的作者意识到,即使自己出版,图书编辑、封面设计、营销推广的花费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费用,可高可低。自费出版一部七万字的书稿,所需的收费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相似文献   

8.
编辑与作者之间本应是合作关系、依存关系、互动关系,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作者"一稿多投"以及"撤稿",却演变成博弈关系、对立关系,双方均陷入"囚徒困境".陷入"囚徒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造成的结果是多输局面.赛珍珠与林语堂的合作,为破解编辑与作者的"囚徒困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摆脱编辑与作者的"囚徒困境",既同编辑与作者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互理解和支持等由个人情感和意志所激发的内部引导力有关,也与讲合同、守信用的规则意识及较为完善的出版发行法律、法规等外部约束力有关,更与所处环境的供求关系、出版制度、评价体系有关.  相似文献   

9.
选题策划是现代编辑工作的重要一环,是编辑主体参与现代社会文化高层建构的重要体现.然而,在早期的社会文化传播中,文化传播的控制是以作者的意识为导向的,作者写什么,编辑就编什么,出版社就出什么,当然读者也就读什么,是一种完全的作者导向意识.  相似文献   

10.
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在出版业流行着一个看法,即把作者当作衣食父母,把读者当作上帝,相对来说,编辑被放在一个从属的次要的位置.这种看法有它相对合理的一面,但并不准确,最根本原因在于它忽视了编辑--作为生产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随着图书市场竞争的加剧,出版创新意识的加强,编辑在出版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日益重要起来,甚至占据了核心的位置.在出版整个链条中,作者(家)作品只是生产资料和原料,读者是市场,而编辑才是生产创造的主体,作者的产品只有通过编辑的创造性劳动才能成为商品,创造出效益来.编辑不仅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整个出版流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通过编辑的创造性的劳动,才能把作者与市场(读者)二者结合起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国外的管理学家有句名言,"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套用到出版业,"做正确的事"是指确定方向、理清思路、制订方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策划"、"决策";而"正确地做事"则是指具体实施操作的过程,相当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执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化时代,出版业强化策划机制显得越来越重要.实践不断证明,在图书的出版过程中,编辑参与全程策划是一种实用的、有效的经营思想和出版理念.  相似文献   

12.
编辑市场意识的三重内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编辑的市场意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编辑的一项基本素质,核心问题是将图书出版视做一种产品的生产,其再生产的基础是产品通过市场销售回收成本并获得利润,因而产品的研发、设计、制作与销售,都是一种商业行为,与过去出版作为意识形态的计划经济相比,当下出版行为更突出地表现为以市场为导向、以供求关系为杠杆、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3.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编辑的思维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景泰 《出版广角》2018,(15):47-49
数字出版时代,如何适应新的出版方式给编辑工作带来的变化和要求成为衡量一个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编辑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文章以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对编辑身份的挑战为出发点,提出编辑要实现两方面的思维转换——"以读者为中心"和"内容为途径,关系是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出版编辑的思维创新,一是学会梳理和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读者需求,二是善于利用读者关系网实现期刊内容的精准传播.  相似文献   

14.
熊妹 《东南传播》2010,(8):197-198
从读者与作者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来看,出版工作有两种模式,即"作者-编辑-读者"和"读者-编辑-作者"。这两种模式中,作者和读者的地位各不相同,但不论哪种模式成为出版工作中的主导,编辑作为连接作者和读者的桥梁的地位不会改变。编辑工作就是围绕作者、读者而开展的工作,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而复杂。一方面,承认编辑与作者、读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不否认编辑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性特点,本文试从编辑与作者和读者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编辑劳动的独立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学报编辑的“四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报编辑活动的目的是建构学报文化,这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在这个活动中,必须强化学报编辑的"四种意识",即把关意识、文化意识、主体意识和精品意识.这对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增强学报的活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身处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编辑作为报纸出版运作的灵魂,无疑对报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提高报纸编辑的意识和理念是办好一份报纸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编辑的思想认识到位,推动报业的前进才会有力。编辑办报的"四个意识",主要为政治意识、策划意识、精品意识以及市场意识。  相似文献   

17.
郝晋 《编辑学报》2001,13(Z1):1-2
通过分析编辑活动在社会文化活动中主体性特征和编辑在编辑活动中所起的主体作用,论证了"编辑主体意识"是客观存在.编辑可在组稿、识别真假论文上集中体现其"编辑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8.
"出版"被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是相当晚近的事情.因此对作为出版之重要环节的"编辑",至今也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通常人们是这样来解释编辑概念的,即"按照一定的方针,设计、组织、选择和加工稿件,为复制、发行做准备的工作".这个释义的关键在于"选择"二字.它意味着在图书出版中从事图书编辑工作的编辑工作者,被赋予了"选择权".  相似文献   

19.
正科技类书刊作为传播科学技术的信息载体,具有专业性强、信息承载量大、读者面相对狭窄的特点。如何保证科技出版的质量,对编辑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科技出版的编辑务必要提高多方面的意识。一、主导意识首先,在爆炸式的科技信息和资讯中,编辑要有意识地去发掘出版热点,有针对性地去策划选题,这样将极大地促进我们的出版,满足读者对知识技术的需要。其次,编辑要有意识地引导作者。通过与作者对稿件立意的选取、篇幅的大小、内容的轻重取舍进行沟通,旗帜鲜明地张扬编辑的选稿取向和出版思想,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禤展图 《编辑学报》2014,26(3):262-264
学术论文出版前,作者撤稿的主要原因是:其自信心不足,一稿多投;编辑服务意识不强,信息传递不及时;期刊出版时滞长,影响发稿时效;期刊影响力低,对作者缺乏吸引力。认为充分挖掘来稿的"闪光点",实行投稿承诺制,提高期刊影响力,是遏制作者撤稿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