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交媒体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就公共议题发声的新平台.处于社会中间位置的中产阶层在社交媒体上意见表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是政治传播和新媒体变革中值得关注的议题.通过分析问卷调查到的数据发现,目前中产阶层在社交媒体上的表达频率较低,且意见表达行为大多停留在点赞转发等浅层次上.议题关注度对中产阶层意见表达具有较大影响力,对时政新闻越关注的中产者越倾向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一群体的内在效能感显著高于外在效能感,而外在效能感对中产阶层的意见表达频率产生了正向影响,内在效能感则不具影响力.这说明中产阶层虽然对自身知识和能力较有信心,但会觉得自己的表达产生不了实际作用而趋于沉默.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中国舆论形态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声势浩大的网络舆论背后,是众多网民的意见表达,因此,通过对网民意见表达的影响因素研究,可以对网络舆论的本质有更加深刻的洞察.网民意见表达影响因素中,议题属性和网民社会心理是两个重要研究视角,本文将这两个视角整合在一起,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方法,验证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就网民意见表达而言,议题属性影响程度相对较大,尤其是其中的议题相关、议题知识,表明网民倾向于对自己比较熟悉的议题发表意见.网民社会心理视角下的变量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只有理性程度对于网民意见表达意愿影响较大.因此,媒介议程设置对于公众议程的改变是有效的,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合理披露媒体信息,就有可能实现民意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微博、论坛等网络渠道都是网民表达意见和情绪的宣泄场,而明星事件因其具有新闻价值中的显著性从而能引发天然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王宝强离婚事件"的分析,发现"刻板印象"群体狂欢"意见领袖"等都是影响其舆情生态演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在上海大学生群体中进行的一项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描述他们网络意见表达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特别从"沉默的螺旋"理论出发,从概念上区分"意见气候感知"的不同层次,并探讨其对网络意见表达的不同影响。结果发现:在体现"意见气候感知"的不同维度上,与社会上多数人意见以及与多数网友意见的一致程度等,对网络意见表达并无显著影响;而与主流媒体意见的不一致、以及与家长意见的不一致,对大学生的网络意见表达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研究结合质化访谈对这些发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生活中有许多具体实际的、关乎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市民有意见有想法有怨气,却苦于无处诉说和发泄。网络恰恰是他们表达心声反映意见提出看法的最好平台和地方,他们在这里可以不顾及任何人的意见和观点,把他们想说的一吐为快。从另一个意义上说,网络也为政府和部门领导了解民情听取民声提供了渠道。政府、部门可以从网站上掌握社会舆情动态,了解网民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便于引导和决策。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社会思潮、社会矛盾、社会热点等问题和新媒体现代传播方式聚集交融,青年学生的意见表达在新媒体环境中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传统媒体环境的特征,他们的诉求及表达方式、他们利用种种新媒体手段的话语特征及策略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本文针对新媒体环境中青年学生意见表达的影响力现状、意见表达的方式及特征,如何开展舆论引导等核心问题,采用内容分析方法,研究得出:青年学生在微博上意见表达较为活跃,但未形成线上线下广泛联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成熟互动的态势,对高校的形象影响以中立为主。青年学生通过微博平台大部分是娱乐八卦、无中心式的围观和抒发个人情感,在此之余关注社会议题、教学、管理制度和后勤等内容,表达意见相对理性,在方式选择上运用图片视频、故事与案例为主。对青年学生利用新媒体的舆论引导要克服"官本位"思想,避免呆板单调的灌输,可利用新媒体特色开展针对性的议题设置以及意见回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2009年对上海市城市居民所展开的问卷调查数据(n=2,910),比较网民和非网民之间的(1)人口和社会地位特征,(2)媒介使用频率和时间,以及(3)对媒体表现的评价.这项研究涉及"数码沟"、媒体间的竞争或补充关系、媒体评价等理论问题,并从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这个角度探讨这些问题.结果显示,网民比非网民拥有更多的经济和教育资源,也更年轻;网民与非网民收看电视时间相当,但网民比非网民使用其它传统媒体的频率和时间都高于非网民;网民与非网民对媒体的评价都倾向正面,但网民对网络的评价比非网民更高;网民对网络论坛或博客在体现民众利益和表达民众心声这两方面的评价高于他们对传统媒体在相同方面的评价.这些结果说明,一方面,网络媒体资源的分布体现了社会经济不平等的结构性特征:另一方面,网络媒体的普及也丰富了人们的媒介储备(media repertoire),并通过人们的使用经验而影响他们在评价媒体时所考虑的要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微博为例,探讨新型社交空间内综合性公共议题的意见表达特征。研究表明,经济越发达地区的居民具有越高的议事需求,人们的意见表达意愿符合地理接近性原则;而粉丝数量与账号是否经过认证是决定意见传播影响力的重要因素。研究还发现,男性具有更高的意见表达意愿,但其影响力并没有显著高于女性。此外,与男性相比,女性更愿意针对日常休闲类的话题生产并传播意见。  相似文献   

9.
探究社交媒体用户观点形成机理,揭示影响网民观点形成的重要因素,可深入理解网络用户的行为模式,洞察网络舆论本质。文章以“双减”话题微博数据为数据源,基于主题模型和机器学习的情感分析方法挖掘用户观点;从意见氛围、社交关系、前期行为特征和用户属性等维度构造特征变量,基于LightGBM建立不同主题下的情感预测模型,采用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对特征重要性进行排序,发现影响网民观点形成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前期行为特征对用户观点形成的影响最大,意见氛围次之,社交关系即好友关系影响较弱;个体在情感倾向上更易跟随规模较大的传播主体,而不是崇拜权威。  相似文献   

10.
仅仅十多年时间,互联网在中国就拥有了逾4.5亿的使用者,凸显了国人对这一新技术的情有独钟。借助互联网这个民意表达的快速通道,广大网民关注公共事务、加强政治参与,表达意见、维护权利的途径更为通畅。然而,广大网民在越来越享受在线生活的同时,也不时遭遇意想不到的误导甚至伤害。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已经成为网民意见的聚集地,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热词"呈井喷状爆发,其所表达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词语本身的字面含义,成为网民对社会现象的某种态度和看法的代名词.其中"打酱油"、"俯卧撑"、"躲猫猫"一类网络热词的传播,折射出网民参与公共事件、表达意见的隐衷.  相似文献   

12.
沉默的螺旋与意见表达——以“抵制家乐福”事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抵制家乐福事件为调查议题,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关键命题进行了一次中国大陆情境下的实证检验。研究在较大程度上证实了孤立恐惧对意见表达的影响,同时亦检验了交流忧虑、议题重要性、自我效能感等因素对意见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了对意见表达进行概念分解操作的必要,发言和沉默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周葆华 《当代传播》2013,(2):41-44,48
本文通过在上海进行的问卷调查,系统考察新生代农民工在面临劳动权益和生活情感两类实际问题时通过三种空间的表达意愿。研究发现:当遇到实际问题时,新生代农民工表达意愿整体较高,其表达呈现"人际渠道—新媒体—机构渠道"递减的差序格局。网络新闻和网络交往对新媒体渠道的表达意愿有显著影响,其对线下渠道的表达则主要体现为间接而非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浪微博是当下最具代表性、普及率最高的网络社交平台,它从最初的网民记录生活点滴、搜索感兴趣信息的个人空间,逐渐变为自主表达意见、参与公共议题讨论的公共平台.我们的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的关键期,各种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微博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交场所便汇集了各种突发事件和公共议题,形成一个巨大的多元舆论场,对网民关心的话题进行大规模的讨论.在舆论形成与发酵的过程中,意见领袖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他们拥有庞大的关注者和话语权,把舆论走向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或将事件"反转"成另一种结局.在发生重大事件尤其是负面事件时,意见领袖要认清自己肩上承担的社会责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促进构建理性、平和的社会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5.
微博意见领袖作为微博舆论场中的核心节点,其影响力和号召力有目共睹。但政商的控制、微信的挑战、污名化等因素仍制约微博意见领袖的意见表达。面对现实困境,微博意见领袖需以自律意识和行动来维护其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和个人传播手段的日益便捷化,博客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互联网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一些官员纷纷开起博客,以博客文章表达尊重网络民意,架起与网民沟通的桥梁。本文对"官员博客"的产生动因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新媒体生态下,官博应少些"官气"与"应景";完善政府与市民的互动模式;政府官员可设立私人博客和政府博客群;官博内容多些"亲和"与"常态"。将"官员博客"打造成常态化表达意见的平台,促进官民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以华中科技大学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计划行为理论"作为理论框架,研究大学生网络表达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计划行为理论的三个维度: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在模型上得到了验证。大学生网民对网络表达的态度对其未来的网络表达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大学生网民较为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当感知周围人群经常进行网络表达,其未来网络表达意愿越强烈;大学生对自己表达能力非常自信,且这种自信对其未来的网络表达意愿有显著性的正面影响。而本文引入的外在控制变量:政府对网络表达的控制,对网民未来网络表达意愿存在负向作用,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刘婷  邱新有 《新闻世界》2013,(8):242-243
本文以笔者在南方某省两个镇的调查资料为依托,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了农民意见表达中的四种困境。沉默的螺旋效应、媒介表达渠道的堵塞、意见领袖的位移、政府“守门人”的干扰是造成农民意见表达中四种困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柳莺 《新闻世界》2014,(9):99-100
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增长,加上意见领袖的空前活跃,给我国的网络舆论生态带来了不确定性。如何有效的引导网络舆情,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意见领袖通过意见影响他人的判断,改变他人的想法,这种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本文通过对意见领袖在微博上的倾向化表达的研究,探索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如何为危机事件中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论是把"双刃剑",互联网的出现,一方面为网民提供了表达意见,获取信息和互动交流的自由空间;另一方面网络的过度自由和匿名制,导致了网络的无序化,本应正常表达的意见在网络的环境下变得"夸张","网络暴力"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