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南音“四管全”、民乐四重奏以及欧洲室内乐四重奏等重奏形式,同样都以四件乐器演奏,其三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和可比性。通过对南音“四管全”及欧洲室内乐四重奏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试图从上述三者外在形态到音乐本体,对深层次同异关系及其文化意涵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泉州南音中的二弦与二胡源于同脉,都是出自古之奚琴,南音二弦的束弓、盖音、浪弓、润腔等演奏技法,经严格的“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沿用至今,留存古老的地方音乐特色,为二胡演奏古典和民间乐曲以及保存传统性技法方面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和研究价值的实例。  相似文献   

3.
提及钢琴的演奏与练习,手是与钢琴接触最商接、最敏感的,也是罐体演奏中最前沿、最卡动的部位。但恰恰因为如此,只动手不动脑、不用耳朵好像顺理成章、自然而然了。不管足在业余还是在专业的钢琴学爿中,这种机械般的演奏实可旧屡见不鲜,无形之中使这些与“乐器之王”有关的活动或多或少地偏离甚至背离了音乐艺术本身,因此,重提听觉意识的训练,也是大有必要。要知道,“常谈”容易“常做”难啊。  相似文献   

4.
南音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受到政府与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使这一古老乐种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专家学者们对其历史根源、艺术构成及表现形态等做了细致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在乐种的归类上南音被归为"曲艺"一类,但其与说唱音乐在性格上有迥然的差异。由于发展脉络的模糊认知导致对乐种定位的偏离。从中国传统器乐组合形态角度探寻南音的历史源流,旨在拓展研究思路,为探明南音发展的过去、将来提供另外的研究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众多的传统乐器之中,二胡是拉弦乐器的主要代表。二胡长于抒情,具有歌唱性特点。我国的传统音乐讲求的是情韵结合的美学原则。想要推进二胡演奏艺术不断发展和创新,就应该做到不断提升演奏技艺,注重情与韵的表达,文章主要研究的是二胡演奏艺术的"情"与"韵"。  相似文献   

6.
宫唱而商和--南音唱腔润腔法的一般规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音唱腔是演唱根据工尺谱的谱字(即唱腔旋律的骨干音)和工尺谱中隐含的南音唱腔润腔法则即兴润饰形成。“引”、“塞”、“贯”、“折”是南音唱腔的基本润腔法则,也是固定的指法、指法组合规定的唱腔润腔法的基础。以上(下)方大二度音润饰骨干音是南音唱腔润腔法的根本,这与中国古代传统润腔法“宫唱而商和”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声乐教学中“情”“意”“声”“技”的相互作用及辩证关系的论述,力图达到“以情为先”,“以意引声”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8.
“和谐”,祖先造字时写为“觫谐”。“觫”是形声字:“龠”为形旁,意思是在一个大房子里(演奏场所)有许多乐器一起演奏,有编钟(用三个“口”表示),有排箫(字的最下面代表排箫);“禾”为声旁,说明这个字读作“禾”。这个字说明,各种乐器虽然发出不同的声音,但按照一定的“章法”“韵律”,却可以合奏出动听的音乐。“谐”,亦形声字,是声音和谐之意。把“和谐”这个词用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等各种关系之中,是形容其“配合得适当、协调”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相传明朝时,有一个县官很爱吃枇杷。有人为了巴结他,就特地送出一筐新鲜的枇杷并附了一张纸条:“敬送琵琶一筐,请大人笑纳。”(笑纳是客套话,意思就是请别人接受礼物)岂料县官看了条子勃然大怒,写了四句话:“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箫管是竹制的乐器)显而易见,那个拍马屁的人误将水果“枇杷”写成了乐器“琵琶”。  相似文献   

10.
王礼平 《学语文》2011,(3):53-53
“作”和“做”是两个很常用的字.但由于它们音同,有时意思也相同,或者字义相差甚微,我们常常将它们混淆.分辨不清到底是用“作”还是“做”?现在我们就此二字作简略分辨,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作”,会意兼形声字,从人从乍,  相似文献   

11.
每种乐器在演奏美学方面既有共性的地方,也有个性的地方,琵琶就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对演奏美学的要求与其它乐器也有所区别。琵琶是我国特有的民间乐器,它的演奏几乎不借助于非音乐手段,主要依靠演员自身的二度创作来完成演出。演奏琵琶最重要的是:把握住点与线、线与点的关系;控制余音以表现琵琶的“韵”;形神兼备的体现音乐内涵。  相似文献   

12.
在普通高中音乐教学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要求每个学生都拥有动听的歌喉,每个学生都会演奏乐器,但却应该具有会听音乐的耳朵.应该有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情操。本文通过总结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四化”,来探讨如何巧妙地变换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更完美地鉴赏作品,并达到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统计法,分析、归纳了海原“花儿”的押韵特点。海原“花儿”有10个韵部;有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偶句韵,交韵,一二句押、三四句押,首句人韵和首句不入韵其余句句押韵等七种类型;有押韵较宽、虚字入韵、异词相押和押富韵等特点。采用比较法,对比了海原“花儿”押韵与固原“花儿”押韵的异同,讨论了分析“花儿”押韵对研究《诗经》押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潮州提胡是潮州弦诗乐队的次主奏乐器,它音域宽广,音量和音色变化丰富.20世纪30年代改制成功以来,提胡借鉴二胡演奏技法,有效地弥补了潮州二弦、潮州椰胡音域不宽、技法相对单一的问题.潮州提胡的演奏技法师承自二胡,如"疏弓密指"、顿弓、揉弦,也借鉴了潮州二弦和椰胡的特色演奏技法"密弓密指".提胡用在潮州弦诗乐曲催奏时,起到...  相似文献   

15.
这是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秋雨话凉”的一个场景,作者说“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好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6.
“做”“作”之间的区别很多人查过字典,但是人们仍然常常混淆。现辨析如下:“作”“做”的本义不相同。“作”的本义是“起来”,“日出而作”是说太阳出来就起身,“日落而息”是太阳落山就休息。“作”从“起来”引申为“发难”“兴起”。“做”的基本义是“制造”,表示制造具体东西时,用“做”。例如:做饭、做家具等。  相似文献   

17.
素有音乐“活化石”之称的福建南音,是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古老乐种。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南音、弘扬传统音乐、继承家乡文化,福建省泉州市不仅把南音纳入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同时还做了诸如师资培训、组织比赛等与之相应的大量工作。此外福建省音像出版社将《走近南音》录制成光盘发行全省,泉州电视台摄制的艺术教育专题片《古乐飞扬中的校园》也先后在福建省教育电视台、  相似文献   

18.
在后殖民主义文化语境中,“东方情调”的审美意义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理论问题。由于审美关系的多元性,“东方情调”必然呈现出多重性的审美意义。在分析以校方情调”为风格特征的艺术作品时,应该看到中国与西方社会在现实基础以及文化关系方面的差异和不同,进而分析对待这些作品的不同的审美态度,还应该分析中西方文化在艺术表达机制方面的区别,具体地说,也就是寓言和“韵”的区别。“韵”是一种以听觉性表达机制为基础的对象化方式,它具有丰富性、和谐性,以及以“远出”来达到交流的辩证属性,由此决定着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意义。因此,对“东方情调”的艺术作品不应该简单地作出否定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张明华 《语文知识》2005,(12):17-17
我校一次语文考试中有这样一道填空题: 选择正确的字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骛 鹜 做事情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 )远。 明知道这样做不对.可是人们还是趋之若( )。 正确的填法应该是“好高骛远”“趋之若鹜”,而填错的学生竟然有三分之一还多。 “骛”和“鹜”字形相近,读音相同,意义  相似文献   

20.
“韵”范畴在清代词学中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批评层面对“韵”的承传运用;二是理论层面对“韵”的承传阐说。在第一个维面,“韵”在北宋中期进入到词学批评中后,其实并未得到大量运用,但发展到清代,它成为了人们品评词人词作的主要审美范畴;在第二个维面,其承传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对“韵”作为词作审美之本的标树、对词韵审美特征与要求的探讨及对词韵创造与生成的考察上。上述两个维面,将“韵”作为词学审美范畴的内涵较为充分展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