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林 《新闻前哨》2005,(9):36-37
报纸的副刊,在中国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它是由报纸的编辑们在新闻的后面刊载少量的旧体诗词和散文、随笔、小说等文学作品逐步发展起来的。从第一份正式的报纸副刊《字林沪报》附出的《消闲报》创刊到现在,中国报纸的副刊走过了一条漫长的道路,在新闻史上,形成了一条绵延不绝亮丽多彩的风景线。报纸副刊培养了好几代的青年作家,同时也教育和滋养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报纸读者。  相似文献   

2.
简敏 《新闻前哨》2007,(1):43-45
中国报纸分设副刊可以上溯到1875年上海《申报》在新闻版面之后公开征求“骚人韵士”的“短什长篇”,刊登“天下各名区竹枝词及长歌纪事之类”。1911年,《申报》设《自由谈》,并将之作为一个长期的栏目固定下来,由此,副刊正式定型。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一开始就是与报纸副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文化运动中的四大副刊——北京的《晨报副镌》、《京报副刊》;上海《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名家荟萃,佳作不断,共同形成了中国文艺副刊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这时副刊摆  相似文献   

3.
联系专业作者是报纸办好副刊、专刊的必备条件,是一项基础工作。以报纸副刊而言,报业发展史上没有哪一家报纸的副刊依靠自由来稿而办得有声有色。中国报业史上副刊的辉煌期恰恰是副刊编辑与专业作者联系极为紧密的时期,如五四运动之后的四大副刊、20世纪30年代申报的副刊《自由谈》等。在当今网络资讯发达、媒体写作系  相似文献   

4.
研究背景:自中国报纸行业发展至今,涌现出许许多多种报纸,《南方周末》曾被称作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其副刊也备受人们关注。研究目的:总结出的《南方周末》副刊的几大特点。研究方法:本文是通过阅读大量现中国主流报纸的的副刊,对比总结出的《南方周末》副刊的几大特点。研究结果:总结出《南方周末》副刊的四大特点:南方周末精神、文化气息、创新意识、思辨精神。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平面媒体中的报纸副刊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报纸副刊现阶段面临的内外环境,并对《南方周末》新媒体探索思路给予解读,进而分析报纸副刊数字化改革的可行性,认为当前报纸副刊的发展可以效仿《南方周末》的新媒体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6.
凌灿 《新闻世界》2009,(6):90-91
本文试论报纸副刊和新闻的区别,以及与文学杂志的区别,并试以《北京晚报·五色土》为分析对象,探索报纸副刊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从1897年第一张报纸副刊——《字林沪报》附张《消闲报》问世,到目前报纸副刊形态的多元格局,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大转型、大变革,报纸副刊走过百余年的发展道路。百余年来,报纸副刊以其独特的文化传播方式,丰富大众精神生活,推动思想文化革命,传播新文学,已经成为滋养民族文化的一条血脉。  相似文献   

8.
副刊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闻、评论和广告共同构成一张完整的新闻纸。在中国报纸副刊诞生以来的百余年里,名刊名篇层出不穷,副刊编辑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以史为镜,鉴史知今,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新华日报》副刊的新  相似文献   

9.
张素春 《青年记者》2007,2(12):29-30
纵观我国报纸副刊的发展史,“五四”时期以四大副刊为代表的综合副刊的出现,开创了我国副刊富有思想性和战斗性的光荣传统,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看,它都是我国副刊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一段时期。而四大副刊之一的《京报副刊》作为综合性的文艺副刊,在当时大大地强化了新闻传播的文化深度和思想力度,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文化启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民 《当代传播》2000,(4):60-62
一、港报副刊在香港报纸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 ,香港报纸竞争愈演愈烈 ,各大报纸纷纷用增加版面等手段来吸引争取读者。在各行各业新闻与过去大致相同的情况下 ,香港报纸增加版面的做法 ,大都是一方面将新闻细分 ,一方面做大量的副刊。随机查阅2000年1月4日的几家港报 ,《东方日报》已有8叠116个版 ,其中 ,副刊占整张报纸的3/5强 ;《星岛日报》有4叠100多个版 ,副刊约占整张报纸的2/3 ;《太阳报》有7叠90个版 ,副刊约占整张报纸的2/3。粗略翻阅香港报纸 ,可以发现港报对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介绍报道 ,已经到了详尽的…  相似文献   

11.
一、6月1日至2日,我作为评委,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复评暨’2000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评选。这次评奖活动,是自1998年首次将报纸副刊作品纳入中国新闻奖系列以来,举行的第4次评奖。为了与中国新闻奖的总序数保持一致,采用了统一的“第十一届”序号。在全国2000家左右公开发行的报纸中,大部分都辟有文艺副刊。随着报纸为适应人民越来越丰富的文化生活需要作出的调整,以及报纸多版化的发展趋向,报纸文艺副刊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中国新闻的最高奖项中国新闻奖评委会,顺应副刊发展…  相似文献   

12.
报纸有副刊是中国报纸的重要特色。作为一个地区主流舆论阵地的报纸,无论是作为党委机关报的日报,还是都市类报纸的晚报,都必须切实重视报纸副刊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努力提升报纸副刊的质量和水平。回顾和总结《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多年的办报历程和经验教训,办好地方报纸副刊都必须突出本土特色。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报纸副刊纷纷从报纸上消失。保存下来的副刊则悄悄地改弦更张——从主要刊发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等变更为主要刊发生活随笔、杂文、寓言或不拘形式的一些短文甚至句子。为了与传统意义上的副刊进一步明晰差别,其中一些副刊的版名亦弃旧更新,如有的副刊启用了诸如《生活笔记》、《生活手记)、《城市笔记》、《白话人生》等版名。这些副刊强调:文章为“记录体”,保持非创作性,亦在反映大众生活的原味(非艺术化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报纸的副刊起源于清末.最初称为副张或附张。1897年11月24日,《字林沪报》出版附张《消闲报》,随报附送.是最早的副刊。现在,副刊已成为我国报纸的一大特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富有教育意义,而且能够开阔视野,启迪智力,增长知识。  相似文献   

15.
针对报纸副刊业呈现出的"传媒套娃"①现象,本文以《重庆晚报》为例,从报纸副刊的定位和创新两方面入手,分析《重庆晚报》在报纸副刊同质化的今天如何因地制宜,找到提高报纸副刊影响力的方法,提高报纸副刊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周英杰 《传媒》2015,(9):29-30
以刊登文艺作品为主的副刊是中国报业的特色之一.中国报纸的副刊起源于清末,最初称“副张”或“附张”,被中国新闻界公认的最早的副刊是由英商字林洋行创办的《字林沪报》于1897年11月24日编辑出版的《消闲报》. 随后,这一独具中国报业特色的传播形式,不但在广大读者群中生根开花,而且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宣传新思想、向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一批有深远影响的报纸副刊,如《申报》的副刊《自由谈》、《晨报》的副刊《晨报副镌》、《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京报》的副刊《京报副刊》等.  相似文献   

17.
副刊新闻化的口号提出由来已久,从中国报刊发展史中我们可以了解其端倪。新时期,报纸副刊如何新闻化运作就是一项比较实际的问题。《唐山晚报》副刊近年来在此方面做过许多尝试和努力,并积累了一定经验。笔者担任副刊编辑多年,体会良多。  相似文献   

18.
一、旧时报纸的副刊人们通常把报纸叫做新闻纸,凡读 “ ”报,也总是先浏览要闻。可也有这样的人,拿到报纸, 只是瞟两眼新闻就直接往后翻,一直翻到他平时感兴趣的副刊才停下来,开始津津有味地阅读。报纸的副刊是否和“正刊”同时诞生,未加考证,不敢妄言。但报纸的副刊和“正刊”同样声名远播、影响久远的则不乏其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报界以四大副刊最为著名。它们是:北京晨报副刊、京 《 》《报副刊》,天津的民国日报·觉悟,上海 《 》的《时事新报·学灯。仅以晨报副刊为 》 《 》例,即可看出当时副刊…  相似文献   

19.
江淑峰 《青年记者》2007,(24):60-61
报业有句行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可见报纸副刊的作用非同小可。从新文化运动中《学灯》、《晨报》、《觉悟》和《京报副刊》,到报业激烈竞争下各大报纸的副刊,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光明日报》的《东风》、《文汇报》的《笔会》、《解放日报》的《朝花》、《北京青年报》的《天天副刊》及《羊城晚报》的《花地》、《晚会》等等,  相似文献   

20.
蒋海燕 《传媒观察》2004,(12):60-61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相得益彰,有的副刊甚至成为一张报纸的品牌栏目,如北京《晨报》的“晨报副镌”、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沈从文编的《大众报》文艺副刊等,还有20世纪60年代的《羊城晚报》的“花地”,80年代《新民晚报》的“夜光杯”,都曾拥有大批的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