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新闻评论著作的百草园中,又一丛郁郁芳草破土而出,这就是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推出的《现代新闻评论(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该书的作者赵振宇教授从事新闻评论的实践和教学近三十年,他曾任长江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文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在报社工作期间,其中大部分时间从事新闻评论的编辑与写作。后来调入大学,给本科、硕士和博士  相似文献   

2.
徐迟先生是诗人、作家,也是编辑家.他的文学编辑生涯,在30年代就开始了.但他主要是以创作名世,老的说法,是编辑之名为文名所掩了.作为诗人和作家,他的60年的创作生涯,为我们的文坛奉献了近1000万字的作品,包括诗、小说、散文、杂文、报告文学、音乐评论、文学理论研究和评论、传记等体裁.这些作品已编辑成《徐迟文集》12卷,文学史上  相似文献   

3.
2007年11月上旬.新世纪第三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在嘉兴召开。与会期间.记者采访了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米博华,请他就有关新闻评论问题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高明勇的新作《新闻的逻辑》是他投身新闻业和职业评论写作十年来报刊文章的合集,全书52篇文章分为“新闻生产”、“职业训练”和“媒介素养”三辑,反映了一位媒体评论员和评论编辑对于当代新闻业和新闻评论运作的深入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网络评论频道的编辑特征及编辑思路——以新浪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蕾 《编辑之友》2010,(2):86-88
网络评论频道是近年来新兴的网络编辑形式,它以网络评论为主要编辑对象,注重营造网络空间开放、自由的文化氛围,以期达到沟通意见、交流信息的目的。网络评论频道的兴起一是和当代我国新闻评论的整体繁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前后,以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宣传社会主义而著称。他不仅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而且是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他的思想影响了五四时期的整个青年一代。陈独秀在五四前后的影响,同他创办、编辑刊物,利用刊物介绍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是分不开的。早在1904年(清光绪30年),他创办、编辑了《安徽俗话报》,1915年创办《新青年》,1918年与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等。这些编辑、出版活动,不仅在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且他在编辑、出版活动  相似文献   

7.
一、单发评论与配发评论。 新闻评论与受众见面,一般是三种形式。一种是单独出台,一种是与新闻结伴,一种是新闻与评论次第闪面。有人说单独出台的评论是独奏,与新闻结伴和先后出面的是协奏。统计数字表明,新闻媒介上传统形式的评论,绝大多数是与新闻报道配合发表的,署名评论单独出台的稍多一些。因此,学会给新闻配写评论,是编辑、记者和通讯员的一项基本功。作为记者、通讯员,掌握了给自己采写的重要新闻报道配写评论的本领,将会如虎添翼,获得更大的自由,取得更大的成绩。作为编辑,给那些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报道及时配写高质量的评论,使新闻与评论相得益彰,产生更好、更大的社会效果,这不仅是作为一个合格的编辑必备的本领,而且是编辑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评论著作的百草园中,又一丛郁郁芳草破土而出,这就是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推出的<现代新闻评论(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这是一部颇有新意的理论著作.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本书的作者赵振宇教授从事新闻评论的实践和教学有近30年的时间.他曾任长江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文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  相似文献   

9.
他是一名编辑。19岁跨进新华社的大门,21岁就走上编辑的岗位。他是编辑。40多个春秋,年年月月,辛勤耕耘,从不懈怠,忠于职守。他是编辑。尽管5年前已经走上副总编辑的领导岗位,仍然实实在在地从事着编辑工作,只不过经验更丰富、眼光更开阔了而已。他是一名名副其实的编辑。组稿、编稿、拟按语、写评论、为记者出谋划策、组织指挥战役性报道……数不清的稿件从他手中经过,由“毛坯”变成了“成品”,由“成品”变成“精品”,有的经过他画龙点睛,提高了作品的品位。多少年来,他与记者一起采编了一批又一批新华社好新闻,甚至全国好新闻,记者的名字登报、上广播,受到通报表扬,而报纸上却看不到他的名字。当首届韬奋新闻奖评选结果公之于世时,熟悉他的新闻界同行们并不感到突然,许多人不由自主地说:“他当  相似文献   

10.
我赞成一位新闻界同行的说法:“衡量一个记者、编辑的水平高低,要看他会不会写新闻评论,或者说有没有评论头脑。由此推论,一个有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人,如果也能有点评论细胞,或者经常磨磨笔头,那么他一定会受益终生。在迈进这一新的领域的入口处,有本书可以给我们当“向导”,这就是《怎样写新闻评论》。该书的作者于宁、李德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生,毕业后,到人民日报工作近  相似文献   

11.
李铁锤 《编辑之友》2013,(1):109-111,122
在陈独秀的报刊生涯中,其创办及协办了《安徽俗话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十几种报刊,这些报刊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他的平民报刊编辑思想。中国文人向有托物言志的传统,因而,梳理其编辑思想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他的思想。同时,在平民化报刊蓬勃发展的今天,对他的平民报刊编辑思想的研究也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总编辑应是第一编辑韩克顺对于报社的总编辑,有人主张要当评论主笔,有人提出应做首席记者,这些都是属于写的范围。笔者认为,总编辑也是编辑,他应当是报社的第一编辑。总编辑是报社的总策划、总导演、总设计师,从报道计划的制定、重大报道的组织,到美术摄影、版面安...  相似文献   

13.
刘鹤  陈伟成 《新闻实践》2008,(2):30-32,33
郁达夫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代文豪,但是他从1939年1月至1942年2月在南洋期间,很少创作文学作品,而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新加坡《星洲日报》的副刊编辑和新闻评论的写作中。据不完全统计,这段时间,他共撰写了462篇包括社论、政论、随笔、演讲辞、启事、文艺评论、译文、诗及书信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一位报道员把一篇刚写完的言论交给老新闻干事或报纸编辑,对方看完之后往往会对他说,言论选题不太好,要他选“值得评论的话题”写。那么,什么样的题目才是“值得评论”的话题呢?这是个评论的选题问题。众所周知,选题是决定言论成败的关键,对小言论而言尤其如此。题选好了,言论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如果题目选得不准,即使论述再精到,分析再透彻,也难免被“枪毙”。一个话题是否“值得”评论,是作者、编者对该选题作出的新闻价值的判断。从心理学角度讲,作为一种价值判断,而且是短时间内必须作出结论的价值判断(这是新闻评论时效…  相似文献   

15.
赵永华  李璐 《新闻前哨》2013,(8):115-116
1850年出版的《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办的德文杂志,面向德语区发行,出版地汉堡,而编辑地点则是英国。当时马克思和恩格斯流亡在英国,英国工人宪章派月刊《民主评论》(全称"不列颠和外国政治、历史、文学民主评论",Thedemocratic review of British and foreignpolitics,history,and literature)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影响下,相当程度上成为《新莱茵报评论》的简易英文版。《民主评论》1849年6月至1850年9月在伦敦共出版了16期,主编为乔治·哈尼(George Julian Harney,1817-1897)。他是英国工人运动活动家、宪章派左翼领导人,1842年末起担任宪章派主要机关刊物《北极星报》的编辑,恩格斯是该报的撰稿人。两人在1843年结识,此后哈尼的活动深  相似文献   

16.
吴平  李文邦 《出版科学》2014,(2):101-104
编辑报刊是青年毛泽东革命活动的重要内容,主编《湘江评论》是毛泽东编辑实践的开端。《湘江评论》受五四运动的感召应时而生,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宗旨,宣传了革命精神,具有思想进步、语言通俗、形式美观等特点,被公认为是当时最出色的革命刊物之一,影响深远。编辑《湘江评论》体现了青年毛泽东思想是在实践中走向成熟与不断完善的。  相似文献   

17.
“评论味”     
湖北日报一版《楚天论坛》的编辑,在一次来信中谈到,他们的论坛,要追求“评论味”。虽然他信中未阐明何谓“评论味”,但已使我感到新鲜。多年来,报刊上议论如何写好新闻作品时,多提  相似文献   

18.
我省13家县(市)报纸从事评论写作与编辑的同志,于7月10日至11日聚会丹阳市,探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闻评论写作的问题。此次研讨会由江苏省县(市)报研究会和省新闻学会联合召开。与会者在研讨中一致认为,评论是县(市)报纸的灵魂和旗帜。要办好一张报纸,先要抓好评论工作。同时,学会写评论,也是记者、编辑当合格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有助于提高自身的采写、编辑水平。与会者指出,要提高县(市)报纸的评论水平,一定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信息     
全国新闻评论理论研讨会暨中国新闻评论学会筹委会于4月18日至24日在武汉和长江轮上召开。与会者分折了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认为是危机与希望并存的局面。全国著名新闻评论员、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范荣康同志说,我国的报纸一向是以评论有力著称的,然而近40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新闻评论的“轰动效应”却渐趋弱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专栏评论、署名评论的兴起,面貌有所改观,但从总体上看,新闻评论仍不尽人意。尤其作为主体评论的社论、评论员文章陷入低谷,观念、题材、形式模式化,逐渐失去受众,需要来一次“救亡”。他认为这次会议应该是一次“救亡会”。大多数代表主张,在  相似文献   

20.
恽代英是我党早期杰出的政治家、宣传家,又是成绩卓著的报刊编辑工作者。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曾负责编辑“少年中国学会丛书”,创办或主编过《光华学报》、《学生周刊》、《武汉星期评论》、《中国青年》、《新建设》、《红旗》等十多种颇有影响的报刊,积累了大量的报刊编辑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