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鸦片流毒,为中国三千年史未有之祸”(魏源)。在中国悠久、璀璨的文明史上,没有第二种商品像鸦片那样,震撼过这个文明古国的根基,并给她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它不仅使中华民族蒙受了100余年“东亚病夫”的羞辱,而且使中国社会经济遭受了巨大破坏。英国殖民强盗为了向中国输入毒品,相继发动了两次可耻的鸦片战争;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永久侵占和奴役中国,又在占领区强制推行毒化政策;从18世纪末到1917年,外国通过向中国推销、走私鸦片、吗啡、海洛因和红丸等毒品,从中国掠走了价值6616345219银元。近代中国鸦片流毒泛滥成灾,最严…  相似文献   

2.
阐释中日神话中英雄人物的共同点,即他们敢于反抗权威、征服自然、治服怪兽,保护百姓。共同点反映出两个民族在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经历了相同发展阶段。指出中日两国英雄神话又各自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民族特性。其相异性在于:第一、思想倾向不同。第二、中国神话着力歌颂英雄的执着与顽强,而日本神话则大多歌颂胆略过人、克敌制胜的英雄。第三、日本的英雄神话中,英雄们总有好运相随,而中国神话注重体现英雄本色,绝不靠运气。中日英雄神话比较,可以感受到中日两国民族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中日两国由于受社会本位、整体主义以及国家主义的东方伦理的影响,两国都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和传统.但是两国的爱国教育思想还是有其各自民族的特色和差异.例如两国爱国教育的抽象性和具体性的不同;两国爱国教育的由远至近与由近至远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两国的爱国教育与民族危机的关系的差异,即日本的爱国教育的两面性,一方面既与振兴民族、富国强兵思想相关联,另一方面更显示出其强烈的军国主义的侵略性特征.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则往往是与救亡图存、摆脱被侵略奴役的悲惨命运相关联.  相似文献   

4.
贵州是近代中国鸦片的主要产区之一,也是贩运、制造和吸食鸦片的重灾区.贵州鸦片流毒兴起主要归因于鸦片合法化的刺激、政府征税的变相鼓励以及民众的贪利竞种.贵州鸦片种贩的"兴盛"呈现出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运销渠道广、从业人员多、商号烟馆林立等特点.鸦片烟毒加深了农民对鸦片市场的依赖,加速了当地自然经济的解体,严重阻碍了贵州社会经济的现代化改造.  相似文献   

5.
本试从中日两国开关前后情势和美英对鸦片贸易的态度,分析鸦片分析泛滥中国的原因。日本开国前后与中国迥然不同的对外贸易和英美两国在鸦片贸易问题上不同态度,逃脱了鸦片泛滥局面。而中国清政府软弱无能,官员腐败,收取贿赂,为鸦片进入中国大开方便大门。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3,(A5):19-20
中日两国是有着3000多年历史往来的邻国,中国文化渗透在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饮食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例如,豆腐、饮茶等都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本文从中日饮食文化的历史背景、料理构成、特色、制作方法及中日两国人的饮食生活、饮食观来研究日本民族的特有性格。中日两国饮食文化的不同可以说是由两国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佛教的交流也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起源于印度的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便开始了改变其异域色彩、植根于中国大地的过程,最终经过与中国文化的碰撞、冲突和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日两国的交往中,中国佛教也随之传入日本,并对日本的文化、民族心理和社会产生了影响,把日本也纳入了东亚佛教文化圈之中。  相似文献   

8.
150年前英国侵略者用炮舰和鸦片打开了中华封建帝国的大门。可耻的鸦片贸易,流毒中华,戕害中国人的身心;白银严重外流,10多年间达1.2亿两,使中国市场纹银奇缺,银贵钱贱至于极点,政府与百姓两皆受害。林则徐在广东严厉禁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严正要求。清朝道光中期,鸦片输入每年达4万箱。林则徐雷厉风行地查禁鸦片,半年间迫使烟贩们缴出2.02万余箱。换言之,即把1839年上半年运到广州来的鸦片悉数收缴,功效之高,令  相似文献   

9.
婚嫁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人生仪礼中的重要阶段。中日语言文化间的相似性使中日两国的婚嫁礼俗、仪式及婚宴场合下的忌讳语有着相似乃至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容易让人联想到离婚、再婚、感情不和、死亡等方面。但是,不同国家、民族的语言有其自身特色,所以“婚嫁”忌讳语的表达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此研究,可以透过语言现象把握其背后的文化特性,洞察中日民族文化的“同”与“异”,深化对中日语言与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自然地理、生活习惯、文化意识及民族心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中日两国长期以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忌讳文化。围绕中日两国在语言、观念、行为三方面忌讳文化的差异表现,探究其内在的根源,把握中日忌讳文化的相互渗透、影响及互补、互动的趋势,借鉴合理的忌讳文化,从而理解中日两国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花作为一种文化的产物,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本文通过对中国国花牡丹和日本国花樱花进行意象对比分析.揭示了中日两国审美意识的差异?并对形成此差异的原因从地理环境及人文社会环境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鸦片问题是近代以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其解决始终是中国近代政治与社会改革的重要目标。历届旧政府均曾作过禁烟的努力,但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一问题才得到基本彻底的解决。本文通过对建国初期禁烟毒运动及其成效的考察,揭示了其成功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3.
由于经济、政治及军事上的原因,在国内民众的推动和国际形势的压迫下,国民政府于1927-1934年开展了禁烟运动.虽然进行得并不彻底,却为之后的六年禁政(1935-1940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蔡锷感愤于近代中国对外战争的屡战屡败,认为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中国国民缺乏日本、欧美等国的军国民精神,并从教育、思想学派、文学艺术、社会风俗、体育锻炼、武器等八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弱不堪战的原因;并大声疾呼要在中国实行全民皆兵的军国民主义,其核心就是陶铸"国魂",以新的"国魂"振奋全民族的军国民精神。蔡锷以军国民主义为基础,在近代革命战争实践中所形成的一整套近现代革命军事思想与国防建设思想,对中国近现代革命战争与一大批杰出将帅的培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明史学起源于西欧,19世纪70年代初传至日本,20世纪初进入中国。经田口卯吉、梁启超等人的提倡和实践,文明史学在日、中两国兴起。一方面,中日早期的文明史学拥有共同的理论特征,主张以进化史观取代传统的历史观念,以民众心理、社会风俗等为研究重点,以历史的因果关系、演化规律及公理公例为追求目标,以文明之精神为历史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另一方面,中日早期文明史家在接受和传播西欧文明史学现代性理念的同时,又因应时势,予以改造与发挥。西方史家认定文明史合于自然科学的性质,中日史家则主要是从社会科学角度来理解文明史;日本史家通过文明史学确立民族自信,中国则出现了明显否定民族传统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日本早期的文明史学带有较严重的国家主义色彩,中国的文明史家则强调本民族的团结与自救。循流溯源,观同析异,这对于深刻认识中日两国史学现代性的发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日本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对中国的重要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治维新(1868年)以来,日本历届政府一直毫不动摇地把教育视为“立国之本”;举国上下,官民协力重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已经成为日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日本现代化发展的每个时期,历届日本政府都十分重视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断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使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对日本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和劳动大军的国际竞争力、加速实现现代化以及实现 21世纪全球化战略,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应当从日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历程中得到很多启示,从中借鉴和吸取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7.
运用个人评价问卷(Sidney Shrauger,1990),就中日两国女校大学生自信水平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和比较,考察不同社会文化对自信心的影响程度。检验结果表明,中国样本明显高于日本样本,并且在社会相互作用、与人交谈、体育运动、学业表现、外表、爱情关系等六个方面的自信心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两国不同的性别文化是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从体态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态语是交际中常用的一种非语言交际手段,它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着重关注非语言行为的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通过比较中西体态语的共性及差异,探讨了中西文化在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和民族性格等四个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国家公园理念已经得到全球各国积极响应.以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为例,从国家公园体制和时间发展轨迹两个视角,通过对不同典型地域环境下的国家公园的所有权、法律法规、分区模式、开发理念、规划体系、资金机制、管理、经营、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地域特征、全球化环境问题、社会经济发展诱因、关键性的法规理论引导是推动国家公园发展的根源动力,以此期望为我国国家公园计划的深入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