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中之画”和“画中之画”的本质区别在于,一是表现动态美,一是表现静态美。有鉴于此,莱辛说:“诗想在描绘物体美时能和艺术争胜,还可用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化美为媚。媚就是在动态中的美,因此,媚由诗人去写,要比由画家去写较适宜。画家只能暗示动态,而事实上他所画的人物都是不动的。……但是在诗里,媚却保持住它的本色,它是一种一纵即逝而却令人百看不厌的美。它是飘来忽去的。……媚(动态的美)比起美(静态的美)来,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诗中之画”和“画中之画”的本质区别在于,一是表现动态美,一是表现静态美。有鉴于此,莱辛说:“诗想在描绘物体美时能和艺术争胜,还可用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化美为媚。媚就是在动态中的美,因此,媚由诗人去写,要比由画家去写较适宜。画家只能暗示动态,而事实上他所画的人物都是不动的。……但是在诗里,媚却保持住它的本色,它是一种一纵即逝而却令人百看不厌的美。它是飘来忽去的。……,媚(动态的美)比起美(静态的美)来,所产生的效果更强烈。”①莱辛所言“化美为媚”,就是中国的化静为动。在作品中如何化静为动来表现动…  相似文献   

3.
“诗庄词媚”是清人李东琪对诗与词两种文体艺术风貌差异的高度概括。对此一说法,后人一般予以首肯,至多作一些修正。以“媚”界定词风,依今人的审美定势,似乎总带有某些贬斥、轻蔑的含义。然而,尽管词“媚”这一审美观念已提出了漫长岁月,但人们对“媚”的内涵及其创作意义的认识仍处于模糊或简单化的层次,还未能充分体认与领会词“媚”这一文体形式的丰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一段,旨在突出关羽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但作者却大写华雄之威,写激战时关外鼓声、喊声、帐中众诸侯的失惊之态,写关羽并未从正面着~笔,然关羽之声威、雄姿。气势卓然呈现于读者眼前。这就是“空笔”产生的艺术效果。所谓“空笔”,又叫“艺术空间”,就是作者有意对某些内容少写成不写,即故意留厂“空白”,以激发、诱导欣赏者的联想或想象一让欣赏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作者提供的形象进行再创造。笔虽未到而意却无穷,给读者留下大片回味和思考的空间,“空笔”技巧,有如此巨大魁力,怎样设…  相似文献   

5.
让专家来学校听课、评课是校本教研培训中比较普遍的做法。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听听激动,做做松散”的现象,专家指导犹如隔靴搔痒,效果不明显。为了切实发挥专家的指导作用,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予以保证。一、事前预习,有的放矢在以往,专家的评课只针对上课教师,让少数人受益,而大多数教师处于观望状态。没有积极参与的心态导致他们在听专家评点时少了一种渴望,少了一份认同。为了克服这种现象,我们在专家来评点之前,首先发动全体教师针对主题来次“头脑风暴”。只有参与,才会有切身感受;有了感受,才会对专家的指导不陌生,才能充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词语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对象。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新词语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对“旧词新义”现象却谈得不多。很多学者在“什么是‘旧词新义’”这一问题上有不同看法。“概念认识深化”“旧词复活”是否属于“旧词新义”?“旧词新义”与“旧瓶装新酒”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它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形式?本文试就以上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
上实验课我们以往的指导思想 ,可以用“求同”二字来概括 ,同班的同学 ,在同一教学目标下 ,学习相同的实验 ,理所当然地应该得到相同的实验现象和结论。一旦出现悖于常理的现象 ,老师对该实验的评分就不高了。因此 ,有些学生为得到好的实验成绩 ,在填写实验报告时并不如实反映 ,而是写上按理论演绎的虚拟的结果。面对这一情况 ,教师却佯装没有看见 ,乐得“顺利”完成实验。一些老师 ,精心设计了“探索性实验” ,但碰上了我们“求同派”调教出来的古灵精怪的学生 ,他们竟会预先“窃取”课文中的结论 ,不管青红皂白给你写上预知的结果 ,胡弄一…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尤其是我们这远离城镇的农村学校,大部分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较狭窄,写作时缺乏材料,往往会出现“假”、“空“.“抄“现象“假”.一是说假话,写的与心里想的不一致.笔是心非:二是写假事.无中生有。“空”即内容空洞.无具体事实,该详写的地方写不出详细经过,中心不突出。“抄”就是去抄书本上的优秀作文。面对这一情况,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抓住二个环节: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9.
周凯云 《成才之路》2009,(33):47-47
去年期末考试后。听到一些老师在议论这样的一种现象:平常公认的一些指导学生作文比较扎实的老师班上的作文失分却较多;平常作文写得较好,一些作文能力较强、发表过多篇作品的学生纷纷落马。为什么呢?他们总结的原因是因为存在着“生活作文”和“考试作文”的现象,是这部分学生和老师不会写、教“考试作文”。于是,我很迷茫,我觉得不应该存在这样的两种评价标准,从理论上来说,它们应该是统一的.好作文应该到哪儿都是好作文呀!  相似文献   

10.
从2001年起,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据统计,截至2003年年底,全国已有1600多个县区参与了新课改的实验。就在一些教育研究机构的专家们忙着制定“新课标”、“新教材”时,一些他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发生了:性格内向的孩子无法融人“花哨”的课堂教学;心急的家长们在课外忙着给孩子补课;老师们手里准备好几套教材.一套应付课改检查,其他的用于正常教学……旨在减负的课程改革却在一些地方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经过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 ,我们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比较成功的作文指导经验 ,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读时不忘“写” ,写时想到“读”。一、读时不忘“写”简单地说 ,就是阅读时能够提笔写一写。我们见到不少这样的学生 ,他们虽也经常看一些课外书籍 ,但每次作文仍不知所措。这很大程度上与他们只读不“写”有关系。没有“写” ,就缺乏积累 ;没有积累 ,也就苦于下笔了。因此 ,阅读时必须有所“写”。只有“写”了 ,才会对所读留有深刻的印象。那么 ,写什么呢 ?一般可分以下两方面 :1.原文摘录当然不是一味地抄写 ,而是有所选择的。摘录文章中…  相似文献   

12.
平时批改作业,我经常用一种方式,就是在孩子的作业后面写一些批语。如:“孩子,你的作业写得很漂亮,老师真为你高兴。”“孩子,你有进步,希望你好好努力,相信你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你上课有发愣的时候,能告诉老师你遇到什么不高兴的事了吗?”等等一些鼓励孩子们认真学习的话,一些探索他们内心活动、和他们进行交流沟通的话。这样的批语曾经被领导表扬过,也曾经得到家长的认可,我自己也一直觉得挺可行。因此,虽然在批改作业时常常为写评语而忙得不可开交,但是我却总是因为它有助于学生的成长而乐此不疲。新学期伊始,我任教小学五年级语文不…  相似文献   

13.
学校美术教育文化模式基本思想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艺术教育变革的时代 ,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术教育也发生着变化 ,许多专家、学者都在重新审视、调整传统的艺术教育。传统艺术教育过分强调基本技能、技法 ,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课程内容繁、难、偏、窄 ,过于强调接受性教育、机械训练等 ,导致广大青少年学生中普遍存在爱唱歌却不爱上音乐课 ,爱画画却不爱上美术课等矛盾现象 ,引起教育研究人员的思索 :“2 1世纪的艺术教育应怎样变革 ?”“2 1世纪的学生在艺术教育上有什么需求 ?”等。德国约瑟夫·泼依斯 (JosephBeuys)的前卫艺术教育思想 ,以及我国的新课程计…  相似文献   

14.
商民族是一个“率民以事神”的民族,它具有早期民族泛神的共性.青铜礼器 的兽面纹和其他纹饰怪兽食人母题,大量存在的牲祭人祭现象以及嗜酒风习等等,无一不凝聚 着商代人尊神事鬼的民族特性,也体现了他们对“神人以和”审美境界的刻意追求.“神人以 和”的境界体现了媚神与自娱的统一,即主体在媚神的同时也获得了心理上的平衡与情感上的 愉悦。  相似文献   

15.
一、课前絮语:我们为什么会哭泣最近,我注意起了学生“哭泣”的现象。我发现,他们受到委屈了,就哭;考试考砸了,就哭;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哭……我想,学生心里多数装的是自己,故“哭泣”的原因也多数是为自己。不料,我的这个想法遭到了学生的反对。他们说:“不!在电视里看到英雄牺牲时,我们也要哭;在书里看到伤心的情节时,我们也要哭;还有,看到爸爸妈妈哭了,也要哭的。”原来,学生的情感世界是丰富的,心里既装着“我”,也装着“别人”,他们的“情商”并不低。可是,前不久,请学生写《一件让我感动的事》的时候,他们却转动着笔杆说“没啥写”,憋…  相似文献   

16.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如何使文艺不做市场的奴隶,不沾染铜臭气?应当祛除文艺创作中的“媚商”习气、“媚娱乐”倾向与“媚众”特性,使文艺创作与商业利益、文艺乐感体验与价值引导功能、文艺创作与人民大众之间通过良性的互动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亦即通过纯文艺与商业的良性互动,形成一种文艺自主原则与经济原则相互平衡的文学场或艺术场;通过溶解性的“乐”之功能与振奋性的“教”之功能的良性互动,形成一种寓教于乐的平衡式“快乐”;通过扎根大众与反思大众的良性互动,形成一种平衡而深沉的“爱众”式受众观.通过这一系列平衡建立起健康可持续的社会主义文艺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以形写神”的基础上,着重说明“以神写形”是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艺术家要寻找新新的艺术手段,常常不满足原来的“形”而强调为神写形;当他们找到新的“形”之后时,又完成了新的“写形”,而达到更高的境地,成了更高一级的“以神写形”,这时的“形”则是更为生动,是经过加工、概括、夸张,达到变形,这种“形”可称为最能反映作品的“神”,因为要求作品达到一种“神韵”,把作品变形、深化,这样只要达到“求神”那形就更有生气更感人。  相似文献   

18.
学生拿到作文本时,往往第一眼看的就是评语,看看教师对自己的作文评价如何.我刚开始教语文时,深感作文的担子太重,在批改作文时,往往图省事,写了一些抽象的、概括性很强的评语。如:“语言欠生动”、“内容单薄”、“感情平淡”、“平铺直叙,不吸引人”等.这些话,学生是最头痛的.他们写了很多作文,老师年年换,但评语却极相似.看了这些  相似文献   

19.
林金炎 《师道》2006,(7):41-41
在新课改中,曾听到不少教师自怨自艾、大发牢骚。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在实践新理念时碰上了拦路虎,走了不少弯路。他们认为,专家、学者应该给一线教师指明一条“阳光大道”,而不是让他们在课改路上磕磕碰碰,多走一些徒劳无益的弯路。乍一听,也觉得言之有理,如果那些制定课改计划的专家、学者真的能够条分缕析、恰到好处地说该怎么改,具体实施时有哪些方法、技巧、步骤,出现问题又该如何解决等等,然后一线教师依葫芦画瓢,把专家、学者的东西一味地“拿来”,生搬硬套,那我们的确省事多了,也会少走不少弯路。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但是专家们…  相似文献   

20.
论商代“神人以和”的审美风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民族是一个“率民以事神”的民族,它具有早期民族泛神的共性。青铜礼器的善面纹和其他纹饰怪兽食人母题,大量存在的牲祭现象以及哮风飞等等,无一不凝聚着商代人尊神事鬼的民族特性,也体现了他们对“神人以和”审美境界的刻意追求。“精人以和”的境界体现了媚神与自娱的统一,即主体在媚神的同时也获得了心理上的平衡与情感上的愉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