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口大量进城打工成为最具社会经济影响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农村劳动力的一次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一次转移,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产业升级和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新阶段,必须积极创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思想,推进城乡统筹,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进行了分析:一、农村劳动力的一次转移简析;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由农耕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必然;三、政府和全社会要大力推进和促进农村劳动力的二次转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城市对农民工的需求不断增加,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大军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广大的从业农民工中,技能偏低、素质偏低、收入偏低的“三低”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成了进城务工农民的代名词。在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决策实施过程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偏低、求职就业难、就业稳定性不高成为摆脱“三农”困境的一个瓶颈。据最新的统计,全国有4.8亿农村劳动力,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达4.2亿,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88%,也就是说,近九成的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目前,在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已达1.2亿人,参加过就业培训的仅占不到30%。而在已经培训的农民工中,技能性培训的比例又远远低于岗位适应性培训,从业农民工的技能状况堪忧。另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是农民工从业数较多的产业,农民工达到职工总数的50%以上。我们的忧虑是,如此庞大的产业职工队伍中,  相似文献   

3.
如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出现新动向——在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同时,不少先行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陆续带着信息、技术、资金、项目等回乡创业。这些“衣锦还乡”的农民工带动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推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作为产业工人的农民工的现状及权益维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乡镇企业吸纳就业能力逐步下降,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空间愈来愈小,农民离乡外出就业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据统计,2000年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人数为8400万,2001年为8961万,2002年为9400万,2003年为9820万,以平均每年500万的数量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职业教育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目前大量的农民走出农村,进城务工,被称为"进城务工人员".他们的基本情况如何?所从事的行业主要有哪些?为此,笔者采访了江西省宜春市竹亭乡(江西是中国输出农村劳动力最多的省份之一,而竹亭乡的50%左右的青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打工收入也是人们收入的主要渠道,因此具有较大的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部分家庭和乡镇管理者.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一国工业化过程中所必然发生的经济现象。也是每一个国家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时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人类历史进步的一种规律.是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根据入口学理论中“人口流动高位移规律”,劳动力总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移,由生存条件差向生存条件好的地方转移,由劳动收益低向劳动收益高的区位转移.由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转移.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在我国,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传统农区农村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早已是一种客观存在。探讨传统农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对制定积极的农村劳动力政策、有序的转移农村劳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演变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国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经历了从严格控制农村劳动力进城到允许并鼓励农民进城、控制农村劳动力盲目流动、引导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有序流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这样一个变化过程.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状不容乐观,政府还须进一步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致力于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以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农民已由过去分散、跑单帮式的流动进入家庭化人口流动阶段,许多城市都出现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化现象。2003年举家在外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为2430万人,占所有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的21.3%,家庭化比例已经达到相当程度,且目前仍呈进一步增强趋势。“家庭化”过程的直接结果就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数量的急剧增加。由此引发了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在内的一系列相关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民培训:问题与期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全国每年跨省、区、市外出务工人口多达4500万人次。在农村人口不过400万的西部省区宁夏,2002年其农村劳务输出总量也达到了50多万人次,劳务输出在其相对落后的固原地区被视为经济的助推器,农民把它当作“铁杆庄稼”。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闻大中认为,随着全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今后20年,全国至少有2亿~3亿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进城农民在逐年增加,但是大量没有经过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涌向某些特定城市,又使这些城市一时难以消化,给双方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故而,一些关心“三农”问题的学者建议政府在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加快农村人口的流动转移,促进提高城镇城市化方面,应做好更充分的服务工作,以使农民就地创业,能有一技之长,在市场上有竞争力,收入稳步提高。稍远些的政策背景还有,两年前教育部就发出了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通知;三年前劳动保障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农业部、科技部、建设部、水利部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就决定,实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试点的任务之一就是在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多、外出务工人员规模较大的地区,以及输入劳动力较多、外来务工人员规模较大的地区,开展农村富余  相似文献   

10.
只有让大部分农民从大山中走出来,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山区的落后面貌。然而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贫困山区农村劳动力外出流动的比例要低出很多.主要原因在于贫困山区农民外出流动的收入很低而成本高昂。在农民走出大山的过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更多的农民走出大山,贫困地区的农村职业教育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正在经历从农村、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转型的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户籍制度的松动使得我国农村地区的大量劳动力进入到城市生活和就业,但农村转移劳动力普遍文化水平较低、专业技能缺乏,其较低的人力资本存量使得他们在城市中的就业和生活举步维艰。为了提高其在城市中谋生的能力,必须面向广大农村转移劳动力进行必要的就业与创业教育及培训。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省农村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2001年,我省组织实施了“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和“百万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工程”。2004年,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提出在全省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00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后,我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大预备劳动力培训步伐。这几项工程的实施,对于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石家庄市周围地区农村外出劳动力就业层次较低,外出具有稳定性、周期性,有组织外出比例较低,流动半径小。劳动力外出动园在于对外出预期收益与流动成本对比做出的理性选择。应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4.
一、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基本现状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长期由农村吸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进入城镇。到了90年代。这种“离土不离乡”由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方式已趋饱和。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开始跨省、跨地区流动,到沿海地区和大城市,成为“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农民工)。据统计,2003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达1.14亿人.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当前随着新城镇化的推进,转移进城的农村劳动力亟须提升职业能力以适应产业经济发展需要.文章从梳理新城镇化建设、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教育的关系入手,通过对新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结合国外成功案例,提出充分发挥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完善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教育相关保障措施;加强各类企业使用和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双主体作用;引入第三方职业教育与培训监管机构等措施,以期有效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0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农民的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明确强调,增加农民收入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提出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和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批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不仅给城市带来了更多的社会问题,也造成了当地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的进程.为了适应农村劳动力市场这种前所未有的变化,必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采取多予少取政策,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从而有效应对农村劳动力市场的机遇和挑战,推动农村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外出既对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又对农村土地的利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文章以重庆市为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具有外出的对象以青壮年为主,且文化程度较高,主要方式是亲属朋友、中介机构介绍和自发外出,外出从业领域相对集中等特点,外出的原因有制度障碍减少,农村劳动力人均耕地减少从而产生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等。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对农村土地利用产生了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影响。最后针对不利影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华池县是一个十年九旱的山区农业县,全县农业人口11.12万人,农村劳动力5.74万人,长期以来,农民习惯于在家乡务农,很少外出打工,近年随着农村退耕还林和封山禁牧工作的不断实施,使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脱出来,成为富余劳动力。为了使他们能及时掌握实用技能,尽快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县农广校充分发挥办学体系多、培训方法灵活、贴近农民的优势,从2004年开始组织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总结两年来的工作,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定位在目标、社会功能和投资主体上的偏差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消极影响,认为在当前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制度的调整,将农村的职业教育作为顺应社会发展进程的推进手段,来推动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