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上,老师正在教学《家》这一课。教师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自由初读后,教师指名让一学生试读,并让其他学生做评价。有的学生说:“他读的声音很响亮”有的学生说:“他的普通话很准确”……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他读的很好,因为他脑子里在放电影”。全班学生哈哈大笑起来。老师说:“你真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胡祥明 《师道》2005,(8):23-23
今天的语教学该教给孩子们什么呢?有的老师说:“该教给学生知识。”有的老师说:“该教给学生能力。”我想说:“我们该教给学生学习语的心境,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语。”  相似文献   

3.
近来,在教育界常听到老师们说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句话自然是针对学生说的。然而,对于老师,有没有“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问题呢?我想,显然是有的。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有的教师,尽管在大学学了古今中外的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教材教法等课程,但却不能深入浅出地讲授中学课本中的文学作品;不知如何用那些优美的名篇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去点燃学生心灵中美的火花;不知如  相似文献   

4.
参加过一次教学研讨会,老师们围绕教师该不该离开书本组织教学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老师说:“H老师一堂课只在快结束时才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下,这容易造成误导,让学生觉得课本作用不大。”有的老师说:“我看课本也没什么内容,照书本去学,根本没多少东西可学的,即便分解开来,讲解细一点,学生也会腻烦,不感兴趣。课本上提供的无非是个例子,H老师换个例子有什么不可?”  相似文献   

5.
去年十月在咸阳召开的“省小学教学研讨会”上,我听了北京一位特级教师杜宪章老师的两节数学课,受益匪浅。他的课堂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说、去做,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特别是他视学生如朋友,平易、谦和,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教学作风,与他本人朴实无华却又庄重典雅的气质,贯穿始终的妙语连珠融为一体,展示了他渊博的知识底蕴,使我记忆深刻。杜老师讲的是小数的初步认识。课前,他和学生做了几分钟的交流。他先告诉学生自己的姓名,从北京来,然后问小朋友:“你们还想问老师点什么呢?”孩子们有的…  相似文献   

6.
廖映红 《福建教育》2007,(12):47-47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的探究有时和“玩”融为一体。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正确地“玩“,让学生在“玩”中探究,在探究中深化,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发展。如教学圆柱体体积时,我让学生利用萝卜、橡皮泥、沙子等探究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学生有的切萝卜,有的捏橡皮泥,还有的用圆柱筒装沙倒入长方体内……通过动手,学生很快就发现圆柱体可以转化为长方体。这时,我提高问题的难度,让学生研究圆柱体和转化后的长方体有什么联系。  相似文献   

7.
杨华然 《师道》2002,(12):10
学生受到父母、老师的批评后说:“我被上政治课了。”孩子调皮,有家长会无不痛心地说:“晓得政治老师是怎么教你的哟!”对人们如此看重政治我非常欣慰,可这又真让我感到委屈!从这些只言片语中不难听出,似乎所有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的教育失误全都归咎于政治老师们。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人们自然而然地把政治教师和思想品德教师混为一谈。就连许多教育工作者也会犯这样近视的错误。常常听到有的学科老师在教育调皮捣蛋的学生时说:“去,叫你们政治老师好好教育教育你!”我想问,政治教师教什么?———政治。这不是一个…  相似文献   

8.
黄佑生 《教育文汇》2005,(11):32-32
一次,于永正老师在某市一个大戏院里上公开课。第一堂课结束后,于老师问学生:“课间最要紧的是什么?”学生有的说是做游戏,让大脑轻松一下;有的说是复习功课,把老师刚才讲的内容复习一下……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这时,于老师大声而又温柔地说:“同学们,你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我认为课间最要紧的是上厕所!”他把“上厕所”三个字说得特别重。下边听课席上爆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随即又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掌声刚落,于老师又告诉学生如何去上厕所,  相似文献   

9.
小学四年级时,老师问我们:“你们有什么梦想?”那时我们都是10岁左右的农村孩子,对“梦想”这个词还很陌生。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什么是梦想。老师又补充了一句:“长大后你们想干什么?”这回大家踊跃起来,有的说想做警察,有的说想做科学家,有的说想做老师。轮到班里一个叫周强的同学,他说:“我想做一个神通广大的农民。”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止住大家的笑声.问他:“你为什么想做一个农民?”周强说:“我看爸爸种地太累了,所以想长大后帮他,让他清闲一些。”老师点点头,  相似文献   

10.
一、让学生争当“小老师”,做个好学生 学习《燕子》时,学生说:假如我是作者,我要写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学习这一课,我觉得应该把书读熟背会,要喜欢上燕子。在学习生字词时,学生说:让我来告诉你吧.“偶尔”的意思是……我来考考王艺同学:“生趣”的意思是什么?我想请教朱真宇同学:“小圆晕”是什么?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说:我还想读这一自然段。有的说:  相似文献   

11.
在阅读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巧用“假设”,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一、“假设”发散,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小学生思考问题的路子往往比较狭窄。为此,可抓住理解的重点、难点,运用“假设”,引导发散,扩大理解背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如:阅读《幸福是什么》设问:如智慧的女儿让你通过实践弄明白幸福是什么,你会怎么干?怎么想?学生有的说:“我先去上学读书,然后做一名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孩子们,我认为用自己的劳动给孩子们带来聪明是幸福的。”有的说:“我要做一名清洁工人,起早贪黑地去清扫街道,做城市的美容师。我认为用自己的劳动为人们创造舒适的环境是幸  相似文献   

12.
学校的任务是教书育人.要做好这项工作决非易事.本人在十几年教师生涯中认为,难易是可以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的.这里的条件我认为就是“感”和“管”.“感”则感化.就是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起到典范的作用;就是教师对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各方面的关心、体贴.让学生从心目中有个榜样,潜移默化地去影响他.让他们处处以教师为楷模.这就要求教师从各方面规范自己的行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让学生从内心佩服,工作就非常容易开展,学生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不该做什么.而对学生的关心、体贴,让学生认识到老师可亲可敬,从而在感情上缩短师生距离,学生不仅敢于向老师说心里话,而且可以变消极、被动因素为积极主动因素.  相似文献   

13.
时下,很多学校的科学老师都是兼职教师,部分教师因为受主课的影响,科学课不像科学课的样子,实验也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更有一些教师的课堂乱得自己都上不下去。有的老师直接就说,科学课就是我和学生比嗓门,上一节科学课,比我上一天的语文课还累,真害怕上科学课。有什么办法让老师,特别是兼职科学老师不再害怕科学课呢?  相似文献   

14.
今天的语文教学该教给孩子们什么呢?有的老师说:“该教给学生知识。”有的老师说:“该教给学生能力。”我想说:“我们不仅该教给学生知识、能力,还应该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心境,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发自内心地体验语言文字。”以下就谈谈小学语文课文感悟的一些方法。一、激发想象就学科教学而言,一般教师都非常注重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其目的很多,如,想象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助于学习自主学生意识的构建等等,这些优点往往是教师所能注意到的。其实教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激发还有助于学生感悟所学知识。就小学语  相似文献   

15.
一块小黑板     
早上,孩子们入园的时间有早有晚,晚到的小朋友总要问:“老师,今天我们练习什么呀?”我只好一个一个地去回答他们,也顾不上指导孩子们活动了。一天下午,我和小朋友一起讨论:怎么样让每个小朋友不用问老师,就能知道早上锻炼什么内容?有的小朋友说:“早上老师告诉我,我再告诉其他小朋友。”有的小朋友说:“我们下午就想好明天干什么。”黄迪说:“把活动画在黑板上,我们一看就知道了。”我一听赶紧说:“这个主意好。教师找一块小黑板,如果明天要拍球,我就画一个娃娃拍球,再写上数字,就表示练习几次。练好后再选别的活动。”全班小朋友都拍手赞成。第二天早上,他们一来都跑到小黑板面前看看,然后认真地锻炼去了。小小黑板“解放”了我,使得我有时间专心观察指导孩子们的活动了。  相似文献   

16.
一次,于永正老师在某市一个大戏院里上公开课。第一堂课结束后,于老师问学生:课间最要紧的是什么?”学生有的说是做游戏,让大脑轻松一下;有的说是复习功课,把老师刚才讲的内容重温一下……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这时,于老师大声而又温柔地说:同学们,你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我认为课间最要紧的是上厕所!”他把“上厕所”三个字说得特别重。下边听课席爆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随即又响起热烈的掌声。掌声刚落,于老师又告诉学生如何去上厕所,一路要注意什么。一位小学教师在执教课题为《智力闯关竞赛》创造活动课时,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用硬币摆成三…  相似文献   

17.
温莉 《山东教育》2009,(4):33-33
语文教学点滴录 著名教师魏书生常说:“我是个懒老师。”“我上课时有个想法:老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这就是魏老师对“懒”老师作的注释。  相似文献   

18.
教学呼唤真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做贺卡并写上诚挚的祝愿,送给自己敬爱的人。一位学生把贺卡送给老师,老师满脸笑容地说:“你的贺卡做得太好了。我一定珍藏这份礼物。”可是几天以后,这位学生在垃圾堆里发现了他送给老师的贺卡。这位学生气愤地说:“我再也不相信这个老师了。”这位教师丢弃的不仅仅是一张贺卡,同时还丢弃了作为教师的一份真诚。当教师丢弃了真诚,也就丢弃了学生的崇敬和热爱;当学生开始怀疑自己的老师,也就开始怀疑这个世界的美好和诚信。这仅是个例,没有普遍性。但课堂上老师跟学生来假的并不少见:有的老师在课堂…  相似文献   

19.
一次到一所学校去听课,看到下午两节课后一放学,有的学生背着书包回家,有的学生留下来做值日,更多学生则在操场上或打篮球,或打乒乓球,或跳皮筋,或做游戏。约二十分钟左右,学校负责安全的一位老师便逐楼逐教室去催促学生赶快做完值日回家。随后那位老师来到操场,学生一见,有的说:“张老师来了,我们赶紧回家。”有的则求情:“张老师,让我们玩一会儿吧!”“不行。”  相似文献   

20.
陈静 《中学文科》2007,(9):81-81
那一年秋天,我担任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学完第一单元之后,让学生以“幸福”为话题,做一篇口头作文。刚说完要求,孩子们就叽叽喳喳地说开了。有的说,不知道什么是幸福;有的说,我的爸爸妈妈整天除了做农活从不理我,我不幸福;有的说,比起城市的孩子来,我们一点都不幸福……[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