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新潮的涌动。报纸上具有新意的人物新闻不断地冒了出来,《人民口报》8月份以来登出的《做好“发展”大文章——著名乡镇企业家鲁冠球答客问》(8月13日)、《好主意也是紧俏商品何阳卖“点子”赚了40万》(9月1日)、《郭凤莲华西“拜师”》(9月21日)、《敢试敢冒敢闯——记河南新野水泥厂厂长赵志吉》(10月24日)……都令人眼睛一亮,开启心智。这里特意要提到的,是8月27日8版(文摘版)登载的题为《劳模宋炳虎辞职反响不一》的新闻,事新,写作手法也新。宋炳虎是个被誉为“老黄牛”式的先进人物。  相似文献   

2.
近日,记者趁中国乡镇企业协会在烟台市召开全国理事会之机,专访了被乡镇企业界人士尊称为“老大哥”的全国著名乡镇企业家鲁冠球。都是老朋友了,一见面便进入正题。记者问:“当前,不少乡镇企业面临重重困难。您是一位身经百战的乡镇企业界老战士了,而且越战越辉煌。根据您的经验,现在如何办才好呢?”鲁冠球略加思索,便胸有成竹地纵谈了自己的看法—— 眼下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伟大转折的新时期。对乡镇企业来说,发展机遇是空前的,碰到的困难也是空前的。过去,我们处在短缺的计划经济时代,生产的商品一般是有人要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总会  相似文献   

3.
“嗨,能干!”熟悉王广祥的人都这么夸他。可不,就凭摆弄一架破旧照相机的本事,现为海安县经委办事员的初中毕业生王广祥竟被《中国乡镇企业报》、《工人日报》、《厦门日报》、《新华日报》、《南通日报》、《江苏人民广播电台》等八家新闻单位聘为通讯员,有几家还给他冠以“特约”。去年四月的一天,王广祥到海北乡一家小厂办事,听说乡里正在举办什么“赛兔会”,他忙从挎包里掏出照相机赶到现场,“眼福,眼福啊!”王广祥惊叹了,两三里长的公路两侧,  相似文献   

4.
在国内期刊界,《时尚》与《财经》都是在各自领域引人羡慕的杂志,如今都在迈向集团化。它们在集团运作中都执行采编与经营相分离原则,不过《财经》更像是内容生产“车间”,《时尚》旗下的杂志则都是“事业部”。在我国大力推进传媒集团化的今天,两家以杂志社为主体的传媒集团选择了不同的运营模式,各自的得失如何呢?  相似文献   

5.
求疵小集     
韩泽 《视听界》2001,(6):56-56
乐非乐2001年9月16日,第6届世界华商大会前晚,南京五台山举办了《南京之夜》庆典晚会。众星云集,精彩纷呈,主持人也都是大腕。可惜大家露出破绽,让人遗憾。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引用了《论语》里的一名话:“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认乎其真地把“乐”读成了“yue”。音乐的“乐”字安在这里怎么解释呢?话的原意  相似文献   

6.
时下报刊文风如何?似有不尽如人意处,兹草草扫瞄,以示警戒。一、著名的“著名”“著名”一词在报刊上颇是著名。著名诗人、著名演员、著名作家、著名歌唱家、著名画家、著名书法家、著名摄影家、著名企业家,等等,多如牛毛。诸如此类的各色人物果真著名吗?不尽然。不少“著名”含有水分,只不过是作者随手送给他人的一顶纸糊桂冠,并无多少真实与价值可言。二、唬人的《大……》细心的读者大概不会忘记早几年的《阴阳大裂变》、《人工大流产》、《知青大返城》、《西部  相似文献   

7.
深度报道怎样才能写出“深度”来?这是我们地方小报新闻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今年夏末,我们采写“永清县深化经济改革探析”的组合报道,共四篇:《把“二传手”变成“主攻手”》、《“包”字在乡村企业中螺旋式上升》、《有特色的农业结构在开发中形成》、《基层组织民主选举促进生产力发展》。分别就主管部门怎样适应企业承包经营的新形势、乡镇企业承包  相似文献   

8.
1943年6月29日,北京《实报》一版刊出题为《阔别旧京届十载,梅兰芳昨翩然来京》的新闻。其实这是一条假新闻。这是怎么回事呢?那时,在北京《实报》和《新北京报》是发行量较大的两家小报,相互竞争很激烈,都以‘独家新闻”招徕读者。但是《新北京报》采写的“独家新闻”《实报》竟然都有,社长疑有“内奸”,于  相似文献   

9.
阙里读孔     
开场白孔子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怕是无人可比。上世纪末流行“脑筋急拐弯”时。台湾人编的一套书上有这样一个题目:“孔子是中国最著名的什么家?”答案是:“最著名的老人家。”问和答都够无厘头的,不知如果在央视王小丫MM的“开心辞典”上,这样的讨巧会不会得到“回答得完全正确”的待遇呢?  相似文献   

10.
传媒     
美国前总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吉米·卡特日前在《纽约时报》著名的评论版“Op-Ed”上发表文章,谴责美国政府单方面攻打伊拉克的计划。 在这篇名为《战或义战?》(Just War? or a Just War?——本刊注:“Just”  相似文献   

11.
西汉时期的刘向,是一位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和目录学家。我们已经知道的是,他曾校阅群书,撰成我国最早的目录学专著——《别录》。那么,他在进行这项工作的过程中体现了怎样的编辑思想呢?他的这份重要遗产对于我们今天的编辑工作又具有什么意义呢?《论“辨章学术”——中国古代编辑思想史论之三》专门研讨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版本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很多人(包括一些著名学者)都认为只限于书册形态的“版本”。钱基博《版本通义》说:“自镂版兴,于是兼言版本。”吴则虞《版本通论》认为,南宋尤袤《遂初堂书目》(一书记其不同刻本)出,“言版本者直视为先河矣。”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  相似文献   

13.
优秀通讯员杭林同志,今年65岁,离休前是扬州市乡镇工业局副局长。如今,他的头发虽已花白,但对通讯报道工作,热情不减当年。目前,他不仅担任《中国乡镇企业报》和《中国食品报》驻扬州记者站站长、记者,还兼任多家报纸、电台的通讯员。他离休5年来,先后在报纸、刊物、电台发表新闻、通讯、论文300多篇。5年中,他先后获得《中国乡镇企业报》、《中国食品报》、《乡镇企业导报》、电台等新闻单位的一、二、三等奖10多次。人们尊敬地称他是“人离休笔不离休的人”。我们来到杭老家中的时候,他正在整理、剪贴资料。我们翻了他摞起来足有二尺高的报纸剪贴,那是他30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在40多家报  相似文献   

14.
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有关乡镇企业的报道在我台的《新闻》和专题节目中所占的比重有所增加。如何抓好这方面的报道?这是我台近几年来一直潜心探讨的问题之一。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乡镇企业的报道必须掌握好“适度”,尤其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忌盯住“明星”泛泛报道。我县观音山镇和川港镇均是企业产俩亿元镇,县政府名命的15个明星企业,其中12个是乡镇企业。多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经济大格局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乡镇企业是否至今风采依然?记者采访的几家河南乡镇企业,其风雨历程耐人寻味。它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实在可说是乡镇企业发展道路的缩影。 投“机”取“巧”, “长剑”中途抛锚 在商品大潮初起之时,敢想敢干的河南农民姚大君,带着村里人敲敲打打,像模像样地造出了微型轿车——“长剑”。“让中国人坐上中国的微型车”,一股“北方汽车旋风”大有骤起猛刮之势。然而,当不久前记者再次见到姚大君时,传奇人物的汽车路,却似乎已走到了尽头。  相似文献   

16.
北宋赵佶是一位著名的花鸟画家。一次,他看了几个画家的《孔雀飞落》图,连声说:“画错了,画错了!”画家们面面相觑,不知错在哪里?赵佶说:“孔雀飞落,左脚先着地。可你们把它画成先着右脚,这不错了吗?”众人听了,都很惊服赵佶的观察入微。  相似文献   

17.
“类书”一词始于《新唐书》,它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叫“类书”?在《辞海》(1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31页)中有个较简明的说明:“类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便于寻俭、征引的一种工具书。始于魏文帝时《皇览》,历代都有编篡,但多亡佚。现存著名的有:唐代的《北堂  相似文献   

18.
6月30日,上海文汇报在一版刊载了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漫画《疑难杂症之十五》。这幅画,人物维妙维肖,主题鲜明深刻,特别是画面上的两句对话:“到底哪位看病?”“我们都是一种病——裙带症。”画龙点睛,把主题表达得入木三分。美中不足的是,两句对话中的引号,左半边的都写反了。在见报前,编辑为什么不帮助改正?是编辑一时疏漏,没有发现?是发现了,认为无损主题,故意“随他去”?还是认为这画出自名家之手,以不改为好?  相似文献   

19.
1995年11月13日,河南省政府发出《关于切实减轻乡镇企业负担的通知》,《通知》专门加了一个“附件”,是我和刘健采写的稿件《河南一些乡镇企业负担加重》.这篇稿件原来刊登在新华社两个内部刊物上.  相似文献   

20.
《读书》杂志1981年第4期,有一篇雷梦水同志写的《朱自清先生买书记》。看了以后,很有感触。雷梦水同志解放以前在北平琉璃厂的通学斋古书店工作,为了向各大学兜售书籍,每周都要到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去几次。有一次他扶着书来到清华大学,遇见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朱自清先生。朱先生翻看书的时候随手挑出一本问他: “这书是干什么用的?”“这书的作家是哪一朝代人?”“这个作家还写过哪些书?”这本书有几个版本?哪个本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