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6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 法律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在不同区域范围,由于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法律体系。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古罗马留给人类的文明成果之一,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通过对罗马法体系发展、完善的过程学习,使学生形成尊法,守法,护法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2.
在我眼里,古老的秦淮河,更像是一首歌谣,几百年、几千年过去了,当时的繁荣、当时的战乱、当时的文明,依旧蕴含在歌词中,从那如梦如幻的曲子中静静流淌出来……  相似文献   

3.
顾茜 《生活教育》2011,(3):67-68
在我眼里,古老的秦淮河,更像是一首歌谣,几百年、几千年过去了,当时的繁荣、当时的战乱、当时的文明,依旧蕴含在歌词中,从那如梦如幻的曲子中静静流淌出来……  相似文献   

4.
陈超 《历史教学问题》2006,(4):50-52,19
在罗马文明发展史上,作为“罗马美德”的忠勇爱国、节俭朴实和自立自强,曾经铸造了罗马帝国的辉煌,但随着帝国的强盛与繁荣,这种为世人备加称颂的传统道德却迅速沦丧,崇尚奢华、腐败堕落成为促使罗马帝国走向衰亡的催化剂,古罗马的兴衰对后世具有振聋发聩的警世作用。  相似文献   

5.
罗马法以其契约制度而闻名,近代民法以其法律行为制度而称著。但两者有着深厚的历史联系,法律行为是在罗马法契约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方面,近代法学家抽象概括罗马契约制度,赋予法律行为制度现代性的特点;另一方面,罗马法契约中的私法自治原则和设权性特征也为法律行为制度所继承。两种制度都是当时私法体系的核心;都体现出对个人自由、私法自治的保护;都是商品经济和资本社会的产物;都为各自时代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如果从空中俯瞰,在地中海的浩淼烟渚上停泊着“三叶扁舟”,从东往西,分别是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和伊比利亚半岛。它们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地域,都曾经有过灿烂的文明和无限的风光:最早是在巴尔干,升起古希腊文明的荣光;紧随其后的是亚平宁,展现古罗马文明的辉煌;最后是伊比利亚,  相似文献   

7.
地中海位于亚、欧、非三大洲之间,四周被大陆紧紧环抱,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地中海沿岸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有古代埃及的灿烂文化,有古巴比伦王国和波斯帝国的兴盛,更有欧洲文明的发源地爱琴文明和希腊文明,以及公元2世纪时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古罗马文明。历史已经成为过去,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可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在地中海及其周围发生的一系列奇怪事件却使地中海再度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建筑也疯狂     
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罗马斗兽场……人类的建筑史辉煌无比。现代建筑又会是怎样的面孔呢?今天,我们就带同学们去世界各地转转,看看那些有点"疯狂"的建筑,从心灵聆听这些另类的凝固的音乐,体味设计师的智慧、勇气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巴洛克建筑师们一直以文艺复兴的大师们为榜样,前期的巴洛克建筑大师传承古罗马建筑的理性思辨,延续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建筑观,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但是他们的追随者却没能够同前辈大师们一样辉煌,逐渐陷入了手法主义和样式主义的表现形式中,与先辈们的设计理念渐行渐远,走上了一条非理性之路.巴洛克建筑有七个特征:华丽性、浪...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现象.自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直到近现代的许多思想家与史学家大都认为,基督教对西方文明的影响基本上是消极而又黑暗的.如果将基督教放在西欧从古典时代走向封建时代这一历史大转变过程中,作客观冷静的历史主义分析,那么,关于基督教对西方文明的影响,就会是一种相反的结论,即基本上是积极而又光明的,其中至少有三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在罗马帝国腐朽衰亡之际,基督教作为"救世福音"抚慰,安定了人们的灵魂与精神;二是基督教的修道士和神学家们以变态、扭曲的方式,保存并延续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三是基督教的教会、教区和修道院等机构,成为日耳曼民族建立和扩大其政治统治、恢复生产并发展社会经济的组织借助.基督教在这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几乎都具有一种唯一的和不可替代的性质.因此,基督教是西欧在古典时代末期和封建时代前期重塑文明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11.
纵观整个西方历史发展来看,西方的音乐艺术发展时间最早,而且一直独领风骚,她灿烂辉煌的音乐艺术足以构成一幅绚烂无比的历史巨卷.在这一辉煌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大量的伟大的杰出的音乐巨匠们,他们为这一历史巨卷的形成贡献了许许多多的点睛之作,所以才能成就谱写世界音乐历史最为辉煌和大气的篇章,他们精心创作的作品已经成为几个世纪以来后人研究的典范,已然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中最珍贵的瑰宝,他们对于音乐艺术的诠释和解读所达到的高度和深度是后人无法比拟的.在整个西方音乐历史这个大花园中,西方声乐艺术就像花中之王一样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着重介绍了欧洲古代(一般指古希腊时期和古罗马时期)音乐艺术中声乐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公元一世纪前后,位于欧亚大陆文明地带东西两端的中国秦汉、古罗马在纪念性雕塑上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就其纪念性雕塑的城市公共性而言,两者存在巨大的差异.在古罗马,城市纪念雕塑主要被置于整个城市的大环境中,和其他公共场所发生有机的联系,而在中国秦汉时代,缺乏像古罗马纪念雕塑的公共性特征,而是形成以陵墓雕塑为中心的纪念雕塑,依附于各种墓葬建筑而置于墓前或埋于地下,这与这一时期的罗马和秦汉的城市功能、宗教文化、社会阶层结构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根植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秦汉、古罗马的雕塑艺术在欧亚大陆两端交辉相映,为后来的东西方雕塑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和走向,展现了东西方文化各自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建筑是文化记忆的媒介,它既能传承历史,又能在社会应用中构成过去,从而与文本一样,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架起了桥梁,威尼斯建筑风格的演变是对这一观点的很好注解。威尼斯建筑历经拜占庭式、哥特式、古罗马以及文艺复兴风格的影响,它们在某个时期的广泛流行与当时威尼斯具体的政治诉求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十六世纪,在欧洲受基督教冲击的天主教,急需寻找欧洲之外的传教场所,于是一批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到中国,他们除传播基督教文化外,也带来当时西方的一些哲学科学知识和器物文明。在这次中西文明的相遇和交流中虽然发生过冲突,但耶稣会士也传递了大量的中华文化信息给欧洲,包括不少的儒、道经典著作,这一交流,曾一度引起欧洲的中国热,也影响了一批欧洲启蒙时期的思想家和改革家,有力地推动了欧洲的启蒙运动和中国文化的传播,为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块古老的土地,曾经在历史长河中镌刻了无数辉煌的年轮;这又是一座充满着神奇和活力的城市,时代之神正编织着美丽的梦想。走近她,你会为她历史遗存的完美博大所震叹,又会为现代建设的勃勃生机所感喟;走近她,你会发现这完全是一部活的史书,展现在眼前,一幕幕翻开来,刻录了一个民族前行的脚步。这就是西安,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亦是当年意大利探险家笔下《马可波罗游记》中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东有罗马,西有长安”是西安在世界历史地位的写照。至今,西安与世界名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同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相似文献   

16.
泰山羊氏家族为魏晋时期高门。主要人物是羊祜、羊忱和羊欣。主要贡献除了除作方面,更重要还在于羊欣的书学理论文章《采古来能书人名》提出的美学思想,其文中还有一个重要贡献,即开启书法品评之风。总之,羊氏家族在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方面对当时乃至后世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7.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辛亥革命后新文化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和艺术家。除了在文学与美术方面有相当的研究与大量的论著外,亦对音乐有着深厚的造诣,并以一个音乐教育家的身份对西方音乐在中国的普及与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丰子恺先生重视以钢琴为主导的音乐教育,在半个世纪前便有着"艺术可以兴国"的先进思想,对于21世纪我们的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中的钢琴教学,至今仍具有启示、借鉴和指导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巴洛克建筑师们一直以文艺复兴的大师们为榜样,前期的巴洛克建筑大师传承古罗马建筑的理性思辨,延续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建筑观,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但是他们的追随者却没能够同前辈大师们一样辉煌,逐渐陷入了手法主义和样式主义的表现形式中,与先辈们的设计理念渐行渐远,走上了一条非理性之路。巴洛克建筑有七个特征:华丽性、浪漫性、激情性、运动性、空间性、综合性、宗教性,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脱离了现实生活。今天我们朔洄历史深处,探究巴洛克建筑师对建筑创作的理念和动因,让我们重温经典,启发设计,为新时代的建筑和室内设计提供可借鉴的创新思维与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9.
诺邓也称"诺邓井","井"就是盐井。据唐代史料记载,这里最迟在唐朝就已经凿井制盐,是一个典型的以盐井为生存依托的村落。两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大理诺邓村灿烂的建筑文化艺术。古建筑星罗棋布,同时还较完整地保留了山地白族原生态文化。村中现代民居建筑不多见,却保留着大量的明、清两朝建筑和著名的玉皇阁道教建筑群。在这里,你能感悟到诺邓千年古盐井文化曾经的辉煌,更会为她那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由衷地赞叹,当然,也会为她多  相似文献   

20.
长期无文字民族的文化传承必须通过媒介来实现,如通过服饰图案、建筑样式、口头文学故事、歌曲演唱等。其中,音乐特别是歌曲这种媒介是其实现本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形式之一。大花苗古歌的音乐以"自然律"为律制基础,以四声羽调式为族群核心音调。其唱腔高亢苍凉、旋律起伏曲折,歌词以诗歌形式为主,内容包络万象,集中体现了大花苗人的审美情趣、生活习俗、民族信仰和价值取向等,是其族群千年恒守的精神家园。大花苗古歌具有"族群音乐记忆"属性,也正是通过这一属性,使得这个长期无文字民族的传统民族文化得以较为系统地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