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孤独症儿童由于自身缺陷,在数学学习中存在注意力难以集中、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弱等问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采用视觉支持策略、结构化教学法、关键反应训练技术等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数学学习成效,促进其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发现,学前教育阶段对孤独症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至关重要,神经元代偿功能在此阶段通过各种有益刺激能够发挥其有效作用。然而,目前针对学前阶段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的适宜性策略研究仍较为少见,融合教育成效整体偏低。因此,为了更有效、持续地推进学前融合教育,基于一所幼儿园内8名不同程度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康复案例,总结了学前阶段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的适宜性策略:适宜性环境创设,“幼儿园—家庭—康复机构”同步干预,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EP)。这些策略为孤独症儿童顺利进入小学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促进孤独症儿童的优势发展,提升他们的弱势能力,减少行为差异,增强社会适应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可鉴性。  相似文献   

3.
孤独症学生的课堂干扰行为不仅会影响其自身课堂学习效率,而且会扰乱教师的正常上课秩序。文章通过梳理积极行为支持的实践研究,发现孤独症学生课堂干扰行为主要有离座行为、语言干扰等;课堂干扰行为的功能评估主要有描述性评估和间接性评估两种方法;问题行为功能可分为正强化、负强化和获得自我刺激。在功能评估的基础上,干预策略主要为基于情境和前奏事件的干预策略,基于行为的干预策略和基于行为结果的干预策略。研究发现,积极行为支持能有效减少孤独症学生的课堂干扰行为,由此结果为干预孤独症学生的课堂干扰行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语文学习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一例在普通小学三年级就读的孤独症儿童语文学习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希望本研究能够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家长等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干预9个月,用日常观察法、访谈法、对比法对孤独症儿童的语文学习状况进行多方面评定.结果:在研究中运用多种干预方法,提高了孤独症儿童的语文学习状况.结论:运用多种干预方法可以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语文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5.
研究证明,假装游戏是幼儿早期进行学习、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普通儿童在24个月左右时开始出现假装游戏行为,发展至7岁时逐渐成熟。孤独症儿童的假装游戏能力发展却存在诸多的困难,如果没有刻意引导和有效策略的介入,孤独症儿童很难获取假装游戏的内容和规则等信息。而假装游戏能力低下又成为阻碍孤独症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为了促进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研究者决定从假装游戏入手,通过提升他们的假装游戏能力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家长参与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有助于干预效果的长期保持和迁移,可以促进孤独症儿童症状的改善和能力的发展。辅助提示是通过给予适当的提示,引发孤独症儿童的正确行为,帮助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康复训练技能。江西省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通过加强家校合作,指导孤独症儿童家长在家中运用辅助提示来帮助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有效提升了教育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孤独症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环境,也是最主要的环境。高质量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孤独症儿童的健康发展。但是,由于孤独症的核心障碍对儿童身心健康的严重损害,孤独症儿童家长在养育过程中往往承受着经济与精神的多重压力,常常陷入教育焦虑之中。面对这一困境,孤独症儿童家长需要掌握正确的教养策略,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养能力。首先,家长要正确认识自身定位,学习和掌握适合其实施的教育干预策略;其次,家长需要接受必要的心理援助和专业人员的帮助,增加自身胜任力,提高情绪调节的能力;最后,家长可以团结家庭内部以及家庭间的互助力量来提升自身的抗逆力。社会也需要形成合力协助家长开展家庭教育,为家长提供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由浙江工业大学徐云教授牵头完成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成果《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发现、干预与教育》一书,重点介绍了孤独症儿童在教学中的学习特征、教师应该注意的教学原则以及为孤独症儿童创设教学环境的方法,以支持孤独症儿童进行有效学习。北京市的普通学校及自闭症儿童教育基地依据本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多次尝试和深入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向行为支持法干预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法,对一名孤独症儿童表现出的两种带有刻板和自伤性质的问题行为进行了干预,旨在验证该方法对干预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有效性,并对干预的过程进行实践探讨。治疗小组基于前期行为分析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干预计划,运用了前提控制、消退、区分强化等行为矫正策略,进行为期约三个月的干预。总的研究过程包括行为功能分析和干预实施等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通过问卷和观察等形式收集数据,最终通过数据对比得出结论,认为:对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应注重外部因素也就是从环境因素中寻找其原因;采用正向行为支持法的策略来分析和处理孤独症儿童行为问题是有效的;在孤独症儿童干预中应关注其身心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策略。  相似文献   

10.
张卫星 《辽宁教育》2012,(11):41-43
突出儿童味与数学味,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永恒追求,也是数学本色课堂的核心所在。其构建策略有:突出纯真的儿童味——把握儿童真实的学习起点,遵循儿童真实的认识规律,适应儿童真实的思维方式;着力突出浓郁的数学味——让儿童充分体验数学思维、感悟数学思想、领略数学文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对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表现、诊断、认知特点等有了较多的研究,这为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干预策略提供了基础。通过对我国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教育干预研究进行综述,发现主要有知觉加工干预策略、工作记忆干预策略、问题表征干预策略和元记忆干预策略,并在借鉴国外数学学习困难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数学学习困难的研究提供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突出儿童味与数学味,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永恒追求,也是数学本色课堂的核心所在。其构建策略有:突出纯真的儿童味——把握儿童真实的学习起点,遵循儿童真实的认识规律,适应儿童真实的思维方式;着力突出浓郁的数学味——让儿童充分体验数学思维、感悟数学思想、领略数学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三例孤独症儿童学习适应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选取就读于启智学校的三例孤独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16 周的课堂观察发现其学习适应的特点,并为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提出建议。观察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在校学习中较弱智儿童波动,大多数活动需要提醒和适当帮助;课堂学习不良适应表现明显,发生次数多,持续时间长;与弱智儿童共同学习是可行的安置措施。为此,应根据孤独症儿童的特点,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创造宽松的环境,促进孤独症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培智学校中的教育对象日趋复杂,但多以智力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儿童和孤独症儿童为主,从总体看采用的教育策略统一且贫乏.特别是许多策略对孤独症和学习障碍儿童不完全适用,因此在多种对象共存的前提下如何因材施教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拟进行三类儿童的学习特征和教育过程中常用教育策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北京市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中家长的参与态度和行为,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研究调查了三所有代表性的孤独症康复中心和一所医院的47名家长,结果表明,在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中,家长参与态度较积极(M=3.77),但行为频率较低(M=1.75),参与效能感也比较低(M=1.81)。很多因素影响着家长的孤独症知识水平,但影响家长参与的因素较少;只有家长学历、家庭收入和孩子是否参与过ABA(应用行为分析)这三个因素。  相似文献   

16.
吴洁 《考试周刊》2013,(86):55-55
学生是初中数学学科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学生参与度的高低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强弱.本文对初中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现状及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的策略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唐忠卡 《快乐阅读》2011,(21):15-16
本文旨在通过对学龄孤独症障碍儿童学前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探讨孤独症障碍儿童学习学前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可行性和效果,并提出通过数学启蒙训练,对孤独症障碍儿童进行数学康复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融合教育的日益关注,各地普通幼儿园逐渐开始重视特殊教育需要儿童随班就读的质量。江苏省苏州市民治路幼儿园和苏州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于2014年合作开启融合教育工作,探索出一条促进孤独症儿童高质量融合教育发展之路,即"影子老师"模式和"1∶3小组课程"模式两种主要支持策略。在这两种策略支持下,特殊教育需要儿童能够独立自主完成任务并增加与同伴的互动频率,为其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9.
我国学习障碍儿童绝大多数在普通学校普通班接受教育,但目前学校对这部分儿童的教育处于缺失状态,不少教师对学习障碍知之甚少,不能及时、正确、科学地进行教育干预。普通班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应以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为主体,干预要涉及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干预策略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以个别化教育为关键。  相似文献   

20.
生活自理能力缺陷在孤独症群体中普遍存在,它会对儿童未来的工作、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研究表明,生活自理是孤独症儿童今后能否独立自足的预测性因素。国外研究者多采用单被试实验法对干预策略进行验证,发现视频榜样、自我管理及认知行为疗法对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有较好的效果。文章从实验设计和干预方法两方面梳理当前国外孤独症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干预研究,总结干预研究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以引起我国对孤独症儿童生活自理的重视,为国内相关研究及实践提供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